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综合补给舰比较_卫戍中华_百度空间

  • 综合补给舰是一种可在海上航行或停泊中为已方舰艇提供燃料、淡水、食品等消耗品和鱼雷、水雷、炮弹、导弹等武器的后勤保障舰只。作战舰艇可通过航行补给延长活动半径,提高在航率,增加海上活动时间,避免了对固定基地的过分依赖。综合补给舰强大的舰队支援能力受到许多海军重视,起初只是美国、前苏联等具有远洋作战使命的海军强国发展这种后勤保障舰只,随后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等海军也开始纷纷仿效发展,一些没有设计建造能力的中小国家则向国外订购,以便使本国海军的海上航行、作战能力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补给舰性能的高低、数量的多寡是衡量一国海军是否具备真正远洋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zj1}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海上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都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两国新型作战舰艇陆续服役的同时,在后勤保障舰只方面同样加快了研制速度。20世纪末,两国{zx1}研制的第三代综合补给舰先后开工建造,2004年前后投入使用,从而使两国服役的新型舰艇拥有了更为强大的远洋保障能力,对双方远洋作战都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公开资料,对中、日两国补给舰的研制情况作一介绍,并对两国{zx1}型综合补给舰的性能进行比较。

    ◆中日两国补给舰的发展情况

    ◎一、中国海军综合补给舰的研制

      中国海军补给舰的研制起步较晚。建国后,中国海军大、中型作战舰艇很少,大部分都是吨位很小的火炮护卫艇和导弹艇,为数不多的千吨级护卫舰也难以进行更远距离的海上作战,海军的主要活动范围限制在数百千米的近海,对海上补给的需求并不高;各型舰艇自身的贮备已可以满足海上作战、巡逻的要求。

      60年代中后期,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及航天工程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需要同时建立陆、海基跟踪测量系统,以保证弹道导弹及卫星试验、遥测、跟踪的要求,为此,中国提出了研制远洋航天测量舰的计划,以便在世界各大洋上建立起自己的海上活动测量、跟踪平台。一些专用保障舰只的研制也同时展开,而综合补给舰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中国{zx1}型的"旅大"级驱逐舰能否完成远洋护航任务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海军补给舰的研制xx是为了保证导弹、卫星计划而展开的,并非为了海军远洋作战的需求,这与世界其它海军有很大不同。为了保证首次洲际弹道导弹的海上试验;中国{dy}代综合补给舰从1977年开始到1980年的短短3年间就建成了3艘。这种被国外称为"福清"级的综合补给舰为随后中国首次洲际弹道导弹试验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福清"级带有很浓的时代烙印,为了加快研制进度并降低技术风险,它采用了与当时同期建造的远洋打捞救生舰基本相同的舰体设计,但进行了一些改动,以便更加适应海上补给作业的要求。

      "福清"级舰体细长,首尾尖瘦,中部方正,可以增加舰体的内部空间,提高装载能力。舰体内前部为固体货舱,中部区域较大的几个货舱分别装载各种液体物资,燃油舱可装载10550吨舰用燃料、1000吨柴油,淡水舱可装载200吨淡水,后部货舱内可存放200吨货物(主要是粮食、蔬菜等)。上层建筑分为两部分,前部偏于舰首,共有4层,内部布置有驾驶室及王要的电子、通信、指挥、居住等舱室。此段上层建筑顶层甲板布置有一座三脚桁格主桅,其上布置有主要舰载雷达及通信天线。上层建筑前部上甲板设有货舱口,两部起重机分列于左、右侧。货舱口前部舰首有一段首楼,甲板上布置有起锚和系缆设备,首楼甲板后部两舷侧布置有双联装37毫米炮。后部上层建筑位于艉楼甲板之前,只有2层,内部主要设有舰员工作、生活空间。此段上层建筑顶部设有一个大型方形烟囱,{dy}层甲板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但未设机库。两段上层建筑之间为主要的补给区,设有3座门形补给吊架,前边两座用于向两舷侧进行液货补给,后边一座用于向两舷侧进行固体货物吊运。横向补给系统采用重力传输技术,即两舰之间拉上高架钢索,靠倾斜角使补给头产生重力,带着油水管滑向被补给舰的方式,这也是世界各国20世纪60~70年代的补给舰广泛采用的一种成熟补给技术。舰桥前还设有2台3吨的起重吊车,具有一定的锚地补给能力。舰尾的直升机平台下方还有一纵向补给系统,可对水面舰艇进行油料补给。

