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提供新的计算能力,企业需要购买服务器,开发新的应用。但是对于数据中心管理而言,要添加一台新的服务器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添加一台服务器,首先遇到问题是在哪里添加部署这台服务器?也就是要在数据中心的哪个机架来部署?这时候就要考虑这个机架是否有足够的空间,电源够不够用,以及制冷是否可以满足散热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这个机架是否有足够的数据接口带宽,等等。不考虑这些因素,贸然在机架添加一台服务器将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导致电源短路器跳闸、UPS过载、电源后备时间减少、冗余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制冷不足,将导致服务器过热,使得服务器可用性降低,引发冗余服务器连锁反应,酿成无可挽回的灾难。
效率:数据中心的挑战
服务器添加所涉及的是数据中心高效管理的问题。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地方、提供能够满足需要的电源、功率和制冷容量,要实现这样一个高效管理的目标并不简单。
谈到数据中心高效管理,APC全球英飞产品总监 Robert Bunger曾指出,软件方法显然比人工更具有效率。Bunger表示,APC为此提供了英飞集成中心管理软件(APC InfraStruXure Central)对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管理(DCPIM)进行集中管理。
英飞集成中心管理软件将数据中心管理分为设备、监控、资产清单以及模拟建模四个层面。其中,设备管理是将网络、服务器以及存储等硬件进行集中的监控和管理,对硬件运行状况、工作温度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给出预警以减少硬件故障的发生。监控管理则是针对数据中心用电、温度和湿度环境进行监控,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监控,绘制数据中心的热成像模型,分析数据中心状况,对数据中心进行改造。资产管理则是针对数据中心的电源容量、制冷量以及空间情况进行集中管理,绘制诸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数据中心管理提供依据。这些信息将通过建模的方式,帮助管理人员提高数据中心的管理水平。
平衡:高效管理的选择
之所以要对数据中心管理大动干戈,源于数据中心节能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据APC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 Francesco Quero透露,有资料显示,在过去的100年间,人类的电力支出大约有1万亿美元。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消耗的速度也在激增,据预测未来用不了20年时间,电力消耗就会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经济新兴国家将成为电力消耗大户,占有80%份额。因此,构建高效管理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和用户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Bunger指出,所谓软件的方法就是要在高密度、高可用性以及高效率之间求得一个平衡。这个思路也得到了微软的认同。微软为此推出了Microsoft System Center数据中心管理套件,通过采集并汇总企业IT基础设施、策略、过程以及{zj0}实践的关键信息,帮助企业降低数据中心的管理成本。
据微软技术中心总监Chong Lee 透露,为了更好对微软软件产品提供支持,向用户展示微软软件产品技术功能,帮助用户以及合作伙伴提供解决方案测试环境。微软在位于望京商业中心的微软大厦构建了MTC(微软技术中心),其数据中心面积大约1200平方米。机房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需要部署大约60台服务器、500多个计算核心,容量大约40TB SAN存储系统,以及各种终端、网络和测试设备。借助此次MTC构建,微软对数据中心原有的服务器进行了整合,借助虚拟化的手段,提高数据中心计算资源、网络和存储资源的利用率。为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高效以及可用新,MTC采用了一体化机房设计。通过部署英飞行级制冷设备,借助软件的方法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Chong Lee表示,集成管理的软件方法是构建高效数据中心的关键。
随着虚拟化应用的日趋深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矛盾将更加突出。专家指出,虚拟化虽可以减少物理服务器的用量,但计算密度也随之提高。虚拟化所具有的动态迁移的特性,也将导致数据中心“热点”不断漂移,功率密度、散热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数据中心不能针对这个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制冷散热方案,那么数据中心的效率必然不高。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求数据中心管理能够随时掌握数据中心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功率密度的变化,并据此对UPS、空调设备进行调整。此外,以高计算密集度的刀片服务器应用为例,普通的冷热风通道分离的下送风方案是难以满足刀片散热需要的,就需要本着就近制冷的原则,提供高效制冷的解决方案,或者采用行级制冷,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水冷门的方案。
总之,高效数据中心管理需要引起用户足够的重视,而集成一体化的方案,软件方法是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