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桂林_书生阿龙_新浪博客


    我们很紧张的两天桂林游结束后,由于旅行社的不合理安排,2009年12月4日,竟空出{yt}时间让我们兰州的6位在桂林干耗着。

按说在一个地方呆{yt}不算什么,但旅行社没给我们安排任何活动,{wy}给我们安排的就是早上的一顿早点。剩下的时间,就要我们自己想办法打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无所事事地耗{yt},如果自己不找点消磨时间的“项目”,百无聊赖的我们头上会急得长出角来。我们6人吃早点时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形成一致“决议”:上午先在房间中看电视,磨到中午12:00前退房,把行李寄存到酒店,然后出去逛街,下午17:00在酒店大堂集中,等待旅行社的车送我们去机场。

“决议”一旦形成,我们立马让它生效。我和王德元兄弟到房间后就打开电视,拿着遥控器一通乱摁,不断地更换频道,让电视机在短期内达到了了使用率{zg}的效能。一会儿电影频道的故事片,一会儿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一会儿中央台体育频道的精彩赛事,电视机此刻就像走马灯,不停地闪烁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像一个寂寞的流浪汉,只要身边有个动静,心中就舒坦一些。

在电视机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目变换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1:30,我俩吆喝上其他4位老少姐们儿,下楼存行李。我们入住的“新凯越酒店”条件很一般,仗着在桂林火车站对面的优越地理位置牛气冲天的有一套店大欺客的招数。本来,国内好多城市的酒店,只要你入住,短期内寄存行李都是免费的。可“新凯越”偏不买我们的账,存一只旅行箱4元、一个小包2元,共收了我们二十多元。在人地盘上,哪能不挨宰,谁让咱是外地客呢?

边往酒店外走,我们边商量,迅速又形成“2号决议”:自然逛街,就逛桂林最繁华的闹市,从火车站直接坐公交车去市中心!来到公交车站,随便问一过路者,得知“什字街”是桂林最繁华的地方,相当于我们兰州的南关什字。正好去什字街方向的10路双层公交车来了,我们赶紧挤上车。

从火车站往北,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叫“中山路”,分为“中山南路”、“中山中路”和“中山北路”三段;与“中山路”十字交叉的主干道叫“解放路”,分为“东”、“西”两段。我们沿中山南路向北到什字街下车后,就开始搜寻街道两边的大型商场。什字街西侧矗立着“微笑堂”商厦,商厦6楼有家餐厅,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先上6楼餐厅吃午饭。坐电梯到6楼一看,满地狼藉,餐厅早已不存在,一帮装修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干活。

悻悻然下楼,站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中,我们急急形成“3号决议”:各自就近寻找自己爱吃的东西填饱肚子,然后自由活动,下午17:00在“新凯越”大堂集中。

说心里话,我对“3号决议”举双手赞成。6位性别、年龄不同的人聚一起逛街,兴趣不同,肯定走不到一块儿,各走各的,信马由缰地乱逛,只要你有精力,就尽情地去逛吧!


    逛街必须先填饱肚子,但填饱肚子前我还得先解决一个小麻烦。我左脚旅游鞋的鞋垫儿掉了,一走路就往后窜,弄得脚很不舒服。我在“微笑堂”后面很凌乱很破败的像蛛网一样的小巷中开始寻找鞋摊儿,找了好久,竟找不着一个鞋摊儿。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终于在路边找到一家修鞋店。店主是位中年男子,说一口桂林方言。我说明来意后,他爱理不理地对我道:“你这个鞋垫儿划不着粘,粘一个鞋垫儿好贵哟!”急于打发我走的他很不耐烦,我问他:“粘一个鞋垫儿多少钱?”“3块!”他还是让我赶紧走人的神态,“其实不要鞋垫儿也能行的,你何必要粘它呢?”我当时就看出来了,店主看我是外地人就欺生,说出一个高价让我退却或上当。他万万没想到我很固执,掏出3块钱就让他粘鞋垫儿。在我们兰州,鞋摊儿上粘一个鞋垫儿的官家{zg}是5毛钱。

粘完鞋垫儿,有好几位说着桂林话的妇女来催店主,让他赶紧把她们的鞋修好。我一看,全明白了:人家店主给那几位妇女修的都是大活,挣得钱多;不是我“划不着”粘鞋垫儿,而是人家店主“划不着”。