      "福清"级的动力装置为单轴推进柴油机。主机为1台国产8RL B66大功率柴油机,{zd0}输出功率15000马力,驱动一具5叶可调螺距螺旋桨,{zg}航速可达17.5节。这个速度xx跟得上当时我军水面舰艇的航行速度。在这个航速下"福清"级的续航力可达8800海里,当航速降为14节时,续航力则提高到18000海里。发动机舱设在舰体后部,既为货舱留出更多空间,又实现了从机舱上方排出的烟气不会飘至补给区,避免发生危险及影响补给作业。

      作为补给舰,"福清"级上只安装了一些必要的航行、导航、通信等电子设备,舰首和舰尾平台安装了4座76式双37毫米炮,用于对空、对海防御。

      "福清"级补给舰舰长168.2米,舰宽21.8米,吃水9,4米,标准排水量7500吨,满载排水量21750吨:航速17.5节,续航力12000海里/14节,人员编制130人。

      "福清"级一共建成4艘,目前只有1号舰和2号舰在役,其它两艘中的一艘被出售给巴基斯坦海军,另一艘则被改为民用油轮。

      作为中国海军拥有的{dy}种综合补给舰(实际上仍属于油水补给舰),"福清"级装载能力强,速度快,可以满足为多艘水面舰艇提供长期海上保障的要求。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海军一批新型舰艇的服役及中国海军海上作战思想的变化,提高海军海上持续作战能力、近海防御能力及远海航行能力的要求日益迫切,仅有的2艘补给舰显然无法满足海军实战要求,同时,由于受研制年代的限制,"福清"级的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中国海军新时期海上补给的需求。因此,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开始了新一代综合补给舰的前期研制工作,很快建造了一艘885号综合补给舰(姑且将其称为第二代补给舰)。该舰成为了中国海军有史以来吨位{zd0}的xx舰艇。

      885号补给舰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巨大的舰体,很有前苏联的设计风格,与"福清"级相比要明显高出一个数量级。885号舰体更为丰满,舰内空间巨大,可装载数万吨的各种液体及固体货物。舰首设有一层首楼,可以有效减少海浪对航行及补给作业的影响。舰体明显外飘,可以起到抑制海浪的作用,采用双层设计,不仅提高了抗破损能力,还可以避免因舰上燃油舱破损而对海洋造成无可挽回的污染。

      在舰体布局上,885号前中后部全都为各种补给设施,舰桥前为引人注目的2座巨大的补给门架,每个门架左右各有2个补给站,具有同时补给干、液货的能力;下方设有巨大的燃油舱、淡水舱及货舱,可以装载舰用燃油13500吨,航空煤油1500吨,润滑油200吨,淡水1000吨,粮食、蔬菜等生活补给品1200吨。货舱中设有宽敞的货物转运通道,可将除弹药外的其它各种干货补给品快速输送到指定地点,提高补给作业的效率。补给门架前方为一座弹药补给站,这是我国{dy}次在补给舰上安装这种设施,对提高海军海上持续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补给门架下方为加固的弹药库,弹药库可以装载近千吨的导弹、鱼雷、炮弹等武器,与舰体表面通过升降机相连,一次提升能力可达5吨。弹药补给装置具有一次输送2吨弹药的能力,可以满足各种弹药的补给需要。在弹药库下方和两侧设有燃油舱和淡水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生存力。为了保证弹药库和燃油舱的安全,舱内安装了多座自动灭火装置,火警报警传感器随时对舱内的情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生火灾,灭火系统会自动开启,根据不同的油料选择泡沫、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不同的灭火材料。此外,弹药库内还设有一套自动喷淋系统,一旦弹药库内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即自动喷水降温,以防温度过高而使弹药库中的弹药发生自爆。舰的尾部还装有一套纵向补给装置,只具有液货补给能力。除以上横向、纵向补给装置外,舰上还设有多座补给吊车,主要用于各种干货及弹药的海上锚地补给及并靠补给。

      885号补给舰的动力装置为一台蒸汽轮机,{zd0}输出功率10600马力,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一具5叶可变距螺旋桨,但其{zg}航速只有16节,在世界补给舰中是较低的,这使其在与大中型水面舰艇编队航行时有些跟不上,多少会对整个作战编队产生不利的影响。

      885舰的电子设备主要有对海搜索雷达、导航雷达、卫星通信系统、全球xxxx系统、数据链、短波通信系统等,xx可以满足全球航行及与作战编队联合行动的需要。舰上没有固定的武器系统,但武器库中存放有多具便携式防空导弹,可用来进行对空防御。

      885舰的建成服役使我国拥有了现代化的远洋综合补给舰,一次可为远航编队提供数万吨的各种补给,超过了{dy}代"福清"级一倍多。另一方面,由于885舰具备海上弹药补给能力,对提高中国海军海上持续作战能力有着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885舰全长188.9米,舰宽25米,吃水11米,标准排水量15000吨,满载排水量37000吨,{zd0}装载量20500吨,{zg}航速16节,续航力12000海里/16节,舰员125人。

