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链接中的测试样片还有镜头样张没有转过来,需要去链接里看
产品介绍 这支Sigma 18-200mm f/3.5-6.3 DC OS HSM是适马公司大变焦比镜头生产线上的{zx1}产品,适马公司大变焦比镜头的生产可以追溯到1990年前后,当时为35mm相机生产了28-200mm的镜头(随后又生产了28-300mm镜头)。实际上适马是{dy}家为数码相机生产相对廉价的大变焦比镜头的厂商,2004年的8月他们就推出了18-125mm D3.5-5.6 DC,紧接着在来年的2月推出了18-200mm F3.5-6.3 DC。但是大变焦比镜头面临的{zd0}问题就是由于抖动而使画面发虚,对此在2007年3月适马宣布在18-200mm的镜头加上了“光学防抖”(OS)技术,这支镜头提供佳能的EF卡口,尼康的F卡口还有适马自己的SD卡口。让人好奇的是,这支镜头的尼康版本还加装了“超音波马达”(标签为HSM),而佳能和适马的版本就是传统的微型马达了。 和所有的大变焦比镜头一样, Sigma 18-200mm OS也有复杂的光学构造:18片13组的镜片包括一枚超低色散镜片(SLD),还有不少于3枚的非球面镜片用来控制畸变。全程焦距0.45m的最近对焦距离大大增加了镜头的可用性。光学防抖技术对于拍摄运动的物体或者体育比赛很有帮助。 适马的这支“带防抖的大变焦比镜头”主要竞争对手有Nikon 18-200mm F3.5-5.6G AF-S VR DX, Canon EF-S 18-200mm F3.5-5.6 IS和Tamron 18-270mm F3.5-6.3 Di-II VC,所有的这些我们去年都已评测过。这支镜头{zd0}的优势就是价格远低于其他的这几支镜头,这为希望购买一支旅游头的用户提供了更加实惠的选择。但在这种情况下,适马给我们带来的是便宜没好货呢,还是便宜有好货?
外观设计
这支18-200mm OS镜头是适马典型的中上等做工设计:镜头让人感觉扎实,黑色亚光表面,平滑的操控。通常这种级别的大变焦比镜头接口都是金属构造,而为了减轻重量镜筒则是高级工程塑料。和其他大变焦比镜头一样,适马的这支在变焦时也是“两段伸长”的设计。这支镜头在大小和重量方面和佳能,尼康的18-200mm以及腾龙的18-270mm F3.5-6.3 VC相差无几(虽然腾龙的要稍长一点,但是它的{zd0}焦距更大) 三个切换开关设置在镜身的右侧,左手拇指可以轻松的控制。镜头前端有变焦锁定开关用来防止镜头头部由于自身重量滑落,这个开关的位置设计的比Tamron 18-270mm要好,但和其他同级镜头一样,这个锁定开关只能在18mm时使用。在我们的评测过程中发现镜头自己的滑落不算是个问题,不过这种情况随着镜头使用时间的增长可能会出现,所以这种情况如果出现的话这个变焦锁还是挺有用的。在变焦锁下面分别是对焦模式开关和防抖开关,这两个开关都很大多以非常好控制,特别是和佳能,尼康的18-200mm镜头相比。
这支镜头在稍大的机身上如D300很相配,在D40/D60这样稍小的机身上会显得有些头重脚轻。镜头的手动控制方面设计的都恰到好处,包括变焦环和手动对焦环。变焦锁,AF和OS切换开关也很好的安放在了镜身的一侧,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这支适马镜头的可用性。 有一点值得注意,镜头安放在较小的机身上如D60,机身内置闪光灯在镜头焦距大于24mm的时候会被遮挡住一部分,致使画面中心会出现阴影。在内置闪光灯抬得较高的机身上(如D300,D90)只有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0.45m)工作的时候才会出现阴影,1m以内的其他对焦距离或者更远就不同担心这点了。
