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的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间正道似沧桑- rickjsn - 和讯博客
油价的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创 2010-01-17 21:32:02]   

 (本文完成于2009年5月4日)

 

    油价,尤其是油价的上涨,成为在美国股市、美元指数和整体商品市场三个方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作用的重大因素。

    因为油价的上涨:

   (1)可以反过来表明宏观经济的恢复,已经达到导致原油需求增加的程度,从而有利于美国股市阶段性中期反弹的延续。这种工业品对宏观经济的反向观察,已经在另外一个重要工业品铜价的上涨中开始出现;

   (2)导致美国进口金额上升,贸易赤字重新增加,从而引发美元指数进一步长期下跌;

   (3)作为整体商品市场的龙头品种,将决定CRB指数开始步入长期牛市中的第二个主要上升阶段。

 

    原油和铜,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工业品。今年1-4月,二者的表现大相径庭,铜价表现出连续4个月、具有相当显著性的上涨,而油价却维持窄幅的区间上下反复波动。

    这种差别的出现,不是因为铜价的长期供求关系强于原油,恰恰相反,铜价的长期供求关系是油类、有色金属、软商品和农产品四大类商品中相对最弱的,而原油的长期供求关系却是相对最强的之一。

    今年以来,导致包括铜在内的部分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的、大幅度的减产,即需求下降、但供应下降的速度更大,这个决定商品市场将保持长期牛市性质的主题之一在这些品种上开始体现。

    所以,油价迟迟没有出现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同期没有出现进一步、更大范围的减产。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欧佩克在去年9月做出日减产420万桶的决定后,今年以来再没有进行任何新的有效减产。

 

    过去数十年来,全球的原油勘探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却没有在世界范围的陆地和近海再发现任何一座可以与以往储量相等的大型油田,这表明陆地和近海易于开采的原油储量相当接近、或者已经达到了可开采量的{zg}峰。

    同时,当前全球陆地和近海原油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每桶30-40美元,而对于中、远海的原油开采(如俄罗斯极为重视的北冰洋下的石油),目前根本无法评估其生产成本,因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开采规模,业界保守的估计将不低于100美元。在所有的商品品种中,原油的长期供应潜力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最严重的之一。

    在这种形势下,欧佩克在今年以来油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反常地没有出台新的减产措施,毫无疑问是不符合其长期经济利益的,其中的关键原因出自政治层面。

 

    美国为了保证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顺利出台和落实,需要油价保持相对的低位,来维持相对强势的美元(中国等高贸易盈余的国家才有可能{zd0}限度地继续认购新发行的美国国债,至少是不大量抛售原来的持有量)和极低的利率水平(避免油价上涨导致通胀抬头,从而限制财政刺激政策的发挥作用),由此给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迫使其、甚至连委内瑞拉这样的典型反美国家都一起没有出台新的减产措施,从而使得油市保持了去年4季度以来的总体供应水平。

    但是,这种来自政治领域对油价的压制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

   (1)毕竟不符合产油国的长期经济利益;

   (2)也不符合美国经济复苏所需要的长远利益。美国经济的彻底复苏,必须在科技方面实现新的、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新能源的出现,而长期的低油价将抑制新能源科技突破的产生。当前的原油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低油价导致美国在浪费原油的呼声。

 

    需求方面,如果可以说去年147美元的油价,远远超出了消费的增长成分,那么,现在从此高位的大幅下跌,也可以说严重地低估了原油需求的长期增长潜力。例如:

  (1)去年6月,美国宣布停止增加原油战略储备,但中国没有,并且以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油资源的寻求和重视;

  (2)导致中国维持既定的原油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成长性。去年4季度,中国的汽车销量出现了增速下降,但今年以来,又重新恢复增加,并且仍然有相当大的长期增长潜力(如当前的轿车消费,仍然偏重于中、xx车,这种结构性的消费局限是可以被解放的,即人们的购车习惯和方式可以转变为以中、低档车为主,从而进一步扩大汽车的销售量)。其它新兴国家如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的汽车市场也具有与中国同样的长期成长潜力;

  (3)虽然美国经济严重衰退,新车销量大幅下降,但没有迹象表明美国的汽车保有量、个人和家庭的汽车使用量出现了显著下降,即美国消费者还远远不至于衰得连汽车都开不了。

 

    所以,去年12月末以来,至今已经持续了近5个月的国际油价的窄幅区间上下反复波动,是正在酝酿着一轮大幅度的上涨行情。

    再一次强调,今后出现的这个大幅度的油价上涨,将是整体商品市场结束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跌势,开始步入长期牛市中第二个主要上升阶段的重大标志。

    5月1日周五,在月内的{dy}个交易日,纽约油价指数大幅上涨超过4%,又一次站上了55美元的水平,从而使得这个酝酿过程,在表现形式上进一步体现出周级的、头肩底式的、重要的底部价格形态特征。

    上涨突破57.21美元的颈线水平,可以看作是这个底部价格形态最终形成、并进入涨势开始展开的确定。

    5月1日油价的高收,使得涨势启动的可能性,为近5个月来区间反复中的{zd0}。

    只要49.67美元的水平没有被下破,则最终向上突破的机会就始终存在,反之,如果被下破,则表明这一次涨势的启动失败,油价重新恢复区间反复的状态,并且跌向区间{zd1}价40.11美元的可能性相应增加。

    近期,导致油价上涨启动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油价的长期供求关系仍然总体偏紧,以及与美国股市和美元指数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综合效应;

    (2)5月底,第153次欧佩克例会将举行,市场预期新的减产措施将出台。即使没有如期出现,油价也可能提前反映----预期未来减产措施出台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这种情况在2002-2007年上半年曾经出现,在油价这个连续5年多的上升过程中,欧佩克的供应政策即以减产为主的,其当时的理由则是消费的增加是导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而这一次欧佩克xx可能用同样的理由,来最终回绝美国的政治压力,从而弥补其在油价上已经出现了的长期经济利益的损失;

    (3)1986年以来的23年间,欧美国家夏季假期出行高峰所带来的汽油的季节性消费高峰,成为在油价上升时期的推动和维持因素。换句话说,2009年的夏季用油高峰,可能成为引发油价上涨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在4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个人开支好转的情况下。

 

    当前油价没有展开大幅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库存的高企,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1)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原油新增消费量中的{zd0}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对原油的消费比例显著提高,而美国的份额则有所下降,从而使得美国库存与油价联系的紧密程度较以往下降。在2002-2007年上半年的油价长期上升过程中,美国库存与油价脱节的现象就曾经出现过。换句话说,不能简单地因为美国库存的高水平而否定油价的上涨,对于这种脱节现象,对油价的上涨表现应该更加重视;

(2)商品市场上,典型代表如伦敦铜,价格的底部往往对应出现在显性库存(可以相对xx统计的交易所、生产商或中间商的库存)高企的时候,其间的道理在于:显性库存更多反映的是当期的供求关系,在长期供求关系存在着利多转变可能的条件下,显性库存的高企,反而表明在下游、或终端消费方的库存处于低水平,一旦利多的长期供求关系开始发挥作用,则意味着下游、或终端的消费增加,从而使得高水平的显性库存开始减少,并最终体现出在商品价格的长期上升过程中,显性库存从高水平转变为低水平。而商品价格的顶部,又往往对应出现在显性库存的低水平时期,其中的道理则正好相反。

郑重声明:资讯 【油价的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间正道似沧桑- rickjsn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