      885号舰虽是一种性能好、补给能力强的大型综合远洋补给舰,但一些先天不足使它在使用上多少有一些缺陷。由于其原本是-艘油船而并非专门设计的补给舰,因此在一些性能方面并不是很好,如舰体巨大,隐身性差,在编队中很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zg}航速只有16节,难以跟上编队的航行速度等。

      90年代中后期,一种全新设计的新型综合补给舰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种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补给舰被国外称为"福池"级。

    ◎二,日本海上自卫队综合补给舰的研制

      日本海上自卫队(下称海自)综合补给舰的研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海自的活动范围较为有限,对综合补给舰的需求也并不迫切,因此只装备了一艘"滨名"号补给油船,只能在海上对水面舰艇进行燃油补给,无食品、弹药等于货补给的能力,并不能算是一艘真正的综合补给舰。进入70年代后,随着日美军事同盟的进一步加强,日本开始担负起阻止苏联海军南下进入太平洋及保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安全的作战任务。这条航线的范围非常广阔,大体上包括关岛以西、菲律宾以北的西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同时,日本海自的海上战略也由近海防御转变为远海防御,水面舰艇的活动区域一下子由原来的300海里向外延伸至1000海里以上,这对执行作战任务的水面舰艇的续航力及自持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海自所装备的各型导弹驱逐舰{zd0}吨位虽已超过5000吨,但仍难以在如此长的航线上长时间进行持续作战,仅依靠本土基地和前进基地的补给已难以满足自卫舰队在远海的反潜、保交和护航作战,迫切需要综合补给舰来进行海上伴随补给。针对海自这种海上作战的实际需要,7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设计建造{dy}代综合补给舰"相模"号。

      该舰由日立造舰公司舞鹤造舰厂建造,1977年9月28日开工,1978年9月4日下水,1979年3月30日服役。

      "相模"号为短首楼舰型,通长甲板,桥楼设在中部稍后,驾驶室、舰员住舱设置在桥楼,桥楼下面是机舱,机舱前为泵舱。补给装置设在首楼和桥楼之间:燃油舱、桶装滑油舱、弹药舱设在前面:食品冷藏舱、备品舱设在尾部。燃油舱和弹药舱采取了严密的安全措施,弹药舱内安装了喷淋灭火装置、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及温度报警装置等,贮放导弹的舱内还安装有排气和降温装置。该舰可装载各种油料4700吨,固体货物400吨(包括粮食、蔬菜、弹药等),基本上可以满足5艘大中犁水面舰艇海上补给的需要。

      舰桥至舰首部分是补给作业区,设有3个补给门架,共6个横向补给站。前后4个站为液货补给站,中间2个站为干货补给站,前面2个液货补给站只补给重油,后面2个液货补给站可补给重油和JP5燃油,两舷可同时进行补给作业。由于舰上的输油管口径较小,一个补给点为1艘水面舰艇加满油的时间长达1小时。考虑到安全因素,燃油和弹药不同时补给。

      "相模"号采用作动筒恒张力补给装置。加油作业可在补给站上进行流量调节、紧急关阀等操作,补给作业安全可靠。补给时,由升降机把弹药箱或弹药托盘升到主甲板,将货物转到集结区,再用小车从集结区转送到补给站进行补给。用直升机传送弹药时要用叉车将弹药运到尾部平台。食品补给采用铝箱包装,几个箱子一组在高架索上传送。补给指挥工作在补给站附近集结区总显示台上进行。为防止海洋污染,舰上设有污油舱、油水分离器、污水废物处理装置、排放监控装置等防污设备。在舰桥前还有一部10吨起重机,用于锚泊时的弹药及粮食等物品的补给。

      舰体后部设有一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满足10吨级直升机的起降要求(如海自装备的HSS-2B直升机)。由于舰上没有机库,无法对直升机进行维护和保养,因此直升机不是常备的,需要时才上舰。由于HSS-2B直升机的载重量较大,可以外挂多种类型的固体货物,因此具有较强的垂直补给能力。直升机平台上还设有直升机空中悬停加油装置,直升机无需着舰即可在悬停状态完成加油作业。

      "相模"号的动力装置为2台12DRV型大功率增压柴油机,{zd0}输出功率1850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zd0}航速达到了22节,xx可以跟随作战舰艇进行快速机动。发动机舱设在舰体后部,既为货舱留出更多空间,又实现了从机舱上方排出的烟火不会飘至补给区,影响到补给作业。舰上的电子设备较少,只装了一些基本的航行、导航、通信设备,没有自卫武器系统,其海上安全要依靠其它作战舰艇来保证。