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迅速而且安静,虽然速度比不上尼康的自动对焦系统,但也不算差。但是在D300的机身上测试时会偶尔出现焦点不实,200mm时出现的概率较大(也许是{zd0}光圈为F6.3的缘故)。镜头由自动对焦切换到手动对焦再切换回自动后,可能会出现停止对焦的现象(也许是只有我们测试的这个尼康版本的会有这个问题)。还要强调的是影响对焦速度和准确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例如机身型号,主体的对比度以及光线强度等等。
这支镜头有适用于佳能,尼康和适马各自的卡口,我们测试的是尼康的F卡口版本。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同寻常的两段伸长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在变焦时可以使镜筒后方的镜片移动。镜头直径为72mm,自动对焦时不会转动,这为使用滤镜提供了方便。莲花状的遮光罩是标配,卡在镜头前端使用。遮光罩由薄塑料制成,可以防止杂光进入镜头。遮光罩外侧有个白点提示安装时与镜头前端的卡口对齐,收起不用时可以反向安装在镜头前端。 变焦环20mm宽的橡胶环,从广角端到长焦端全程为逆时针旋转80度(旋转方向和佳能镜头的设计一样,而尼康大部分镜头变焦时是顺时针旋转)。变焦时手感特别的顺滑,和Tamron's 18-270mm VC形成鲜明的对比。变焦时镜头前端最长伸出为62mm。手动对焦环在同级镜头中是最宽的,为17mm,但是西欧那个无穷远到0.45m仅能顺时针旋转45度,旋转方向再次和佳能相同尼康相反。手感还是很顺滑的,但是旋转角度偏小使得xx手动对焦变得比较困难。对焦环前端有英尺和米的对焦距离标示。自动对焦时对焦环会旋转。 一组切换开关设置在镜身的一侧,左手拇指可以轻松的控制。最上方是变焦锁(只有在18mm端可以用),下面是自动/手动对焦模式开关,最下面是镜头的防抖开关。 在镜头伸出的部分上印有在0.45m(最近对焦距离)的对焦距离上,被拍摄的物体的放大比率。这些数值适用于除了18mm端外在0.45m处的任何焦距(18mm端时镜身xx收回,看不到这些数值)。
测试结果 地址里看测试图 Sigma 18-200mm F3.5-6.3 OS HSM在实验室的测试中给了我们好坏参半的结果。良好的色差和变形的控制平衡了多数情况下边角画质偏软的弱点。画面在广角端(18mm)到近摄端(50mm)的焦距内最为锐利,在长焦端(200mm)的锐度也xx可以接受,但在80mm-135mm这个焦段锐度表现的就要差一点了。总的来说这支镜头的整体表现要稍差与它的竞争对手们: Canon EF-S 18-200mm F3.5-5.6 IS, Nikon AF-S 18-200m F3.5-5.6G DX VR, 和Tamron 18-270mm F3.5-6.3 Di-II VC. 测试结果好坏不一,总体来说画面中心锐度不错,边角偏软,但是锐度在不同焦段也有差异,在广角端和近摄端锐度{zj0}(特别是在18mm处和50mm处),在中-长焦段锐度迅速下降(80mm-135mm),在200mm端锐度重新回升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和预期的一样,{zj0}锐度出现在光圈为F8-F11左右(在200mm端时效果稍差) 色差,这支镜头的色差比较小,这是这支镜头的优势之一。色差被控制的非常低,尤其是让人在视觉上觉得不舒服的红色色差,只有在这支镜头焦距范围的两头才会令人察觉。在18mm端易出现红/蓝边缘色差,色差程度为同级别镜头中的平均水平,在200mm端会出现绿/洋红边缘色差(虽然能让人察觉到但低于同级别的其他镜头)。总之这支镜头在大变焦比镜头中色差控制非常出色。 我们认为当画面角落的照度低于中心一级时,衰减将会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这支镜头的衰减比较低,在拍摄过程中不会成为问题。在F3.5 18mm端的情况下会有1 1/3级的衰减(光圈缩小到F5.6时基本消失),在F6.3 200mm端时有1级的衰减。 适马成功的控制了这支镜头的失真程度,在同级别镜头中算是{zd1}的了。在广角端桶形畸变为1.8%,但在画面角落会出现复杂的“波浪形”畸变,这种畸变即使用软件也不是很容易能够修正。在长焦端会出现枕形畸变,在35-50mm焦段会出现{zd0}畸变约为-2%。总的来说,在我们测试过的大变焦比镜头中,适马的这支失真控制表现的{zh0}。
