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河之先,以史明鉴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开河之先,以史明鉴
——读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稿》
陈栒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是{dy}部较为全面、系统地钩沉中国美术鉴定与收藏演进的专史。它的问世,是美术收藏成为社会重要活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繁荣的产物,同时也是这种社会潮热现状下的一种冷静反思。正如作者梁江先生在书中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评述:“在这时尚的热潮之上,漂浮着一层芜杂化、泡沫化的繁荣”,“这样不应有的无序和混乱,不能不引出人们的忧虑和思索”,“一个有关鉴藏学到学术建设的严肃问题已经迫切地推到了我们面前”。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责任感,xx美术史学者梁江将他历经十数年撰写的这本书稿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浮躁、纷杂的美术环境中享受到一顿清新而又丰盛的精神盛宴。图1
鉴藏研究向来重视鉴藏经验的实际运用,例如对书画的时代风格、画家个人风格及其演变规律、鉴定者经验的整合、举证等,史实考证是鉴藏研究的主要方向。当今,美术鉴藏的重要性不仅成为艺术家、批评家和鉴定家的共识,同时也日益为普通的社会人士所关注。鉴藏研究已不再是原本单纯的艺术研究行为,不再是一门高雅的文化,而成为一种伴随商业炒作而出现的经济与学术兼容的行为。因此,林林总总的鉴藏出版物,杂说汇编、旧书重印、随手札记不断涌现,其中不乏鱼目混珠者,东抄西凑。五花八门的鉴藏出版物,充斥着学术规范的沦落与道德的缺失,究其根本原因实则是为利益所驱使。一些人顺势借助可利用的经验去鉴定藏品的真赝,以求获取更多的利润,保值、升值、投资等商业行为充斥着整个艺术品鉴藏界。纯粹的艺术行为随之变质、霉化,拜金主义驱动下的复杂与矛盾的心态萦绕着美术鉴藏界。在这种世风之下,美术鉴藏学的学术建设及其学术规范的确立,就显得尤为必要。
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在混杂的社会现象中,时代呼唤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美术鉴藏史书出现。然而,书画鉴赏和收藏伴随着中国绘画史的发展,长期以来尚未独立成一门学科,更未有对其发展的历史、线索进行归纳、研究。因而,《中国美术鉴藏史稿》以专门史形式应运而生,充分体现其时代重任与历史意义,是顺应学术史发展的及时论著。图2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一书出现的前提及驱使动力如前文所述,它存在于当下美术鉴藏史的研究滞后,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做一次摸底式的了解。诚如朱万章先生在此书序中所述,美术鉴藏研究滞后于图书鉴藏。关于美术鉴藏,虽萌发期的鉴评观念在先秦时已经出现,但初始的有据可依的美术鉴藏典故却零散隐于各类古籍之中。虽然在明清时代,各类书画著录层出不穷,但真正具有学术研究性质的论著却仍不多。直至今时,美术鉴藏随着艺术市场的推波助澜,各种研究个案呈现出层出不穷的可观现象,但这些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分段式、区域式、主题式的个案研究阶段。贯纵于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中的鉴藏研究还未见其影。究其因,其难度在于这是一门濒临于多个学科交叉地带的学问,需要细水长流的积累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史料、多面的知识体系、高度的概括能力是很难完成这部开山之作的。梁江先生自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着手此方面的资料收集,结合读书期间参与编撰与修辑各类美术史类工作,如承担《中国美术史》书法、古代美术史籍、美术鉴藏等部分章节的撰稿,参与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清代美术分卷等,通过借助此重点项目的编撰任务之契机,积累了大量的史类编撰经验,并涉猎艺术市场、文化研究等各领域,使此书于2000年以《中国美术鉴藏史纲》一题初见雏形,并成为其博士论文。其后,持之以恒的研究态度使此书不断修正、完善,终于正式面世,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缺。图3