      "相模"号舰长146米,舰宽19米,吃水7.3米,标准排水量5200吨,满载排水量11600吨,{zd0}装载能力5200吨,{zd0}航速22节,续航力9500海里/18节,舰员130人。

      "相模"号虽然具备了较强的海上补给能力,但相对于80年代后日本海自的发展及远海作战的要求仍然差距较大,加上在舰体设计及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日本海自在建造完成首舰后并没有继续建造后续舰,而是开始了新型"十和田"级综合补给舰的研制。

      为了减少研制风险及加快研制进度,"十和田"级基本上沿用了"相模"号的总体布局,同样为短首楼舰型,通长甲板。桥楼设在中部稍后。但其干舷比"相模"号高出近一倍,可以有效防止海浪冲击到甲板上而影响补给作业的安全。舰体明显外飘,在起到抑制海浪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舰体内部空间。舰体不设开口,采用了全封闭设计,适航性及耐波性都有了较大提高。与"相模"号相比,"十和田"级的舰体明显加长加宽,舰体更为丰满,装载

    能力也较前者有了较大提高,补给能力大为增强。

      该舰中前部仍布置各种补给设施,与"相模"号xx相同,但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补给品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传送。由于尺寸增加,"十和田"级的装载能力也有了提高,可装载舰用燃油6500吨,航空燃油200吨,滑油150吨,粮食、蔬菜等生活补给品600吨。弹药库中可以装载150吨的导弹、鱼雷、炮弹等武器,弹药补给装置具有一次输送1.5吨的能力,可以满足导弹、鱼雷等各种弹药的补给需要。弹药库和燃油舱内安全设施齐全,可有效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舰体尾部仍只布置直升机起降平台,仍没有设计机库,相对于"相模"号其垂直补给能力并没有提高。

      "十和田"级的动力装置仍为柴油机,为了在增加吨位后不降低航速,采用了2台大功率的16V42MA增压柴油机,{zd0}输山功率达到2395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这样在吨位增加近5000吨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与"相模"号相同的航速,可满足跟随作战舰艇进行快速机动作战的要求。同时,由于载油量增加,其续航力比"相模"号增加了15%,在18节时可达到11000海里。

      "十和田"级舰长167米,舰宽22米,吃水8.1米,标准排水量8150吨,满载排水量15850吨,{zd0}装载能力8000吨,{zg}航速22节,续航力8500海里/20节,舰员143人。

      由于"十和田"级的装载能力大,性能较为先进,造价也不高,因此在1987年3月首舰"十和田"号服役后又陆续建造了2艘后续舰,并于1990年3月同时服役。这样,加上原有的"相模"号,海自的4个护卫舰队就各拥有一艘综合补给舰,实现了当初的目标。

      90年代中后期,日本海上自卫队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阶段,除了"村雨"级、"高波"级等多用途驱逐舰外,诸如"大隅"级两栖运输舰、"爱宕"级驱逐舰、16DDH等大犁舰艇也陆续开始服役或开工建造,日本海上自卫队远洋补给的压力明显增加。同时,随着已服役快30年的"相模"号的退役,仅有的3艘补给舰无论在数量上、技术水平上还是装载能力上都已无法满足海自今后远洋作战的要求,所以,研制发展新一代大型综合补给舰已势在必行。

    ◆中日第三代补给舰-"摩周"级与"福池"级

      作为中国海军和日本海自新世纪里最重要的海上补给力量,"摩周"级和"福池"级补给舰对双方海上力量的远洋作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摩周"级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海自的远洋作战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为1000海里甚至更远的海上保交、护航作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援,是未来日本海白新型机动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池"级同样是为适应新时期中国海上作战需要而诞生的,是新一代海上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中国海军中、远海作战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笔者将对两者的整体性能加以分析比较。

    ◎一、总体布局

      日本"摩周"级补给舰采用了长首楼、平甲板、方尾设计,舰体比前两代补给舰更为丰满,水线以上部分明显外飘,并有明显的折角线,舰体最宽处到舰尾末端等宽。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内部空间和甲板面积,同时也有利于舰上设备的布置。舰首部首次采用了球鼻首,不仅可以提供更大的浮力,而且有利于减小舰首的兴波阻力,提高推进效率、纵向稳定性和航速。

      舰体采用商船规范设计,在保证舰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建造成本,缩短了建造周期。舰体首次采用双层设计,不仅提高了抗破损能力,还可以避免燃油舱破损而对海洋产生无可挽回的污染。全舰共分为15个隔舱,在第5到第9隔舱之间布置了双层结构的燃油舱、淡水舱和压载水舱。舰首设有-层首楼,可以有效减少海浪对航行及补给作业的影响。为提高稳定性,在舰体下部还装有3条舭龙骨,具有很好的耐波性、稳定性和适航性。

