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硬盘这档子事源自之前的笨球老本(BenQ),
话说这笨球(BenQ)本子在保修期内坏过一次硬盘,换过光驱,
过保后键盘上某几个键失灵,换过的光驱也挂了,
硬盘也再次罢工,这下只得自己买个新的。
{zh1}整个显示屏出来了一道白条,再后来,彻底不亮了。
闲话不扯,硬盘第二次罢工以后,买了个三星40g的笔记本硬盘金盘,
换下来的坏硬盘貌似是有坏道,日立的吧,似乎。
于是买个硬盘盒装上,开始移动硬盘生涯。
很多年以后~
换了个STYSEN 时钛尚的硬盘盒子,
这以后经常出现RAR文件解压缩时报CRC错误,
{dy}反应就是硬盘有了坏道,果然扫描以后发现一两个点,
还好集中在前面150m左右的地方,
划个独立分区出来,屏蔽掉。
结果事情没那么简单,还是CRC不断,
视频文件也偶尔会出现色块之类的,
直到看见了这篇文章:
这下我懂了,
简单说就是JMicron的芯片使用IDE硬盘是,要把跳线设成Slave。
太高科技了。收工。
×××××××××××××××扯闲话的分割线×××××××××××××××××××××××
IDE硬盘一般有三种状态,Master,Slave,Cable Select,
具体不扯,默认一般都是Master,硬盘背上都有图表的。
只提一点:两块硬盘同时装的话,第二块得设成Slave。
Sata硬盘,也有跳线,但是功能不一样。
比如我手头的希捷500g,
跳线的意思一个是Limit to 1.5Gb/s operation,另一个是3Gb/s operation,
翻译成白话就是,{dy}个是SATA接口适用,第二个是SATAII接口适用.
默认是{dy}种,主板硬件支持的话应该设成第二种,
理论上性能有所提高,但实际上,哈哈,差不多。
真的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