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受宠或将成为等离子突围的序曲】PjTime.COM等离子市场观察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他并不认为3D电视热是等离子企业的{zj0}突围口,只能说3D电视的出现,恰到好处地显示了等离子电视的技术优势。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在全球平板化浪潮下,等离子与液晶在市场层面应该是相融共生,而非替代关系。

  去年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简称CES展),火了三星、LG等韩国企业推出的LED液晶电视。今年的消费电子展,则火了松下、索尼等日本企业集体力挺的3D电视。

  记者注意到,就在2010CES展期间,由日资企业发起的这场3D电视热,不仅获得了来自韩国企业的追捧,还得到了TCL、海信等中国企业的响应。最为关键的,目前以松下、索尼为代表的日企,已打通了3D产业链中的软件、硬件、内容等各个环节,并率先在今年面向市场推出全系列的3D电视、电脑、碟机等商业化成熟产品。

  3D电视受宠背后,所带来的市场化普及、产业链聚合及推动力等话题,再度将所有焦点聚集到等离子电视上。据了解,3D电视较传统二维电视,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正是震撼的视觉享受。而从产品诞生之初,就以“大平面、大视角”著称的等离子电视,近年来却在与液晶电视的较量中陷入被不断挤压的境地中。此次,等离子技术却作为3D电视的{zj0}硬件收视平台,在未来市场上强势突围。

  DisplaySearch预估,3D电视全球出货量将从2009年的20万台成长到2018年的6400万台,产值贡献将达到170亿美元。

  3D电视中的等离子空间

  3D电视的出现,并有望在短期内迅速在全球市场上掀起新一轮的普及热,而隐藏在这其中的商机,不仅涵盖了上游的产品内容、软件系列,还包括整机硬件平台和解决方案。

  对于现有等离子电视制造商,借助3D产业化浪潮,将等离子技术与3D显示技术两者进行硬软件的xx融合,借道3D技术开拓全新的等离子市场空间,已成为摆在松下、长虹等企业面前的一条看似不错的发展道路。

  今年初热映的3D大片《阿凡达》,松下就提前介入布局,为三维电影的拍摄及后期制作提供了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而在去年早些时候举行的2009年日本消费电子科技展上,松下、夏普、索尼、东芝等日企集体力挺3D电视,不仅出尽风头,还承担起日企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索尼、松下均希望于借助3D浪潮在全球彩电市场掀起的新一轮竞赛,通过3D电视这一杠杆撬动其掌握全球彩电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话语权。不过,对于在整个3D产业链条中,其硬件解决方案是采取等离子还是液晶技术,并无明确的方向。液晶与等离子两大平板技术的较量仍然存在,但天平似乎正在向等离子转移。

  更关键的是,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作为电视制造商而言,只扮演一个环节中的配角,并不具备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权。包括松下、索尼在内的相关企业,当前的角色定位是产业链一体化的铸造者和引导者,并非简单的产品制造商。这也将对国内彩电企业的定位提出新命题。

  等离子电视的商业模式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他并不认为3D电视热是等离子企业的{zj0}突围口,只能说3D电视的出现,恰到好处地显示了等离子电视的技术优势。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在全球平板化浪潮下,等离子与液晶在市场层面应该是相融共生,而非替代关系。

  当前的平板市场,从消费群体和应用范围来看,分为家庭和商业场所两大部分。而液晶的异军突起关键,正是利用自身在中小尺寸上的成本优势,把握住了在短期内能形成规模化市场的家庭购买力。

  在并不令人熟知的商业市场上,等离子电视却备受青睐。一方面是商业场所对显示面积的需求呈现大尺寸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则是许多液晶企业对于商业市场重视度不够,反而给等离子留足了相应的市场空间。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并不看好3D对等离子带来的刺激作用,关键就在于3D从上市到普及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这一产品受到消费需求和产品内容的限制,并不会成为市场上的通用普及型产品,只会局限于一些特殊群体。同时,中国现有的家庭住宅结构和客厅面积,决定了3D电视的家庭化普及,很难在50寸以上大尺寸等离子电视上得到普及。

  相反,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农村市场,反而会给等离子电视提供更为广阔的商业空间。记者获悉,在广阔的农村市场,对于平板电视的认知度较低,便于企业通过一些价格、品牌、推广等手段,进行等离子电视的抢先布局。

  而农村的住房结构、消费习惯、攀比效应等特色因素,反而会增强等离子的大尺寸优势,为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寻找重新定位与再次发展的机会。

  从产品到产业链的博弈

  近年来,随着平板化趋势的上演,进一步引发了全球彩电企业的竞争手段和模式的变化。特别是中外企业的较量,已从产品成本和市场价格的较量,向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博弈。从上游的面板研发、生产,到模组制造以及下游的消费需求把控和个性化方案定制,都出现了众多整机制造商的身影。韩国企业在LED新品推广上,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新品推广上,均属于产业链竞争的产物。

  种种迹象表明,今后全球彩电企业的较量,绝非只是定位于制造环节的产品较量,而将呈现以产品为突破口向全产业链的博弈,制造商必须要向两端化寻找新的突围。同样,这对于等离子制造商们,无疑是一次发展思维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从等离子面市至今,一直采取着高度垂直化的运作模式,松下从上游等离子技术研发、面板生产,到整机制造,市场销售均采取了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初始,松下并未将等离子面板作为单纯盈利单元,向外大批量销售,吸引同盟军。眼下,长虹在等离子上的布局,建立了上下游的产业链优势,正在寻找以上游面板为基础,发散式扩张策略,旨在聚集更多的等离子同盟军。如何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如何保证同盟军的整体利益,这将决定着等离子企业在3D技术中的出路与走势。

  趋势解读:3D电视阵营将呈三派割据局面

  当前,3D电视的热潮还未xx退出,但隐藏着3D电视背后的企业布局却逐步清晰。在整个3D产业链上,出现了日本企业单边领跑的格局。松下、索尼等多家日本的消费电子巨头,将3D电视寄予为战略转型、突围平板市场的战略性产品。目前,日企在3D电视的布局,已经从上游的内容制作、标准制订、软件开发等多个环节上搭建起了一条看似完善的产业链条。更为关键的是,日资急于在3D电视上寻求商业模式突围的重任,会令这一产品的市场应用速度超出预期。

  短期内,韩国企业在3D趋势上的追赶速度,也彰显出了韩资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地位与实力,三星、LG不排除会借“技术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优势弯道抢跑。不过,当前韩资企业市场重心仍在LED液晶的规模化上。

  相对在技术上不被重视的中国企业,却在这一轮的3D电视中实现了“悄然布局、提前抢跑”。早在去年,TCL、海信就发布了3D电视产品,并且一直致力于3D技术的研究。而对于长虹而言,多年前在图像显示和控制技术上的优势将会向3D领域自然辐射,从而快速推动其借助等离子产业链,快速切入3D市场。

  目前,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对于3D技术和趋势的把控,并打造产业链的竞争力,将巩固和快速推动企业在互联网电视上的竞争力。




郑重声明:资讯 【【3D电视受宠或将成为等离子突围的序曲】PjTime.COM等离子市场观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