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还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退,近期,贵州某媒体的报道称,又有四家食品企业被列入三聚氰胺的“黑名单”。这个消息,再次刺痛了人们那根敏感的神经。

  据贵州媒体报道,贵州省卫生厅近期发布三聚氰胺超标食品“黑名单”,确定四个批次的食品存在三聚氰胺超标问题。

  这四个批次的问题食品是:

  • 王亚伟潜伏多个区域板块
  • 部分地区二套房首付将高于5成
  • 智能电网龙头行业将受宠
  • 最受“涨停敢死队”xx10股名单
  • 花旗风投被指以规避文件为名侵权
  • 揭秘白岩松朱军背后的女人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老年高钙奶粉、炼奶酱;

  山东淄博绿赛尔乳品有限公司产品;

  辽宁省铁岭五洲食品有限公司的“五洲”冰棒;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凯达冷冻厂的“香蕉果园”冰棒。

  昨天,编辑了解了长春市的三家大型超市与两家农贸市场,均未发现这些问题食品的踪迹。桂林路一家大型超市乳制品促销员告诉编辑,超市没有这些牌子的食品,并且乳制品必须有三聚氰胺检验报告才能上架。

  此次被曝光的企业一共有4家。昨天,编辑试图与这些企业取得联系,但只拨通了辽宁省铁岭五洲食品有限公司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编辑,五洲食品有限公司早在去年9月份时就已经解体了,现在公司已经易主。当编辑询问解体具体原因是否与三聚氰胺有关时,她表示不知情。

  编辑提出既然去年9月份已经解体,为何现在才被曝光产品含有三聚氰胺,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事本人不知道,但网上的东西真真假假的,你愿意信就信。”据其讲,新公司不再生产冰棒等含乳产品。

  国内部分媒体的报道显示,4家食品企业对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均“喊冤”,理由是产品的原料奶均是从外购进的。

  ■网友质疑:

  此事件暴露“毒奶粉”遗留问题

  其实,早在去年底,就已经有媒体发现部分地区展开对乳制品市场紧急检查工作。而上海“熊猫”也早就“涉毒”较深。早在八个月前就已经被“点名警告”。

  对此,有网友认为,国家食品监管机构在处理“三聚氰胺”事件时,仍“心慈手软”。“监管不严,惩罚不严,才会导致三聚氰胺事件屡禁不止。”网友“海上人家”表示。

  xx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包括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落实下去。而这一空白,也是导致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