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是瓷器中的一个大家庭,从唐朝开始就试烧青花,不过还很不成功,白釉是黄白色、青花是黑色(图一)。宋朝也烧过青花,多少进了一步,白釉为青白偏灰,青花为兰色但不明亮,有一种灰暗感观(图二)。到了元朝才正式生产出元青花,初期元青花为国产料,青料色泽浅淡偏灰,白釉为乳白色的卵白釉,不透明。中期以后有中亚地区的进口青料叫苏麻离青,它发色明亮,色彩艳丽,非常好看(图三)。这时才是青花的成熟时期,然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万历等一直到康、雍、乾都盛行青花,但各个时期的青花其色泽皆各有不同,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浓、有的淡……一个青字无法表达各个时期的青花特点。如永乐青花浓重、泛黑;成化青花淡雅;万历青花泛紫;顺治青花偏灰;康熙青花有水印纹,叫“青花五彩”;雍、乾青花庄正、艳丽……这些特点如何叫人理解确实是一个难题。(图四宣德青花)
用比色法的色标可以用标号把各类青花色泽表示出来,则可从色谱上找到色的正确色调。下面仅测定一部份青花数据:用四色,兰、红、黄、黑组成来表示。
早期元青花为:兰——30、红——10、黄——10、黑——30
进口元青花为: 兰——100、红——80、黄——20、黑——60
成化青花为: 兰——80、 红——30、黄——10、黑——10
宣德青花为: 兰——70、 红——0、 黄——0、 黑——60www.findart.com.cn
万历青花为: 兰——100、红——60、黄——10、黑——60
康熙青花为:兰——100、红——60、黄——10、黑——60
雍正青花为:兰——100、红——10、黄——0、 黑——60
现代青花为:兰——80、 红——40、黄——10、黑——0
xx青花为:兰——100、红——80、黄——10、黑——30
由于原料配方含钴量多少和烧成温度等方面的差别,实际成色都不xx相同,深一点、淡一点都有可能,尤其青花的原料很重要,产地不同发色各异。
青花原料是一种什么物质?它是如何得来的?
据专业著作介绍青料是一种矿物质,叫“吴须”,也叫“无名异”或叫“无名子”的东西。它生于砂性的泥土中,成矿的原因不明。在江南的江浙、湖广、、各省都产。一般在山谷和溪水小河沟边均可找到,埋藏离地面一至两米深处,为土状矿物,其主要成份为锰、钴、铁、镍、铜,并与砂和黄土混合而成。首先发现于(古称吴国)故叫“吴须”,后来云南也有叫云墨,也叫珠明料。、江西一带的则叫土墨,又叫陂塘青。这些青料杂质多,含锰料多而钴少,钴是发色的重要成份。进口青料含钴一般大于5%,所以发色较好。
钴在氧化焰的情况下发色不正,在还原焰(1200℃)的情况下才色艳。
xx吴须是经过粉碎,浇结,选练再烧结再粉碎然后调茶叶水方可应用,其工艺非常复杂,所以现代多用人工合成吴须。人工合成吴须发色偏兰,很少有纯正青花的颜色,因此现代青花想要达到与古老青花一样还是无法做到的,不是太兰就是太淡,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道。(图五仿青花梅瓶)
青花是釉下彩,先施青釉后施白釉,古老的青花上覆盖的是青白釉,而现代仿品大多是纯白釉,这也是区别青花的常识问题。
青花的晕散更是一道关卡,仿者做不到。新仿品拿手上一看,感觉到青花飘浮在上面,用放大镜看青花上缺少一层覆盖的白釉层,很少有白色气泡,而晕散的青花也叫青花下沉,看起来“青花入骨”,像是周围晕散一圈的浅色墨迹,而不是边沿整齐的,这就叫“晕散”。至于为什么过去的青花有晕散,青花下沉而现代仿品不晕散,不下沉,这里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没必要说得太明白,以防仿xxxx,只可言传秘教,不得公开,这一点大家应该体谅!
本文来自: <a href=+%E5%85%B0&npage=3
target=_blank>www.findart.com.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