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回乱:穆斯林对汉人的种族灭绝,比希特勒对犹太人还残暴! - 以 ...
同治回乱:穆斯林对汉人的种族灭绝,比希特勒对犹太人还残暴! [原创 2010-01-23 10:38:01]   
19世纪中叶的满清民族关系,回民列在汉民之前,所谓"满、蒙、回、汉",汉民最受歧视。回民常习武,手狠心齐,不抽xx、多做小买卖,比汉民富裕。回汉 之间经常有械斗,多数是汉民吃亏。1851年起,陆续爆发太平军、捻军、云南回民暴动,清朝xx调往南方,以至关中防务成了真空。
      同 治元年(1862)的陕西,一些回民首领乘机xx,发动了"传帖xx",然后想要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起事前,他们秘请铁 匠打制刀具,杀掉铁匠以防泄秘,然后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xx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 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xx[后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 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xx,也阻城内回民出城xx。再派 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
      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 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xx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xx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 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
      1863 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 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时称"同治回乱"。
      
   
    
     甘肃镇原县志记载:“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 其数。”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统计,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 (1863年)八月,回民xx”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中国人口史》记载,甘肃泾州四县,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有人 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据该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 前人口的88.6%。
    
回民暴动对汉族的大屠杀,开始于同治元年(1862年)的陕西,在陕西杀了约500万人。1863年,陕西 回民在被清军镇压退到甘肃后,对甘肃汉人进行疯狂大屠杀。虽然也有甘肃回民参加,但最残暴的是陕西回民,xx最狠。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民起义 前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人口1945.9万人,战后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1455.5万人,损失比例为 74.5%。在甘肃,回民一次杀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回民起义杀掉陕甘两省的总人口大约2000万人.这是世界近代史上 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这次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      不是为谋 财,不是为谋地,单纯为xx而xx。  以下是甘肃部分县大屠杀的情况。        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 《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 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xx”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 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杀十万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 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 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人口约17.1万,战争中 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 亡比例高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        固原县。回民xx与清军争夺的重点。同治二年一份奏报称,固原突被回军攻破,”民殆尽”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称:”固原回叛……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 十余万人。” 据中国人口史,庆阳府战争中损失128.7万,占战前人口的91.3%.汉民基本被杀光.        宁夏府。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 年,回民xx”陷宁夏府城,汉民十余万被屠殆尽”。同年马化隆又陷灵州,”城中民人死者二万余”。整个宁夏府人口损失多达150万,战后仅存10多万.当 时有一篇祭文有如下描述:“……同时赴义,数十万人,尽罹锋镝,天降鞠凶……“        花马池(现为宁夏盐池),原有10万人,战后只留下 5947人.人口损失94.1%.汉人基本上被杀完。        陕回入甘经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杀甚惨。由于当时农村杀得很惨,能逃的则涌入县城, 借城墙保命。然而城破之后,则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后,“屠毒生灵以数万计,满城官员皆死之。“另一记载:“残杀一日,辄死人民数万,血流成渠,尸积如山, 伤心惨目。”渭源人口损失90%,人民基本被杀光。十年后才设官府,招民种田,原有住户只余十余家。  狄道。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八月, 回民陷狄道州城,居民十余万被屠。  靖远。同治五年,“陕回陷靖远县城,陕回结靖远回为内应,攻陷其城,靖民逃出者十之一二。《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1 则称,靖远破,“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余万”。        当代回族作家张承志在其书《心灵史》中记录了一首靖远流传的儿歌: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但 他认为:“初闻此曲时,我吃惊的是: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大汉族主义压迫少数民族这一认识针锋相对,靖远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是回民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对回族的优 厚政策,导致了回乱时期苦难深重的靖远汉族知识分子受挫。这是极其罕见的错误认识。我为这种认识感到震惊的原因,并非在我对它的不义的反感,而在我清晰地 触碰到的这种──人的隔阂。靖远县是否发生过同治五年三月回民屠杀十余万汉民的惨案,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回民一定有过对汉民的仇杀。人对人是残酷的。    乱世从来释放残忍。民族仇杀是历史的一种真实。同治回民起义中,屠杀汉族无辜的现象在陕西回民军中尤为严重──报应是后来陕西籍政府要员对回族的成 见。继承刽子手湘军遗风的一些湖南人,以及保持对回乱惧恨的一些陕西人,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理解回回民族的人。”  这个学历史、搞考古的研究生水平的作 家,对于“十余万人一朝尽”没有兴趣进行调查落实,一句“不知道”就说过去了。而且凭直觉给了一个“极罕见的错误认识”的主观判断。他只对回民受难的历史 有兴趣,对汉民“十余万人一朝尽”的历史没有感情。然后就感叹陕西人对回族有成见,是最难理解回回民族的。陕西临潼两年时间被杀三十万,全县无一村一户幸 免。这样的历史张承志也是没有心情去调查的。在他的书中,只记述回民被镇压的悲壮的历史,而不见回民对汉民疯狂屠杀的历史。这样做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为 了其它。      知识分子应当追求真善美,以体恤生命为良知,热爱和平,心存大同。无论你是写历史的还是写文学作品的,歌颂屠杀、赞美屠杀,是没有人 性的,是不为人类所齿的。        以下是陕西各县的xx数字:整体而言,回民暴动后,渭河两岸各县人口减少60%,   损失最惨的是临潼县,人基本被杀完。   临潼县。据复旦大学史地所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 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中国人口史》一书,列出了很多县的死亡情况,唯独对死亡最惨的 临潼县没有提说。   泾阳县。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战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万,战后6。7万,战争中损失11万。      兴平县。战前 1861年18。4万,战争三年人口损失7。9万。  户县。战前16。2万,战争中人口损失比例超过三分之二。高陵县战前8万,损失4。8万。       富平县,战前31。8万,损失20。3万。       三原县,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21。6万人,损失12。3万。据三原县志记载, 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8万 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损失4。8万。      大荔县(旧制),战前22。4万,三年后仅余 72679人。损失67%。      合阳县,战前29。9万,战后余14。6万,损失57%。      澄城县,战前20。6万,损失60%。       蒲城县,战前32万,损失64%。      华州(现华县),战前17。8万,战后不到9万。      以上回民起义死亡人数的资料均有据可 查,主要是《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一书,记录了很多大屠杀的过程。      《甘肃新通志》也是一部 很有价值的书。