粘好鞋垫儿,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在小巷中一家卖凉面的摊儿上吃了一碗味道很怪很难吃很贵的凉面。

鞋垫儿粘好了,走路就利索了;肚子吃饱了,走路就有劲头了。接下来,我撒丫子逛就是了。

说起逛街,我有独到的理解和经历。

虽说是个大老爷们儿,我的习惯跟许多爷们儿不同,闲暇时喜欢逛街。有人说男人逛街太女气,我不这样认为。逛街是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表现,一个活泼的想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人必须经常逛街。不逛街,你怎么知道大千世界的奥妙、你怎么晓得花花闹市的五彩缤纷?因此,每逢闲暇或节假日,我要么独自逛街、要么陪家人亲友逛街,兴致勃勃而去,笑逐颜开而归,乐此不疲,其乐无穷。比如逛商场,无论我独自逛还是跟别人一起逛,我都逛得很仔细、很认真,从不敷衍。买东西也罢,不买东西也好,我都能很耐心地像逛书店、泡酒吧一样悉心了解商场内的每一个细节。这绝不是浪费时间,风土人情,市井俚俗,世态炎凉,都可以在逛街、逛商场的过程中慢慢去体味、仔细去感悟。我一介穷书生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能有滋有味、宁帖安详地活在精彩纷呈的世上就是我{zd0}的快乐!

逛街是我生活的一种积极的姿态,逛街是我无聊时让心情尽快激越的一种添加剂。因此,无论在兰州还是去外地,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逛街。尤其外出旅游,我更把逛街作为调剂紧张节奏的润滑剂。

2000年1月,我去新、马、泰和港澳旅游。尽管跟团旅游时间安排得很紧,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逛街。

在香港,导游安排了两个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我没有像别的团友那样呆在房间中看电视节目,而是或步行、或坐公交车、或乘地铁逛香港岛。手中拿一张酒店发的带简易地图的名片,我从不担心会迷路。即便迷路。只要我向香港街头任何一位xx问路,他们都会很热情、很详细地给你指路、甚至带我到能乘公交、地铁到达目的地的站点。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离开吉隆坡的前{yt}晚上,我和一位同伴步行去“双峰塔”。夜色中我们不辨方向、也不知从我们住的酒店到“双峰塔”究竟有多远,两人漫无目的地朝着华灯璀璨的“双峰塔”的方向一直瞎走,越走越远,越走越迷糊。我们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晚上不辨方向、又不知道路途远近就盲目地往目标走,而且语言不通又无法向行人问路,肯定找不到目标。就这样,我俩从晚上8:00一直盲目地走到凌晨2:30,还在吉隆坡寂静的大街上瞎转悠。当我俩决定赶紧返回酒店时,离我们从酒店坐车往机场赶的时间4:00仅剩一个半小时。我俩慌神了,硬凭着记忆往回走,所幸凌晨3:30我们总算回到酒店,急得团团转的导游劈头盖脑地收拾了我们一顿。他很严肃地对我俩说,如果我俩再迟一点回酒店,他就毫不犹豫地报警。

那一夜,我俩尽管在漫无目的的瞎转悠中一度经历了极度恐慌,身背照相机、摄像机还带着很多现金的我俩看到街头一些流浪汉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俩时,我俩惊慌得差点拔腿飞跑。但我俩还是急中生智地忍住了,故作xx地徜徉在街头,假装出一副大无畏的神情。

坐在去机场的大巴上,心有余悸的我俩竟没有一丝后悔。毕竟,我们扎扎实实地在吉隆坡大街上逛了大半夜。有谁能像我们一样能亲身感受吉隆坡街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能毫无顾忌地置身一个xx陌生的环境中而处变不惊、能在老天保佑下提前赶回酒店?没有人,只有我俩!这,正是除了逛街任何经历都不能带给我俩做真实、最生动、最刺激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俩在今后的日子里回味无穷并受益匪浅。

现在,有着多次逛街经历并“实战”经验的我走在阳光灿烂、微风轻拂的桂林街头,我坦然得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我激越得犹如{dy}次上台面对台下黑压压听众惴惴不安地演讲一样,我兴奋得恰似刚上班{dy}个月后领到工资一样。总之,有一种像鸡毛撩拨一样的既躁动又新奇的感觉促使我忍着重感冒的浑身不适去兴高采烈地逛桂林。