      在舰体布局上,"摩周"级仍然应用了前二代补给舰的布局形式,舰体中前部全部为各种补给设施,中后部为巨大的舰桥,内部共分为7层,舰员全部居住1至5层。前部专门留有一处面积达540平方米的空场,可以放置30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为提高隐身性,舰桥侧壁向内倾斜,桅杆也采用了低反射截面的整体式设计。舰体后部为带有红外抑制装置的烟囱,可以{zd0}程度地降低红外信号强度。全舰设有海水喷淋系统,用于防化洗消和降低红外信号强度等目的。舰尾部为长度近40米的巨大直升机起降平台,固定式机库可以停放一架海自装备的任一型号的直升机。舰上布置了模块化设计的医疗舱室,包括手术室、X光室、牙科xx室、集中xx室以及病房等,最多可安置100名伤员接受xx。

      中国"福池"级补给舰在布局上与{dy}代"福清"级基本相同,但舰体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平甲板、方尾设计,舰体有较为明显的外飘,内部空间巨大,可装载数万吨各种干液货。舰首设有一道长约20米的防浪舷墙,以减少高海况下甲板上浪对航行的影响。全舰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式设计,在关闭所有舱门后可以与外界xx隔离,既保证了较强的"三防"能力,又可对全舰进行中央空调管理,改善舰员的工作、生活环境。舰体采用双层设计,上层建筑采用"双岛"布置,后部上层建筑上装有H型烟囱和直升机机库,舰尾有一长约30米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满足"超黄蜂"或直-8直升机的起降要求,但机库只能停放-架直-9或卡-28直升机。

      "福池"级在设计上也考虑到了隐身性,如上层建筑低矮,侧壁有一定的内倾,边角采用了圆弧过渡,整体布局较为简洁,较第-代、第二代综合补给舰隐身性能油了很大的提高。

      点评:在舰体设计上,"摩周"级与"福池"级各具特色,但都满足了两国海军对新一代综合补给舰的性能要求。"摩周"级的舰体要比海自现役的"十和田"级大35%,吨位大70%,比中国"福池"级舰体大22%,吨位大20%。

      "福池"级与中国{dy}代"福清"级基本相当,只是舰体尺寸和吨位略有增加,虽然比"摩周"级和改建的885号综合补给舰要小不少,但就装载能力而言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国海军目前真正能进行远洋作战的大、中型作战舰艇的数量还较为有限,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能力还有不足,因此,发展类似885或"摩周"级这样的大吨位综合补给舰对于中国海军现阶段来说并不是特别急需和紧迫的问题。"福池"级可以说是中国海军在满足作战性能要求的前提下{zj1}xxx的折衷选择。

      "摩周"级和"福池"级在设计中都采用了隐身技术,从实际效果看,前者可能会更好一些。虽然其舰体要比后者大很多,但在整体布局上却更为简洁。而"福池"级上的桅杆、烟囱及上层建筑的设计还多少存在着不足,相对于"摩周"级光滑、平直、内倾的上层建筑设计还有所欠缺。对于红外辐射最强的烟囱,"福池"级所采取的措施也较为简单,远没有"摩周"级彻底。因此,在隐身性方面,"福池"级较"摩周"级还是有所不及的。

