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烂了,破了一个大洞,一弯腰就能从洞里钻进教室,只是没有孩子这样做。这张敞开大洞的门,像极了一个张开大口的怪物,嘲笑地瞅着过往的人们,怪难看的。
其实,正确的说来,这本来就是一张烂门,自从我们搬到这间教室的{dy}天起,这张门就已经张开了一张很大的缺口,只是门的下端还“有气无力”的依附在门框上,似乎一位垂死的老人,死硬撑着,就是不咽下{zh1}一口气。也就是从住进来的{dy}天开始,教师就告知孩子:必须好好地爱惜这张门,因为它太老了,老得也许即使轻轻一碰都会有“死亡”的危险。它就是一张“要死不得气落”的门。以后,孩子都戏称它为“死人子”门。
不能不说门有很好的“人缘”,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来的它,竟然受到了所有孩子的爱护。在孩子们的呵护下,这张门一直“骄傲地”死撑着,和刚进来时没有两样。教师也一直暗自庆幸刚住进来的那一番谈话深入人心。
是学期快结束时的运动会吧,教师作赛前指导:重在参与,只要我们尽力了就算胜利了。孩子们接受了老师的观点,表现出从来没有的良好心态:他们更在乎参与的整个过程,不管是参赛队员还是拉拉队,都沉浸在参与的兴奋中,输了的项目再也没有曾经的哭泣,赢了的项目也不是特别的手舞足蹈,教师也比较欣赏孩子这种淡定从容的状态,一再提出表扬。
一上午的比赛结束,要求大家进教室做{zh1}总结。也不知道是谁的衣服首先挂了一下那张门,门摇晃了一下。陆续进来的孩子也许因为兴奋,疯跑进教室,不经意的再次碰到门,一直做“垂死挣扎”的门就在孩子们的碰触中掉了下来,张开了一个大口。掉下来的门板可怜巴巴的躺在地上,等待着它的结局。孩子们慌了,不知如何是好。了解情况的教师没有追究任何一个人,也没有就此做过多的评价,只是希望有人捡起门板想想办法。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总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孩子捡起木板,死命的按在门框上,一次又一次的敲打,于是木板一次又一次的和门框做亲密接触,上去又下来,如此反复。教师本可以直接找总务室修理好,但是教师不这样想,也许就让它以这样“上去又下来”的姿势存在,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动手的空间以及一些爱护公物的概念思考,反正就要放假了,就让他们如此折腾吧。每天看着他们满头大汗的忙碌也是一种享受,有时候看着一个调皮的孩子指挥其他孩子修理,并且提供自己修理门的一些小点子,教师在一旁偷着乐。
在学校的总结会上,校长明确的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学校的公物应该大家爱惜,谁弄坏的就应该谁赔偿。现在门已经坏了,学校可以负责修理,但是修理门的所有费用应该由孩子分担,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感谢英明的校长,教师心中就是这样想的呀,之所以没有及时修理而让孩子自己折腾了两个星期,也是希望孩子对这张“门”留下深刻的印象,借这张“要死不得气落”的“门”告诉孩子:学校的公共财物必须共同爱护,哪怕它只是一张“垂死”的门,那也是学校财物的一部分,它没有{zh1}“死亡”那是因为大家共同努力,精心爱护的结果,一旦“死亡”,你就必须对他的“死亡”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希望这张“门”给所有陪伴了它一个学期的孩子深刻理解“责任”的含义。也希望这张“门”给孩子的小学生活留下一点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