我的{dy}个目标是“七星岩”风景区,我想到那里坐在公园的树下放飞自己的心情、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恣意地让自己从此做一个世界上最惬意的人。把一切烦恼和琐碎都撇到太平洋,把所有欲望和企图统统扔到爪哇国,让自己做一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人,让自己做一个敞敞亮亮、高高兴兴的人。

这么想着,错误判断了去“七星岩”的10路公交运行路线的我,没有从什字街往东拐入“解放东路”,而是直接走进了“中山中路”。我固执地认为,沿“中山中路”走不远就到了“七星岩”。中途,我还兴致勃勃地拍了路东的“桂林市基督教堂”。这座银白色的尖顶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显得越发庄严肃穆。我不信基督教,不然我会专门进这座教堂参观的。


    等我觉得自己走了很远还不见“七星岩”的影子时,我这才问路边一位当地的老汉,老汉告诉我:“小伙子,你走岔了!‘七星岩’要从‘什字街’往‘解放东路’拐才能走到。”听了老人的话,我赶紧原路返回到“什字街”。这一回,我不再贸然行事,乖乖坐10路公交车去“七星岩”。到了“七星岩”站下车,离“七星岩”公园还有一段距离,我步行到公园门口。本来,我想桂林跟海南一样,拿《记者证》可免公园首道门票。谁知人家桂林根本不理这个茬儿,人家倒是认《记者证》,但必须是桂林当地媒体颁发的。鉴于门票的价格跟我的期望值有矛盾,我只好就地打消了去“七星岩”游览的念头。

我无意中顺着目光往“七星岩”公园大门左前方一看,看到了跟我们兰州雁滩前些年一样的鳞次栉比的“小炮楼”。“小炮楼”中间夹着一条路叫“六合路”,沿着“六合路”往进走,我竟发现了一个好去处。

“六合路”口的三角地带矗立着启功先生题写的“中日友好书法碑林”的碑塔,沿路往进走,到“六合路40号”,就是“中日友好书法碑林馆”。唐代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气势恢宏。很遗憾,碑林的铁门和碑林馆的朱红色大门都紧闭着,不接待游客。透过碑林的铁门,我看见偌大的院子中没有一个人、长满了杂草,院子中的墙壁上依次镶嵌着书法和刻有书法家像的石碑。在我透过铁门拍碑刻之前,我差点儿忍不住xx进去饱览龙飞凤舞的中日书法精粹。


    让我更不解的是,碑林和碑林馆都被挂满花花绿绿“万国旗”的小炮楼和一家狼藉一片的废旧金属收购站紧紧包围着。两边是不堪入目的杂乱无章的建筑和垃圾,中间是文化氛围很浓的高雅之地;就像很精美的一道菜中落了一只肥硕的绿苍蝇,让人干哕一番后又吐不出来。当初这座碑林和碑林馆的建造者看到这种景象,肯定会心痛得吐血!


    回头再看“六合路”口,墙面上涂了五彩颜料的“桂林市七星幼儿园”也局促地夹在城乡结合部混乱、肮脏的环境中。这家幼儿园有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幼儿园”等荣誉称号,能来这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必定都是桂林七星区聪颖好学、前途一片光明的未来之星。像一张白纸一样纯净的他们,每天被周围恶劣的环境包围着,不知有关部门做何感想?

站在“六合路”口,明媚的阳光沐浴着我,但我的心情却异常沉重。想想身后的幼儿园以及碑林、碑林馆,我的心情怎能轻松?

此刻,我的双腿跟我的心情一样,像灌了铅,正好有一辆10路车来了,我逃也似地挤上车,昏昏沉沉地返回“什字街”。

伫立“什字街”头,望着什字西北角玻璃幕墙上反射出的耀眼光芒,再想想我中午走过的“微笑堂”身后的蛛网一样破败的小巷,我深感:每一个繁华城市的背后,都会藏着这样那样的污垢,就连巴黎、伦敦、纽约那样的超级大都市都不可避免;而城市,就在繁华和破败轮番上演的进程中吸纳着一切、包容着一切并{dzz}一切、毁灭这一切!