    ◎二、动力装置

      "摩周"级的动力装置较"相模"号和"十和田"级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海自白对补给舰的航速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近3万吨的"摩周"级来说,柴油机的输出功率已无法满足海自白所提出的24节航速的要求。"摩周"级采用了先进的全燃动力系统、双桨、双舵,在位于舰桥中后部的动力舱内装有2台"斯贝"SM1C燃气轮机,单台输出功率达到40000马力,通过传动轴驱动2具5叶可调螺距螺旋桨,xx可以达到24节{zg}航速的要求。22节航速时的续航力为7500海里,如果航速降为18节,则续航力可超过10000海里。实际上,对不到3万吨的"摩周"级来说,其功率有些偏大,但这也使"摩周"级动力系统的剩余功率较大,在高海况下仍可以获得理想的机动航行性能。2台燃气轮机被分别布置在两个相互隔离的舱室内,每台发动机安装了各自独立的减速器和泵站,可以避免一台主机损坏而使全部动力装置瘫痪。动力舱实现了无人化,动力装置的控制可在中央主机控制室进行,实现了远距离操纵、控制。舰首处还装有一小功率侧推进器,以提高低速航行及离、靠岸时的机动性。此外,在采取了必要的防爆措施之后,舰上首次使用电动泵替换了上一代补给舰上较为落后的蒸汽泵。由于对电力的需求增加,舰上共安装了4台大功率发电机组,其中3台燃气发电机,1台柴油发电机,可以为全舰提供高达6000千瓦的电力。为了降低噪声水平,"摩周"级的动力装置采用了大量的减震、降噪措施,主发动机、减速器及发电机等全部安装在减震基座上,各种传动机械也使用了柔性联结,可大幅度减少机械震动的产生与传播。由于航行噪声较小,"摩周"级在与作战舰艇编队航行时不会过早被敌方发现,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福池"级补给舰的动力舱布置在舰体中后部,动力装置为2台国产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双轴、双桨推进,驱动2具4叶低噪声可变螺距螺旋桨。发动机分别被布置在相邻的2个动力舱内,安装基座上采用了降噪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动力系统产生的机械噪声。发动机单台{zd0}输出功率为11700马力,舰的{zd0}航速接近20节(实际为19.5节),比"福清"级高出2节,比885号舰高出4节,更加符合中国海军新型作战舰艇海上高速机动作战的要求。由于新型柴油机的耗油率较低,其续航能力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在18节的标准巡航速度下达到了7000海里,如果将航速降为15节,则可超过10000海里。相对于此前中国海军的两型补给舰,"福池"级动力系统的生存力和可靠性更高,其抗损性能更加符合现代海上作战的要求。此外,舰上还装有4台发电机组及2台应急电站,主机、电站的监控和全舰的损管系统全部采用了集中管理,由中央计算机集中控制,具备了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点评:由于日本海自对海上高速机动作战的要求较高,因此也对补给舰的航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日本拥有较强的大功率舰用动力装置的研制生产能力,其动力装置的选择余地非常大,所以排水量近3万吨的"摩周"级能较为轻松地达到24节的航速要求,仅次于美国海军装备的"供应"级综合补给舰(25节)和"萨克拉门托"级补给舰(26节)。同时,它所装备的"斯贝"燃气轮机在输出功率、自动化程度、可靠性、自身噪声水平、可维护性及反应时间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福池"级的动力装置在性能上与"摩周"级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世界上其它国家也有很多大吨位补给舰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但要像"摩周"级这样近3万吨的补给舰实现超过20节的高航速,现有柴油机的功率是远远无法满足要求的。中国舰用动力系统的研制能力还比较弱,新型作战舰艇的动力系统仍需从国外引进,国产各型柴油机也都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生产的,这也是"福池"级的动力系统只能选择柴油机的{zd0}原因。虽然"福池"级的航速提高到了20节,已达到世界标准水平,而且也能够满足中国海军现阶段海上航行作战的要求,但相对于"摩周"级,"福池"级的动力装置在整体技术性能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三、补给能力

      "摩周"级舰桥前为3座巨大的补给门架,每个门架左右各有2个补给站,中部的补给站负责千货补给,前后两座补给站负责液货补给。补给站上方为多个巨大的存储舱室。"摩周"级由于舰体尺寸及排水量增加,其装载能力也有了巨大提高,总共可以装载各种补给品近16000吨,是"十和田"级的2倍多,其中舰艇燃料10000吨,航空燃料650吨,弹药450吨,滑油180吨,粮食、蔬菜等生活补给品1200吨,淡水850吨。舰桥前还专门留有一处空场,可以放置数十个标准集装箱(可以是弹药箱或医疗品舱)。如此大的补给能力使得1艘"摩周"级即可满足一支"八八舰队"所有舰只长期在海上作战时对燃料、弹药、粮食及其它物品的补给需求。

      "摩周"级的弹药库布置在舰体中部靠前、中部干货补给站下方,自第2甲板至第4甲板,每层甲板各两处,各层之间有升降机相通。弹药库下方为补给用燃料舱,两侧为双层壳体设置的平衡水柜和补给用淡水舱,它们可以对弹药库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除6座补给站外,舰上还设有4部吊车,主要用于锚地或并靠补给时吊装各种干货及弹药;舰体后部的大型直升机机库及宽大的起降平台可以存放、起降日本海自的各型直升机,而且机库中有较为完善的保养、维护设备,可使直升机常驻舰上,保证了直升机在海上长期执行任务的要求。此外,该舰还具有搭载MH-53E执行远洋扫雷任务的能力,可作为海上扫雷编队的旗舰,指挥整个扫雷编队的海上作战,同时为整支舰队提供海上后勤及航空支援。

