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我市价格水平逐月走高,全年累计上涨了3.4%,超过了年初预设的调控目标,物价问题已经成为宏观调控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2007年全年价格变动特征
1、居民消费价格逐月升,呈现出“五升三降”的格局。2007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升,全年累计指数从1.6%上升到3.4%,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9.2%、1.3%、0.4%、2.0%、5.4%,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0.3%、1.0%、1.8%。
2、食品价格是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2007年,我市食品价格逐月走高,累计指数从1.1%走高到9.2%,粮食、油脂、肉禽蛋价格成为推动食品价格走高的主要因素。
3、居住价格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市房价继续在高位运行,市区一些楼盘短期内出现了较大涨幅。受房地产价格影响及原材料价格和生产运输成本持续提高,建房及装修材料同比上涨了10.6%,租房价格同比上涨了0.3%,因房贷利率提高导致自有住房价格上涨4.4%,因政府调价导致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8%。
4、工业消费品价格涨跌互现。由于原料、原材料及资源类初级产品的传导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扩散效应,2007年我市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了0.8%,由于技术进步及销售模式改变,文娱用耐用消费品、通信工具、交通工具、衣着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10.0%、2.4%、9.4%、0.3%。
5、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微弱。2007年我市服务项目价格累计上涨0.9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水平拉动作用相对微弱。服务价格上涨主要是受水电及教育收费调整的滞后影响以及今年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的推动。
二、对当前价格形势的认识及2008年的趋势判断
2007年我市价格总水平上涨是发生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的,当前的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具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国际传导的特征,并且从具体因素来看,本轮物价上涨有层层铺开的迹象,即从主要食品向一般食品扩散、从食品类向工业消费品扩散、从实物消费品向服务消费品扩散,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其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2000年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GDP增长率达到18%以上,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为价格总水平走高提供了内动力。同时,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消费愿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也推动了物价总水平持续走高。
2、食品价格上涨具有生产要素成本推动型特征,带有明显的恢复性上涨性质,主要是受供求变化影响及国际传导作用。与2004年粮食减产引起供给突发性缺乏造成的粮价上涨不同,此次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首先源于要素相对收益率变动引起的供求条件的变化。具体来说,我国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引发了非农产业和制造业要素相对收益率提高,诱使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和城市部门转移,并引起土地、资金和劳动在传统农业部门相对减少,而全球流动性过剩及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使国际市场对我国制造品的需求强劲,加剧了要素收益率的这种变动。近些年来,我市主要农产品价格一直低位运行,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加之国际油价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其中,最受关注的猪肉价格上涨主要由于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低迷,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母猪存栏减少,生猪存栏下降,导致市场供给不足。再加上2007年部分地区出现了猪蓝耳病,导致生猪大量死亡。同时我市生猪不能满足自给,在全国生猪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猪肉价格一路走高,拉动了其它肉禽蛋价格上行。
3、价格传导效应逐渐显现。一方面,由于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再加上房地产等投资过旺,对资源类产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资源类产品定价扭曲,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定价机制逐步得到纠正,必然释放价格上涨的冲动。这样,上游价格的上涨,经过传导,必然导致下游价格上涨。
4、流动性过剩对物价上涨产生了助推作用。流动性过剩主要源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收入效应、资产价格积累所产生的财富效应,2007年的物价上涨正是经济增长累积的收入效应的正常释放。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价格上升、股市转好,改变了居民收入结构,财产性收入比重上升,资产价格积累的财富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为消费价格的上升。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2007年的物价上涨有其合理因素,是由宏观政策和市场规律双重推动的。首先,粮食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粮食价格过低的一种矫正;其次,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消费需求不足,政府一直致力于扩大需求,这种努力对物价上涨有推动作用;再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将导致物价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温和上涨;第四,农产品价格提升是工业化后期必然出现的“补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鼓励人们投资农业生产;第五,物价上涨将提升实际汇率,减少贸易顺差,甚至可能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即物价上涨引起的币值下降对冲汇率引起的币值上升。当然,在这种对冲中,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加,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下降。
从下一步的走势来看,物价形势将如何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食品价格上涨趋势会不会持续下去,二是食品类价格上涨效应会不会进一步扩散。
从食品价格来看,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五年获得丰收,但也总跟不上国内需求旺盛的增长态势,在不考虑进口粮食平抑粮价的前提下,国内粮食价格有可能出现缓慢攀升的态势,而作为最基础的价格,粮价的抬升,将对所有价格产生影响。 目前我市生猪存栏量不足,仔猪供给增长较慢,养猪户和企业养猪积极性恢复有一定过程,加之生猪出栏周期需要5-8个月,出栏量回升需要时间,再加上养殖成本增加,我市猪肉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仍将高位运行,但上涨空间不会很大。
当前除食品价格外,非食品和工业产品价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上涨迹象,而服务产品的价格升幅也基本维持稳定,但是,食品类价格上涨效应正在逐步扩散,尤其是服务产品上涨风险较大,因此整体物价水平仍然承受着较大的上涨压力。可以预计,2008年全年价格总水平仍然可能在高位运行,但可以维持在4%以下。
三、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价格上涨的联动性,并制定一些前瞻性政策措施,以确保市场物价的稳定。一是密切关注市场粮价走势,研究解决粮食生产中的深层次问题,如农村生产关系如何与生产力相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受土地分散承包制约等问题,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二是切实做好稳定猪肉价格工作,研究解决生猪生产发展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降低经营者负担,做好猪肉市场供应工作,确保猪肉销售不脱销不断档,研究在必要时候在收购价基础上,对生猪的流通和猪肉的批发、零售各环节实行合理的差率调控制度。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更好地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维护食品价格正常运行中的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尤其是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传导性涨价现象。五是适时启动城镇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编制工作,抓紧研究制订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应急补助的长效机制。六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市场上各种趁机合谋涨价,实行价格联盟、行业统一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借机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经营者,要依法查处,从价格执法上维护市场价格的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