“美术鉴藏”从字面意义理解,当为以美术为目标对象而进行的鉴定、收藏行为。他可以被理解、归类到两大学科:其一,从鉴藏这一范畴,美术与文学、植物、动物、矿物、乐器、书籍等林林总总的各大门类成为鉴藏的目标对象而并行存在。其二,从美术概念出发,鉴藏仅为美术行为活动表现的一部分,与美术创作、展览、经营等并行,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如何厘清概念、平衡其中的侧重点,是梁江先生《中国美术鉴藏史稿》一书开篇所要权衡的问题,也是整书思路的引导者。首先,他采用特征论、发展论、方法论来阐释“美术鉴藏史”的研究对象、特征及相关方法,分析鉴定与美术鉴定、历代美术鉴藏、中国美术鉴藏史几大名词的定义。明确所探究的美术鉴定史,“需要涉及不同历史段落的美术创作、艺术品评、科技和工艺方法、工商业状况,更不必说考古历史和具体操作的鉴定手段。”从而给读者明确了本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为全书的展开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梁江先生的这部开山之作,严谨的体例、清晰的思路、详实的史料、简明易懂的文字、真知灼见的观点,加上对每一阶段的美术发展特征所作的概论式评述,使读者能在美术史的大主旋律中,跟随作者的思路去研究公私收藏、买卖、xx手段、鉴评标准等与美术鉴藏相关的史料。
此书遵循史书按时间编撰的体例,分段式提炼研究主题。从萌发期的先秦、成立期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期的隋唐五代宋元至繁盛期的明清时期,根据各阶段特点而有所侧重。在史料例证稀缺的先秦时代,书中结合当时的意识形态、传说与典故,从鉴评观念、艺术交易记录、鉴藏滥觞、鉴藏器物及特征等支言片语入手,竭力还原时代的面貌。同时,树立了《考工记》在美术鉴藏史中的始祖地位,并通过分析后世的作伪手法,充实本章的内容,使题材灵活多变,切合实际需要。由“六朝繁华”带动下的勃兴收藏,促使成立期的形成,强调鉴藏、品评体系的确立。发展期的美术作品交易与交流频繁,公私藏品流动活跃,鉴评尺度随之确立并顺势转变。繁盛期的明清,涉及到的类型丰富多样化,公私收藏达到顶峰,鉴藏著述颇丰,作伪的行为也成规模化与专业化。
纵观此书,与其它各类的美术鉴藏书相比,其涵盖多种知识体构的特点显而易见。综合性之强居于同类美术发展史、收藏史、鉴定理论等书籍之前列,综合了历史、工商业史、考古史、艺术批评史和美术创作史等几大学科。书中“美术”一词涉面广及书画、陶瓷、砚台、钟表、玉器、铜器、造纸、珐琅、牙雕等众多工艺门类。其编排手法与内容掌握,xx迥别于其它书籍的惯有编撰形式,作者对其研究的对象有孰轻孰重之分。例如,向来涉及“美术鉴藏”的书籍及文章,特别是书画鉴定,向来无非主要强调两大方面,一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与辅助依据,一是区域性的作伪方法等;收藏则分成公家与私家收藏两大部分。大篇幅地强调此分类,反复沿用相同资料,没能突破研究的现状,也使美术鉴定的基本框架根深蒂固、一成不变,推进的速度因此也慢了下来。而此书在大的美术史的环境中,有重点地将这两个固有模式的内容融入,并作为一种时代的特征摆正其历史地位,平化他的棱角,准确到位。另外,书中每段分期中,重点加入与鉴评体系相关的研究,归纳总结各期的美术理论思想,是本书的价值体现,其学术含量极高。同此,作者更注重史料例证的应用,引经据典,多方面挖掘,加大信息量,汲取精华,详细剖析,深入浅出,其表述手法与内容成就了本书的另外两大特点——实用性与可读性。丰富的史料,详尽的出处,力求在通俗浅显的讲述中,丰富入门者的美术鉴藏知识,强调可读性。同时也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学者型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原始资料的积累,受众甚广。图4
梁江先生的这本书,是责任感的促使,是穿破泡沫迎浪前推的行为表现。书中资料有别于其他的鉴藏文章与文集。从鉴藏史中可以看到,历次美术收藏热的出现与经济、政治紧密相关,波浪状的走势提醒各位收藏家,在泡沫经济炒得轰轰烈烈、收藏界的泡沫论也随之引起热议的当下,是时候冷静反思面前所有泡状的美梦,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溃败。2009年6月,批评家、策展人朱其的《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揭露了在时下的艺术市场上,市场投机商才是主角,艺术市场的疯狂哄抬,价格节节上升,致使书画买卖目的变成纯粹的赚取更多盈利,艺术市场的畸形产生了一个“价格谎言共同体”。想借助美术买卖大赚一笔的人们也好,真正投入美术研究收藏的人也罢,当泡泡破灭的时候,艺术市场秩序将被严重扰乱,所有的利益将烟灰云散。以史为鉴,正常的美术鉴藏研究、艺术市场秩序是每一位热爱美术的人必须维护的。《中国美术鉴藏史稿》,不仅在书面文字上提供史识,更从史稿深处为我们敲响了深沉的警钟。它在学术史上的意义,显然已经超越了鉴藏史本身。
(注: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文物出版社,2009年,16开,339页,68元)
郑重声明:资讯 【开河之先,以史明鉴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
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