      中国国"福池"级的舰体中部设有2座补给门架,前为液、干两用补给门架,从外形上看与885号舰上的是同一型号,每侧有2个补给站,同样采用了"液压张力补偿装置"。该装置可通过计算机xx计算,适时调节。补给舰与接收舰之间的钢索拉力使之受力保持恒定,这比上一代通过冲压拉伸器来保持恒定的张力系统要先进得多,极大地提高了补给效率和环境适应力。补给站下方为分为数个舱室的液货舱和干货舱,液货舱中可装载舰用燃油、航空燃油等近10000吨,淡水700吨:干货舱内可装载各种弹药、主副食等货物共680吨,全舰总装载量达到12000吨。后为固体物品补给门架,主要用于各种固体物品的补给,补给装置具有一次输送2吨的能力,可以满足包括导弹、鱼雷等重型装备的补给需要。其下方为大犁弹药舱及干货舱,装载量近千吨,弹药舱及干货舱与主甲板之间有多部升降机相连,一次可以提升5吨的弹药。弹药舱及输送区域内均采取了多种防爆安全措施,并严格将其与生活区分离设置。弹药舱与液体燃油舱之间及两侧布置多个淡水舱,可充分利用舰上的有限空间,并起到保护液油舱及弹药舱的作用。

      除横向补给设施外,"福池"级舰尾部下甲板处还设有纵向补给装置,以便在高海况下无法进行横向补给时,向跟随在后部的舰只进行各种液货的补给。2座补给门架中间设有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大型补给指挥控制中心,补给作业人员及指挥人员可在这里对全舰的6个补给站进行全方位的指挥控制,不仅减少了舰员的配置,还进一步提高了全舰的自动化程度。

      "福池"级的机库除了可以停放一架运输直升机外,还可以满足反潜直升机的搭载要求,机库内设有完善的维护及保养设备,可以支持直升机长时间的海上飞行作业。因此,"福池"级也可在作战时搭载一架反潜直升机执行反潜作战任务。

      点评:就补给设施来说,"摩周"级和"福池"级都具有4处液货补给站和2处干货补给站,都具备同时为两舷2艘水面舰艇补给燃油、弹药、食品的能力,而且两者的补给装置自动化程度都较高,在高海况下也具有较强的补给能力。不过,"福池"级比"摩周"级多了一套纵向补给系统,虽然只能进行燃油补给,但其适应性较强,在6级以上海况条件下也具备补给的能力。因此,"福池"级实际上具备同时为3艘舰艇进行燃油补给的能力。"摩周"级和"福池"级上都设有直升机机库并具有搭载10吨级舰载直升机的能力。"福池"级一般为卡-28或直-8,"摩周"级一般为SH-60J。这几型直升机都具有较大的载重量(分别为4吨、3吨和5.5吨),因此也具备相近的垂直补给能力。

      "摩周"级的排水量比"福池"级多出近7000多吨,但"福池"级的补给能力并不比"摩周"级小,它们均可满足为10艘驱逐舰补充2次燃油及至少40天淡水和食品的保障需求。两级舰差别较大的是弹药和航

    空燃油的装载量。"福池"级的弹药装载量并没有准确的公开报道,据推测应该不会超过200吨,相对于"摩周"级的450吨要少;在航空燃油的携带量上,"福池"级也不超过200吨,不及"摩周"级的1/6。两者在这两个方面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还是双方海军主战舰艇作战需求及范围的不同。海自在未来进行远离本土作战时的弹药消耗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像远洋反潜这类作战,为了达到理想的反潜效果,反潜弹药的消耗将十分惊人。如果没有充足的弹药补给,其在远洋的持续作战能力很难有保证。对于航空燃油,日本海自现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早在80年代初组建的"八八舰队"中就已拥有了8架反潜直升机,它们除了使用载舰上所携带的数量有限的航空燃油外,还必须要依靠随队补给舰的及时补充。而随着直升机母舰的开工建造,未来搭载直升机的数量会猛增到10架以上,对航空燃油的需求也将成倍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摩周"级的航空燃油携带量比第二代"十和田"级增加了1.5倍的原因所在。

      中国海军目前的主要作战范围仍然处于近海海域,最多不会超过500海里。一些小吨位舰艇(如导弹艇、导弹护卫艇、一些老式护卫舰等)也可加入攻击作战行动,即使弹药消耗过多,也可以退至距离海岸数百千米己方航空兵的作战范围内由补给舰进行补给。这时,中国海军中数量较多的中、小吨位油、弹、水等补给舰(艇)就可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整体规模也较小,虽然近几年新建造的水面作战舰艇都已具备了搭载直升机的能力,直升机的舰载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在实际作战使用中无论规模、数量还是应用范围与日本海自还是有差距的。中国海军目前也不会像日本海自那样需要在上千海里的远海进行繁重的反潜作战,舰载直升机的使用频度不高,除了母舰自己携带的航空燃油外,"福池"级目前近200吨的补给能力已xx可以满足现阶段舰载直升机的燃油保障要求。总体上看,"摩周"级和"福池"级都具备强大的远洋舰队补给能力,只是由于双方在现实需求、战略思想、装备方面的差异,造成货物的装载量相差较大。