1864年,已从"地方武警"上升为"人民解放军"的湘军,左宗棠率部追剿捻匪进入陕甘。
左公对于回民剿抚兼用,下令“所有白彦虎部回逆,拒纳降,斩立绝。” 1862—1873年间,回民起事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直至白彦虎退到新疆
投靠阿古博,{zh1}逃往俄罗斯才告平息,史称“同治回乱”。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
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规模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
。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1861)咸丰十一年的甘肃人口1946万,战后(1880
)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 据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的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
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
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   据富平县志载,咸丰五年(1855),全县有46579户,254257人。
到光绪二年(1876)统计,有28543户,120302人。户数和人数都减少
了一半。如果考虑到1869年之后的新增人口,估计1862--1869七年间回民杀了60
%的富平县人。
  据三原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16万人,由于回民起义加
之光绪年间两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锐减至4万人。回民暴动两年间(1862—1
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据路伟东资料,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6.9万人。高陵
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
60%。
  回民在甘肃杀了六百万人,大约占全省人人的60%.



嗜血屠夫-----白彦虎 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可悲啊,中国,你为何让你的后人视大屠杀为起义,将恶魔当亲人,视英雄为罪人,将屠刀当玩具啊。)
   或许,是由于难免一定的阶级局限、地方民族局限及时代局限性,并且年轻而缺乏经验吧。或许,是因为汉回的矛盾已经深入其心,以及个人品质的低劣。他一生 最突出的错误有两条:一是回民起义失败后、西撒时,白彦虎xx对汉民村镇的烧杀抢掠;二是在新疆与阿古柏政权的合作问题,后者史学界评论甚多。关于白彦虎 xx西撒时的汉回仇杀问题,至今,陕西关中一带民间仍有传言,甚至把回民起义称为“回回乱”。


  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陕甘两省 的民族分布。在战争中,由于汉族人在军事上协助清军,因此回汉两族在陕西、甘肃两省互相仇杀,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民起义前的咸丰十一年 (1861年),甘肃人口为1945.9万人,战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达1455.5万人。


   西北回民对汉人的屠杀,以及汉族对回民的报复式屠杀,可见甘肃各县的县志。甘肃镇原县志记载:“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 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统计,回民屠城前镇原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 为87%。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xx“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中国人口史》记载, 甘肃泾州四县,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逃亡和死亡82.2万,损失88.6%。据该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 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逃亡和死亡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左宗棠入甘肃时,形容“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 泾、固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


  同治年间的动乱,对回汉两族都是大灾难,1880 年陕西回民人口谷底数不会超过15万。同战前全省的175万的峰值人口数相比,战乱中损失的回民在160万口左右,人口损失率高达91.4%。其实在同治 之前,《钦定兰州纪略》和《钦定石峰堡纪略》均记载过乾隆“根株净绝,永保无虞”八个字的上谕,自此之后清政府一直在伺机清洗宗教信仰浓郁的西部地区,直 至同治年间的陕甘回变之后,左宗棠彻底确立了满清在西部的统治地位。


  中国历史学家马长寿曾经评价说:“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 对西北回民历史来说,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大变动。在此变动发生以前,陕西各县,特别是渭、泾、洛三河流域,是我国回民的一个主要集中区或杂居地,但自这一运 动发生以后,清代统治者把陕西各地原有的回民,除了西安城内的回民以外,整个驱逐出境或屠杀了。这一空前未有的大变动,改变了历史上陕西人民民族成份的原 有面貌。”(见于《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序言)
郑重声明:资讯 【同治回乱:穆斯林对汉人的种族灭绝,比希特勒对犹太人还残暴! - 以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