微距测试 地址里看测试图
在全画幅相机上的暗角测试
这支18-200mm镜头抗眩光的能力比较出色,尤其是在广角范围内,将太阳至于画面边角,你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眩光,而且画面对比度的损失也很少。但是在长焦端(200mm)就要承受严重的背光,雾状的眩光致使画面的对比度大幅下降。总的来说这支适马抗眩光能力不算差,但是和同级别的其他镜头相比也许稍差一点。 通常一支镜头的背景虚化能力表现的好坏很难界定,当我们要把被拍摄物体和背景分开的时候,通常会用长焦和大光圈。这支镜头可以很大程度的虚化背景,尤其是用长焦端搭配大光圈。和大变焦比镜头的传统一样,这支镜头的背景虚化能力不错,焦外既不生硬也不过软。拍摄特写时背景虚化的非常顺滑和有吸引力。但在某些情况下,背景虚化会有些生硬,明亮的边缘会比较突出。总之这支适马镜头的背景虚化能力和其他同级别镜头不分上下。 虽然是支大变焦比镜头,但这支镜头的色差特别的低。使用广角端拍摄日常景物出现色差的几率较大,下面这张样图中画面边缘有比较明显的红/青色差,最明显的色差也就是如此了(拍摄较暗的树枝和明亮的天空这种情况接近与拍摄纯黑/白对比的物体)。在长焦端(200mm)画面边缘有绿/洋红色差,但仍低于同级别的其他大变焦比镜头。当然如果你用尼康机身(例如D300或者D90)拍摄JPEG格式的照片,机内会自动进行色差补偿,横向色差将会大大减小。 一个不可忽视上网问题就是在我们的测试中镜头焦距在80mm的时候整个画面锐度{zd1}。为了测试在日常拍摄中画面锐度究竟会有多少损失,我们找了一面传统的“砖墙”替代测试用具,在80mm焦段可用的{zd0}光圈(F5.3)和缩小光圈到F8分别拍摄照片。下面{bfb}放大的样张照片可以看到,在{zd0}光圈下即使是画面中心也很软,而且画面对比度也比较低,当光圈缩小到F8时画质大大改善,但画面边角的细节还是稍弱。
结论
缺点
有意思的是,这支镜头在设计上对于减少失真和色差下的功夫要大于提高画面锐度。这就意味着这支镜头不会让一些专注细节的摄影师喜欢,他们顾不上去照顾这支镜头在不同焦段不同锐度的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对画面质量不是十分苛刻,仅用较小尺寸的相片在网上分享或者只在电脑或者电视上浏览照片的用户,这样的图像锐度已经足够了,同时相对地的失真和色差大大提升了镜头的价值。还有一些属性值的注意,在广角端有轻微的桶形畸变。所以这是适马镜头对于直接出片的旅游度假拍摄很有吸引力。 在某些方面适马的这支镜头和竞争对手相比还是有些弱,它的镜头防抖性能还没有达到其他厂商在同期发布的{zx1}防抖技术的高度,例如 Canon 18-200mm EF-S F3.5-5.6和Tamron 18-270mm F3.5-6.3 Di-II VC。在200mm端{zd0}光圈为F6.3,相对一般的自动对焦表现(包括准确度和稳定性)与 Canon 18-200mm EF-S F3.5-5.6和 Nikon AF-S 18-200mm F3.5-5.6G VR DX就略显下风。但是另一方面,这支镜头的价格要比它的竞争对手便宜的多。 总结一下,这支镜头不太适合对整体画面锐度要就都很高的人,但对于普通用户足以胜任。在预算以内可以买到一支拥有多项功能的旅游头,你可以观看自己拍摄的照片用来消磨一个夜晚而不是整晚的去后期处理它们。我们期待适马的下一支更大变焦比镜头18-250mm F3.5-6.3 DC OS HSM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惊喜。
做工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