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23日,《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xx》电子版113
第四节 电化学技术xx的并发症
电化学xx的前身是1953年有学者应用直流电在动物体上进行恶性肿瘤的xx,但是没有得到临床的推广。真正意义的电化学xx起源于1983年,Nordenstrom提出的生物闭合电路(Biologically Closed Electric Circuits, BCEC)和血管间质闭合电回路(Vascular Interstitial Closed Circuite, VICC)的学说。并制定了直流电xx恶性肿瘤的一整套xx操作规程,称为电化学疗法(Electrochemical Therapy, ECT)。
国内在1987年由辛育龄教授率先进行,临床技术推广很快。此外,由于我国学者对疾病病种选择的多样性,研究方向的多重性等特点,对于电化学xx技术的掌握和推广已经十分成熟。部分研究内容已经处于世界的{lx1}水平。尤其对于xx机理研究等方面,从微循环、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免疫、细胞凋亡、以及与化疗xx联合使用的增效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电化学xx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以应用于包括:头颈部以及颌面部肿瘤、腮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口腔癌、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横纹肌肉瘤、皮肤癌等体表或接近体表的肿瘤的xx;也可以应用于内脏肿瘤的xx,包括:肺癌、食管癌、直肠癌、肾上腺癌、肝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其xx的常见并发症如下。
1.损伤性反应 大多数接受电化学xx的患者都会发生类似的手术后损伤性反应。表现为体温轻度升高,白细胞增多,这种状况一般持续3~5d不等,反应会逐渐消失并恢复正常。对于发生反应较重的患者,可以使用xx痛栓剂对症缓解,0.05~0.1g,2/d,肛门塞入。
2.周围组织或皮肤的灼伤 周围组织或皮肤的灼伤一般发生在xx的初期,在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摸索适宜的xx电流量,也有的是因为电剂针的绝缘套管脱落而致。由于这种烧灼伤一般xx于电极针的局部,反应也较轻,基本无需特殊处理,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对于烧灼严重的患者需要按照xx给予特殊xx,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给予止痛xx对症止痛xx。
3.局限性血肿 穿刺的电极针插入组织时,可以引发组织的局部血管损伤而导致局部局限性血肿。对于较小的出血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或区域凝血酶喷洒等方法解决;对于较大的出血则需要进行外科缝扎处理。对于出血的观察和处理一般较为直观,效果肯定,值得注意的是xx后对于创面的隐性出血,渗血,可能会引发较大的失血。
4.脏器出血 对于肝脏、肾脏、肾上腺等血液供应丰富的组织、器官实施xx本身就容易引发出血,由于肿瘤因素的存在,这种出血就更加容易发生而且也给止血xx带来了困难。套管针插入肿瘤组织以后,拔除针芯更换铂金针的时候,一般可以看见血液从套管外、针芯等部位外溢。此时应该立即将电极针插入肿瘤组织中,接通电流后,经过1~2min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较大的针道出血,可以在xx结束后或出血较多的时候,采用经过套管直接注射明胶海绵条压迫止血,或进行缝扎制血。
5.局限性腹膜炎 腹腔内肿瘤在进行xx的时候,可能会有少量的被溶解的酸性或碱性的液体沿着电极针流入腹腔,引发化学性刺激,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患者一般会在xx中或xx后主诉腹部疼痛,此种疼痛一般为局限性压痛,也可以有反跳痛,肌紧张,在排除外科急腹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给予xx、止痛xx3~5d以后可以恢复正常。严重的病例则需要请相关专业进行特殊的处理。
6.气胸 在胸部肿瘤xx中经常可以出现,术后应注意观察呼吸是否平稳,如果有呼吸困难症状发生,应急诊行摄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只有少量气体而且呼吸平稳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严密的观察,以期待气体的吸收;对于肺压缩超过30%,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