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 阿平的日志- 网易博客

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或xx物质。目前我国有23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
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如日落黄、胭脂红和焦糖色素是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色素。

  非食品类添加物

  和食品添加剂xx是两个概念。最近9部委联合公布的“17种非法添加的非食品类添加物”,如吊白块(面粉、粉丝增白防腐)、苏丹红(辣椒粉着色)、蛋白精(即三聚氰胺,乳及乳制品虚高蛋白含量)、美术绿(即铅铬绿,茶叶着色)、工业硫磺(蜜饯、银耳防腐增白)、罂xx(火锅)等,加入到食品中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无与伦比的松脆”、“丝一般顺滑”、“松软有弹性”,诱人的广告语将消费者的口味越提越高。三聚氰胺事件牵连到食品添加剂,又让很多人将“非食品类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部分常见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泥、果酱、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肉、鱼、蛋、禽类食品等;常用的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等。

  漂白剂 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清“原色”食品再购买。

  着色剂 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配制酒、糕点上的彩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常使用的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焦糖色素等人工合成色素。像叶绿素铜钠盐等一些xx食用色素,主要是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但它们的色素含量及稳定性一般不如人工合成的色素,另外还有xx等同色素。

  甜味剂 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常用的有糖精钠 (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使用甜味剂的食品有很多,比如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几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都会加用不同种类的甜味剂。

  香料 糖果与巧克力中一般有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有无数品种,如在糖果与巧克力中,按香型可分为果香型、果仁香型、乳香型、花香型、酒香型等不同品种。

  膨松剂 常用于部分糖果和巧克力制品,以及一些油炸制品、膨化食品、发酵面制品等。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酸度调节剂 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功能,更普遍用于各类食品中。相当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

  火腿肠270g(9支装)水分保持剂、D—异抗坏血酸钠、增稠剂、山梨酸钾。

  夹心水果糖 胶糖 (香蕉、草莓、桃子)、甜味剂、水果香料、柠檬酸。

  夹心巧克力饼干(清甜夹心)(150g)食用香精,膨松剂等。

  绿茶 柠檬酸钠、六偏硫酸钠、食用香精。

  方便面 面质改良剂(食品级碳酸钾、碳酸钠、重合磷酸盐)、维生素E(xx抗氧化剂)。

  优酸乳(乳饮料)250ml柠檬酸钠、增稠剂、酪蛋白磷酸肽、甜蜜素、安赛蜜、食用香料。

  蛋黄派 鸡蛋、小麦(1973,-11.00,-0.55%)粉、白砂糖(3482,29.00,0.84%)、食用植物油、起酥油、山梨糖醇液、麦芽糖浆、低聚异麦芽糖、乳化剂、全脂乳粉、鸡蛋黄粉、麦芽糊精、食用酒精、碳酸钙、食用盐、膨松剂、食用香料、黄原胶、食用明胶、奶油、β—胡萝卜素。

郑重声明:资讯 【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 阿平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