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_zfw1367的空间_百度空间
舍村两委会为村民办实事

                                                    北舍村两委会为村民办实事    

                                          新农村建设成绩辉煌

    北舍村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西3公里的灞水之滨。现有土地面积800余亩,村民住宅318户,人口1700人。村委会下设四个村民小组,居住相对集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有绕成高速、北三环;北有西航花园、草临路。东临杏渭景观大道和西安国际港务区;西临西滨大道、‘港湾假日’与‘港湾生态’。整个村庄处于西安市大水大绿工程环抱之中,这里环境优雅,民风淳朴,素有热情好客,文明礼貌之美誉。几年来,勤劳朴实的北舍人在以阮长林同志为带头人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与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标准,将北舍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跃起的一颗新星。

                 

发展新产业 增加村民收入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单纯靠农业种植,农民的收入逐年呈下降趋势。为此,北舍村两委会解放思想,大胆开拓,经过参观学习,调查研究,决定因地制宜,利用本村地域优势,结合市大水大绿工程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生态人居工程建设,抓住机遇,开展城市居民郊外旅游度假和人文生态居住产业。

    首先,村委会与陕西丹尼尔企业集团公司联合注册成立了“陕西义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依照市新农办审批的<<北舍村新农村社区建设方案>>,分期建设,逐步安置村民入住新楼。并适当经营部分房地产,盘活资金,滚动发展。预计每年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4万平方米,可增加纯收入600万元,集体公建和商贸用房2万平方米,年均出租收入20万元,年人均可分配收入3673元,小区可安排全村劳动力10%人就业。

    其次,帮建150户村民经营“农家乐”产业,搞好旅游度假接待服务项目,预计每年户均纯收入3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可达到2650元,可安排全村50%的劳动力就业。

再次,发展观光农业,保护基本农田,高标准改造建设180亩观光农业种植区,种植优质xx桃,户太八号葡萄,日本大樱桃,花卉和反季节蔬菜,供游客观赏和采摘,预计每年亩均纯收入5000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530元,可安排全村劳动力15%人就业。

    {zh1},组织劳务输出,安排15%的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年劳务收入达96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569元。

    以上四项产业实现后,全体村民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7422元以上。

建设新农村 营造新型居住环境

    根据广大村民的意愿,该村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北舍村180亩新村建设规划设计,支付设计费12万元。4栋住宅楼已全部完工,12户农家小院内外粉基本完工,完成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旧村庄道路改造已完成全部12条街道水泥硬化工程,排水暗渠工程,道路两则绿化工程,路灯安装工程和3条出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使村容村貌彻底改观。

    完成符合饮用水标准深井一眼,10030水塔一座,自来水入户率达{bfb},完成全村电网改造率达{bfb}

    完成全村改厕改灶工作。87%以上的家庭实现了水冲式三格化粪池。90%以上家庭使用上燃气灶、电器灶。干净卫生、环保节能。

    有线电视网和有线电话网普及全村,入户率达85%以上。

    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由一名支委负责组建了四名保洁员队伍,家家门前统一放置垃圾筐,主要交通干道摆放专用垃圾桶,固定专车拉运。基本实现了无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现象,村民院落整洁,街道净化,绿树成阴、鲜花吐芳。

创造新生活 提高村民福利

    记者惊讶地发现,在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机制中,该村参合人数竟然达到{bfb},而且参合人员个人出资部分已由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支付,成为村民享受的一项福利待遇。两年来已有30余名患者受到医药费补贴。村内建有医疗室,执业人员接受过正规培训和教育达到了持证上岗,一般小病,村民基本不出村就可以得到医治。

    现在,该村的劳动力已逐步由果树种植转移到第三产业和劳务输出,主要从事建筑、运输、工程机械、餐饮服务、商业贸易,园林绿化管理,卫生保洁及机械加工等行业。从业岗位基本稳定,90%以上的劳动力得到有效安置,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该村拥有彩电318台,电话、手机620部,电脑30台,汽车24辆,摩托车105辆,电动单车202辆。充分显示出村民生活水平在提高。