作为城市中最最普通的一员,我和千千万万个跟我一样的人无不过就像一个草芥或一片枯叶,随风飘荡,不久就会化为谁也不会记得的齑粉或尘泥。而城市依然存在,依然消化并吸收、创造并毁灭着向我们一样的“草芥”、“尘泥”。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拒!

    或许是职业敏感,我从“什字街”沿“解放南路”往南走了一站路,就发现了“榕湖北路1号”的“桂林日报社”的办公大楼。

    每到一个城市,只要有可能,我都会xx与新闻同仁、媒体有关的一切。

    2000年1月,我去香港旅游时,在导游给的半天自由活动时间里,我专程去我住的“丽景酒店”附近的《大公报》社参观。香港的媒体上午9:00上班,我8:00就去了,报社只有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员。听说我是大陆来的同行,这位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提出要一份《大公报》元旦特刊时,她很快就为我找了一份。随后,她陪我参观了报社的编辑部和技术部,还带我参观了报社的荣誉陈列室。陈列室的墙上挂着xxx为《大公报》的题词以及内地书画家为《大公报》画的巨幅国画等。

    我只是向那位值班的工作人员说我是大陆来的记者,并未向她出示《记者证》,可她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当时很有感触,这种事,在内地任何一家媒体恐怕很难办到。

    2006年8月我去宁夏沙湖旅游,晚上住在银川,第二天早上路过《宁夏日报》社时,坐在车上不能下车的我透过车窗拍了报社的办公大楼。紧邻马路的宁夏日报社的办公地点比我们甘肃日报社的办公地点显得局促,同样是在路边,但宁夏日报的办公楼离马路太近了,给人感觉像个商厦。

    吃完早点,我在餐厅外的报摊儿上专门买了一份宁夏日报社主办的《新消息报》。这是一份儿新兴的都市报,跟我们《兰州晨报》一个性质,但办得较单薄,像一位才学走路的孩子。

    诚然,当时即便有下车的机会,宁夏日报的门卫不一定让我进去参观。因为,那天刚好是星期天。

    我来到桂林日报社办公楼门前时,正好是下午刚上班的时间。报社大门前很冷清,几乎没有人影,估计星期五下午编辑、记者们都不急于上班。我想尽可能多逛一些桂林的景观,放弃了去桂林日报社参观的念头。再者说,即便我想去,人家不一定让我进,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傻事咱{zh0}别干。

    沿榕湖北路往前走,路左侧就是风光旖旎的榕湖。那天的阳光很灿烂,我举起我的傻瓜“佳能”,把榕湖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榕湖是桂林“四湖”(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之一,位于桂林市中心秀峰区、象山区接合处,在阳桥的西侧,向西通桃花江,东接杉湖,因湖岩生长古榕树得名,榕湖常与杉湖一起合称榕杉湖。
    榕湖东西向长860米,平均宽度110米,水面面积约9.46公顷。榕湖与杉湖相接的前段,波涛徐徐,与周围的绿色相映成趣,晚上灯光漫射在波涛上,随着波涛缓缓游走,别有一番情趣。
    榕湖中央有音乐喷泉,与周围景观交相辉映。喷泉由主喷和四组水型构成,主喷居中,喷射时水柱凌空百米,堪称广西之最,为桂林水景的标志。四组水型有微机芯片控制,随着音乐从水面跃出设定的高度。
    榕湖的湖心岛上有湖心亭;榕湖北岸有古南门和榕荫亭,古南门前即是大榕树和黄庭坚系舟处;榕湖北路西段有湖西庄;榕湖西南岸边有芙蓉亭;接合处有阳桥;榕湖东侧的小岛上有朝霞亭。
    榕荫亭、“黄庭坚系舟处”记录了黄庭坚800多年前南谪的行踪。

    拍完榕湖美景,溘然,湖上一座晶莹剔透的玻璃桥映入我的眼帘。

    这是我国{dy}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承座体系的实用性桥梁,桥长22.4米,桥宽2.64米。
   
    桥平直,下有四孔,中段有互顶,整座桥都是由水晶玻璃制成。 白天,整座桥晶莹剔透,和湖面倒影呼应,与周围的景致互相映衬。晚上,灯光穿透整座桥,桥下一片橘黄,桥上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湖面上倒影璀璨,美轮美奂,是两江四湖景区一道亮丽景观。