    ◎四、武器、电子设备

      作为非作战舰艇早期的补给舰,很少会配备大量舰载武器。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反舰导弹和高性能攻击机的大量应用,不仅作战舰艇的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而且补给舰等对舰队持续作战有重要意义的辅助舰船也会成为敌方重点打击目标。因此,80年代后,各国开始在补给舰上装备各种防空火炮、防空导弹及近防武器系统,以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

      "摩周"级在舰首及舰尾各装有一座"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并且是{zx1}的Block 1B型,它在原1A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可提供24小时被动搜索和多光谱探测、跟踪能力,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等目标具有更高的拦截能力。Block 1B型的优化炮管比1A型的M61A1炮管更长,更重。新系统通过简化炮弹的散射模式和使用新型的炮口抑制系统提高了近防系统的射击精度,并且可使用新型"增强毁灭性弹药"。在发射初速不变的情况下,打击目标时提高了近50%的贯穿动能。这样,"摩周"级防空自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减少对护航舰艇的依赖,甚至还可作为整个舰艇编队防空体系的一部分。此外,该级舰还可根据需要安装多座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在电子设备方面,"摩周"级装有基本的海上航行设备,如对海搜索雷达、导航雷达、直升机引导雷达、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舰上还装有简易无线通信系统,可在舰内各个位置方便地进行无线通话联系。此外,舰上装备了电子侦察系统及4座MK36干扰弹发射装置,具有一定的电子战能力。舰尾部还装有1具拖曳式鱼雷诱饵干扰装置,以提高反鱼雷能力。

      "福池"级上装备的雷达、电子设备相对较少,主要有对海搜索雷达、导航雷达、直升机引导雷达、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及2座JM-83F光学指挥仪。在舰首平台及尾部直升机机库上方两侧各装有1座76F双管37毫米自动舰炮。76F是一种全封闭、半自动小口径舰炮,炮塔采用玻璃钢材料制造,下部设有大容量的弹舱,配有常规穿甲弹和装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弹,可通过内部快速弹药转换机构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快速转换,{zd0}射速达到700发/分(双管),{zd0}射程5000米(对空)和8000米(对海),初速850米/秒,可以对空中及海上目标进行攻击。舰上没有装备相关的对空雷达及火控雷达,其射击主要由安装在舰桥上部及尾部直升机机库上方的JM-83F光学指挥仪控制,在火力打击及反应能力上较"福清"级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舰上还拥有单兵防空导弹,可进一步加强对空防御能力。

      点评:补给舰的雷达、电子设备一般都配备得较少,只有基本的航行、导航、通信系统。"摩周"级和"福池"级在这方面基本相当,没有太大差别,但整体自动化程度"摩周"级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在舰载武器及自身防卫能力方面,"摩周"级要比"福池"级更为先进和完善。在武器配置上,"密集阵"Block 1B近防系统在作战性能上要明显高出76F舰炮。由于系统本身就具备搜索、跟踪雷达,还增加了红外跟踪系统,这样即使舰上不装备对空雷达也可独立完成作战任务,而其前后布置的方式也可实现对从舰首、舰尾及舰体两侧来袭目标进行全方位拦截。在"村雨"、"高波"及"金刚"级这些具有较强防空能力的水面作战舰艇的保护下,装备MK32干扰装置及电子侦察系统的"摩周"级对于少量来袭的反舰导弹等目标已具备了很强的拦截能力,用于自卫绰绰有余,极大地减轻了随行作战舰艇的护航压力。另外,舰上装备的多座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则可以很好地担负起打击日益严重的海上恐怖袭击的任务。

      "福池"级装备的76F舰炮没有配备火控雷达,只能由JM-83F光学指挥仪提供目标信息,仍采用人工操纵,虽然配备了自动装弹系统,但其系统反应时间及打击精度还有所不足,特别是对反舰导弹的拦截能力并不十分可靠,不过,其对海攻击性能及进行海上反恐的效果比"摩周"级上装备的12.7毫米机枪要好。"福池"级舰上虽然还可以使用单兵防空导弹,但主要用于攻击近距离飞机,对于危险性{zd0}的反舰导弹这类目标,单兵防空导弹的打击效果还比较有限。更为重要的是,"福池"级并没有装备电子侦察及电子战系统,甚至连被动干扰装置都没有装备,这一点成了"福池"级的{zd0}不足之处。毕竟补给舰的目标特征相对于作战舰艇更为明显,也更容易被反舰导弹所跟踪、锁定,如果没有较强的近程反导、防空能力及基本的电子对抗能力,它在受到攻击时的生存能力是不太令人放心的。如xx依靠编队中护航舰艇来提供保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作战舰艇的精力,对整体作战效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总之,在舰载武器方面,"福池"级对付空中攻击的能力还存在很大不足,亟待改进。



  • 郑重声明:资讯 【中日两国综合补给舰比较_卫戍中华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