    村委会投资建设了2000平方米广场,安装了多台健身器材,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村里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购买图书600余册,接通有线电视,电话和电脑网络,村上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购置道具服装,逢年过节义务演出。这些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村两委会十分重视和关心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在实施了每年高考录取生“215(考上一本,奖励2万元,二本奖励一万元,三本五千元。)奖励工程后,全体村民重视教育蔚然成风,全村适龄儿童55人实现了入学率达{bfb},中等职业教育达80%,大专院校生每年增加。

    两委会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并通过各种渠道逐步建立了村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对村上的独女户,双女户实行养老金发放制度;对村上的孤、寡、呆傻和残疾人实行低保;大力宣传保险知识,鼓励村民自愿参保;每年给60岁以上村民定期发放100150元的生活补助费;每年不低于两次对村内的困难户进行实物补助。

    由于两委会诚心为民办实事,依据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引导全村劳动力进行产业转移,使全村801个农业劳动力得到合理安置与充分利用,其中257个从事果业种植,406个在外打工、学习实践其它产业技能,135个从事建筑、商贸运输及加工业。已实现第三产业总收入966.3万元,农业总收入419.2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6700元。明显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7.8%

    发展不忘基本国策,北舍村两委会自觉执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育龄妇女每季度接受一次“三查”,既防止了计划外怀孕,又预防了妇女病的发生。三年来,该村未发生一例超生,对独生子女除享受国家照顾外,村里还支付14周岁以下儿童抚养费补助金每月5元。

开展素质教育 塑造新时代农民

记者在村内主要街道醒目处看到,修建有文化墙及多幅黑板报,刷写长效宣传标语有10多幅。使人感受到这里的村规民约和各种管理制度宣传深入,广大村民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的意识普遍提高。

    村内设置有治安室,随时处理和制止治安案件的发生,成立了治安联防队,配备了服装和器具,实行24小时轮换巡逻制度,警铃安装到户,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几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和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基本达到平安创建标准,社会秩序良好,村民普遍有安全感,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

    该村加强了崇尚科学、文明礼貌待人、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和睦相处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村内每年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先进,评选表彰“优秀党员”、“文明信用户”、“好媳妇”、“五好家庭”、“孝子”等活动。每年组织两次锣鼓队、秧歌队在村表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协会组织村民进行科学种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村民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为新形势造就了一大批新时代农民。

    记者还了解到,该村实施殡葬改革也是最早的,村委会投资50多万元修建骨灰堂一座,自2006年以来,全村村民自觉实行火化制度,移风易俗,丧事从简节约土地,干净卫生,人人赞赏。

培育新组织 强化农村经济管理

    北舍村两委会按照果农的意愿,组织成立了果业协会,制定了章程,90%以上的果农都自愿参加了协会,每年由协会组织葡萄、xx桃栽培技术培训,管理知识讲座,果品收购,储藏运输和外销,果农不出村就可以在地头卖果收钱。

    现在,村两委会正在筹划运作成立旅游服务业协会,根据今后发展的“农家乐”产业,由协会负责领导,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对旅游业务做到管理规范化,服务规范化,给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完善新机制 带领群众奔小康

    北舍村现在的村两委会班子健全。书记、村主任由阮长林一人担任,村上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有阵地,有制度,有电视,有学习资料,有会议纪录,双月双十活动保持正常化。

    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和睦,思想解放,开拓精神强,敢闯敢干,为群众办实事,决心大,干劲足,连续多年被乡镇,区市省授予“先进基础党组织”、“文明村镇”、“绿色村庄” 等荣誉称号。

    村委会班子成员被村民连选连任四届,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村委会坚持在换届选举时,公开透明、群众推选村民代表,实行民主监督机制,重大事项交村民代表入户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决定。

    村级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半年一次村务、财务公开,定期让专业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多年来无重大违规问题发生。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村级各项规定,规章制度健全、公开、宣传普及,家喻户晓。村民讲文明、守信誉、重礼貌,干群关系密切。村内秩序良好,邻里和睦,呈现出一片和谐、安定、团结的村风村貌。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北舍村两委决心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全面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的总要求,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做到效益{zd0}化,群众最满意为宗旨。

    他们决心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政府给予新农村建设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始终坚持《北舍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方案》,早日把北舍村建设成西安市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天的北舍村,他们将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加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改变,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现在,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已经使农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必将实现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者 马毅军         



郑重声明:资讯 【新农村建设_zfw1367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