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迎来的第二次重大机遇。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在基础设施、管理、人才等方面处于相对{lx1}水平,有责任也有条件发挥自身优势,为完成国际旅游岛建设六大战略任务多做贡献。
为此,海口市{dy}时间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为组长的海口市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确立几大发展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富民强市,普惠民生。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率先领军,强化辐射。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大力推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改革创新,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市,搭建综合配套的高水平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平台,为南海资源开发提供人才、科技、金融等保障服务,做热带农产品集散和深加工中心。更加强化中心概念,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品位之城。
从5年前旅游业的“南热北冷”到如今的“南热北暖”,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海口市对旅游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力。其实,这种影响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盘点5年前海口市提出的建设国际旅游岛四大重点任务,我们不难发现,海口离这一目标更近了。5年打基础、修跑道,海口建设国际旅游岛进入一个崭新时期。
□本报记者黎光实习生王洁敏
慢行绿道受市民游客青睐,“绿色低碳”走进市民生活。本报记者李汉仁摄
1.全省现代服务中心逐步成型
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海南要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因此,海口市5年前就提出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
当时,海口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保持在65%左右,但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的份额较小,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5年来,海口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在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上下了更大的工夫。
这几年,海口着力建设以历史文化名城和户外有氧运动为品牌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示热带海岛都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观澜湖高尔夫度假区和游艇业已发展成为海口的品牌。联合琼北地区6市县,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打造琼北一小时旅游圈。丰富“娱乐之都”内涵,每年都举办一批重大文体赛事活动,推出多种档次的演艺节目,做到月月有精品,周周有演出。加快推进五条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完善文博设施,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巩固全岛物流中心的地位。利用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和海口综合保税区这个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强化和完善城市物流功能。
机场免税店、望海国际商城等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建成,海口成为岛内外人士购物的{sx}之地,形成门类更齐全、档次更多样的商业体系,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落户。发挥资金集聚、结算便利的条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海口,金融中心功能进一步放大。
特别是2014年,海口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通过制定出台水运、商贸服务、房地产、医养、旅游市场开发等稳增长促发展三十条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预计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73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1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罗牛山10万头养猪场异地技改项目开工建设,那力洋等蔬菜基地加快建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美安科技新城一期顺利推进,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建成运营,碧凯药业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康芝药业新厂、英利1gw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顺利。
2.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海口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5年来,海口以泛珠三角“9+2”会议配套设施建设为契机,加速城市旅游化改造,完善城乡路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推进美兰机场二期、马村港、秀英港等空港海港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规划建设海口滨海滨江步行、自行车慢行系统,启动旅游标识、咨询系统改造,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
贯彻同城理念,与周边市县加强协作,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同时加快片区开发,探索建设特色旅游小镇,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推进平安海口建设,为国际旅游岛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等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