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与解决土地财政之道- 电子银行- diaphanous - 和讯博客
分税制与解决土地财政之道 [转贴 2010-01-25 06:24:21]   
分税制与解决土地财政之道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最近,社会各界对土地财政的质疑和探讨,已汗牛充栋。"土地财政"或者"卖地财政",带来了至少三大弊端:{dy},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造成社会不稳定隐患;第二,给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增加了巨大动力,使经济发展的质量受损;第三,地方政府为了尽可能多的攫取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税费,有推高土地出让金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内在动力,从而直接、间接地加速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扬,严重透支了居民的未来消费能力。

      当前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如何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土地财政的直接原因:分税制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的意义不容否认,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此制度存在的先天性的不足——"1994年中国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新华社2005年3月7日电)。

      正因为如此,那些税源稳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大部分划归中央。如消费税、关税划为中央固定收入;企业所得税按纳税人隶属关系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75∶25的比例分成;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洋石油资源税外,其他税收原则上划为地方固定收入。

      从实施的情况看,中央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达到了。2004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7.2%,比1993年的39%提高了18.2个百分点。

      然而,分税制将"财权上移"的同时,却将"事权下移"。这样一来,地方政府要做的事越来越多,但手中可支配的财力却相对越来越少。加上不尽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地方政府的官员要想升迁,必须自己想办法筹措经费,将GDP搞上去。

      地方政府该怎么办?{zh0}的办法就是"土地财政"。因为,1994年分税制体制开了一个"口子"——土地出让金归地方政府。于是,地方政府通过征地,以几万元每亩的低价,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拿走,转手通过拍卖等方式出让,地价上升几十、几百倍以上。据悉,某地每亩征地补偿费仅3万元,却分期20年付款给农民。现在,在很多地区,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土地出让占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例如2003年浙江绍兴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9.2亿元,占预算外收入的69.3%。这就是这几年地方为了GDP,拼命卖地、拼命建设开发区等等的原因。

      解决"土地财政"之道

      当前中央对于"土地财政"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地根"政策,即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通过土地管制,遏制"圈地运动"(主要特点是地方政府违规,且主要是各种园区圈地)。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试图以整顿开发区为突破口,减少"土地财政"带来的危害。2003年8月8日,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建设部、审计署组成的10个联合督查组开赴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进行联合督查,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这次清理整顿,虽然将全国6866个各类开发区核减掉了70%;规划面积也压缩了近70%,但这次整顿非但没有遏止住乱占滥用土地的源头,反而产生新的违法违规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执法局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部分城市卫片执法检查情况统计,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宗地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61%和5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

      鉴于此种情况,2004年出台了"垂直管理"措施,试图让省以下的国土资源官员摆脱地方政府牵制,以便更独立的监管土地使用。不过,实施"垂直管理",有一个潜在的立论基础:上级政府比下级政府更英明更清廉。这一立论是有问题的。上下级只是岗位的不同,分工的不同,而无优劣之分。县、市级政府违法审批,省级政府未必就不会。例如,一些地方占地几千亩的(被定性为违规的)大学城项目,不就是当地省政府批准的吗?

      "垂直管理"难以遏制"卖地冲动",中央想出了新的措施——2006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在国土资源部设立全国土地督察办公室,并下设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的方式,使土地监察职能xx独立于地方,以构建土地管理与监察的长效机制。

      土地督察制度,可能难以起到预期作用。在没有改变目前"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财政体制,没有建立更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等前提下,这样的措施实施起来会大打折扣。而且,地方政府"圈地"行为,牵扯方方面面,并非单纯的强化土地管理就能解决的。2003年1月12日温f家f宝总理在一个批示中直言不讳:"一些地方土地市场秩序混乱,非法占地、非法入市的问题相当严重,利用土地牟取暴利已经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寻租'的手段。不少国土部门管理松弛,有的甚至执法犯法,给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事实上,连续数年,四至七个部委联合督察,都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土地违法问题,现在却试图让一个部委的几个督察局担此大任,其效果如何,不难预料。

      即使上层从"地根"政策上转换出来,从分税制上入手,重新合理地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将事权与财权配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也未必能xx改变现在的土地财政问题。

      只要"大政府"的局面没有改变,政府官员依然将自己定位成"父母官",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依然膨胀,人浮于事,通过正常的税收途径获得的财政收入,依然满足不了开支的需要。

      当前财政开支的主要问题在于:{dy},吃财政饭的人太多,需要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根据中央党校周天勇的统计:中国目前的官民供养比为1∶18。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行政管理费所占财政支出,从1989年的6.15%上升到2002年的18.6%。如果加上预算外和没有列入预算的,实际数据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

      第二,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但是我国的基本公共品的财政支出比重偏低。2000年政府用于基本公共品的支出只占财政支出的43%,发达国家一般在70%。相反,中国政府公共支出越位很严重,譬如,经济建设费仍然占财政支出的30%(预算外和没有列入预算的,可能高于这个数据)。

      由此可见,要解决土地财政问题,不解决上述这两个问题,依靠完善分税制等途径,成效可能不会明显。政府体制改革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最终之道。

      (作者系<中国土地>杂志主编、经济学博士)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分税制与解决土地财政之道- 电子银行- diaphanou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