    不知为何,我去的时候,正是玻璃桥售票处挂的牌子上写的开放时间,但玻璃桥并未开放。我只能先拍一张玻璃桥的照片,再请一位内蒙的游客为我拍一张玻璃桥做背景的照片。

    当天晚上,我们就乘飞机离开桂林去成都了。不然,晚上我肯定来欣赏华灯映照下五彩斑斓、梦幻迷人的玻璃桥。

    离开榕湖,我来到杉湖畔观赏日月双塔。

   
     “日月塔”又称“情侣塔”,“日塔”别称“金塔”,月塔别称“银塔”,所以也有“金银塔”之称。
日月双塔矗立在杉湖中心,日塔为铜塔,高41米,共9层,月塔为琉璃塔,高35米,共7层。两塔之间以湖底一条10米长的湖底隧道相连。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门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xx由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zg}的铜塔、世界上{zg}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zg}的水中塔。
    双塔的四周、内墙、门窗等处都有五彩缤纷的图案,颜色主要以黄、绿、白、蓝、黑为主。这些壁画主要反映了桂北文化,图案以各种花草植物和“瑶王印”为主,体现了少数民族追求精美生活的文化特征。
    地下通道实际上就是一座湖底公园。透过拱形玻璃,头顶和两侧的鲢鱼、鲤鱼、花斑鱼……在湖底悠闲自得地徜徉。从日塔底部乘坐电梯,来到了塔的{zg}层。从塔顶俯瞰,桂林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不要说登塔观湖光山色、通过连接两塔的湖底拱形玻璃通道观赏鱼类,就连近距离观赏双塔我都做不到。我没有时间,只能远观,只能给双塔拍照,只能以双塔为背景请别人为我留影。

    走马观花地逛一个城市的景观,深深的遗憾像一枚锐利的钉子一样钉进了我渴望的心田。

    回望日月双塔的倩影,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杉湖畔,沿“中山南路”继续向南走。路的西侧是“西城路步行街”,很喜欢逛街、尤其喜欢逛步行街的我走进了这条桂林xx的仿古步行街。

    步行街街口是一座石牌坊,牌坊上的街名和两边的楹联都是印刷体的铜制字。铜字呆板,楹联对仗不工稳,与街内的仿古建筑极不相称。

   
    正值星期五下午,按理应该熙熙攘攘的步行街显得较冷清,许多店铺没人光顾,店主悠闲地坐在店门前晒太阳、聊天儿。

    步行街中店铺的名很古怪,有一酒家叫“九马画厨”,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也有一语双关的店名,一家皮具店叫“顽皮者”,诙谐中透出一丝调侃。

    一家北京布鞋店几乎无人问津,我佩服店主的勇气,估计萧条的生意连店面的租金都付不起。我更佩服北京布鞋厂家和所有经营北京布鞋的商家的勇气,我去过的城市都有北京布鞋店(诚然,包括假冒产品)。

    在这个绝大多数人以西装革履为荣的浮躁时代,哪有那么多人来买世俗眼中土里土气的布鞋呢?

    步行街两边供游人和顾客小憩的石凳很别致,中间一块石板,两头的扶手做成铜钱状,这个造型很直白,明确告诉你,这里就是充满着商业气息、充斥着金钱交易的所在。不用遮遮掩掩,更不用扭扭捏捏,实在得让人佩服。

    我在人流相对稀少的步行街没有消费一分钱。在一个xx陌生的消费环境中,如果没有熟悉这个环境的向导带着你,{zh0}不要盲目消费。这是我的经验,我想大多数有理智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

    逛完步行街,手机上的时间显示为16:00,时间尚早,本来我还能再逛一会儿。但重感冒带来的浑身疼痛折磨得我不想再多走一步路。

    在步行街口打了几个响亮的喷嚏后,在周围人狐疑的目光中,我向桂林火车站方向艰难地走去。

    来到我们入住的“新凯越酒店”前的停车场,望着仅隔一条马路的望了整整三天的桂林火车站,连我也不知道为何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我抬起酸困的双臂,将手中的照相机镜头对准桂林火车站摁下了快门儿。

                      (2010年1月20日补记于金城无用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逛桂林_书生阿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