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的时尚 --
田字坊小记
话说上篇博文讲到和老友穆先生逛街,我们从淮海路沿思南路向南行进,平日里就比较爱逛思南路,因为这里聚集着许多让人思考和探寻的深藏不露的轶事,尤其是复兴路到建国路这段。在冬日的阳光下,马路二旁院墙内风格迥异的幢幢花园老洋房,被法国梧桐婆裟的残叶摩摸着,呼吸着这儿宁静的气息,恍如走进某条欧洲小街。
思南路香山路上的中山纪念馆,参观门票20元。
xxx周公馆免费参观,里面不准拍照,学习前辈精神,欣赏古董建筑,很值。
好久没来,变化真大,原来的老洋房都在整修,
那房主怕是回不了原住房了。不知卢湾区要把这里搞成什么模样的时尚地段?!
关注。。。。。。
田子坊人自己搞的地图
确切地讲是立体示意图
一直朝南走到泰康路,然后向西转就到田子坊了,提起泰康路田字坊,大概无人不晓,这条弄堂及其周边小巷最初发端于几位画家的入驻,而闻名于‘市’。于是,三纵三横的几条弄堂,xx地划了个大大的“田”字。现在,街口就有田子坊的地图出售,供人游览参考,嗨,真的搞大了。
陈逸飞工作室旧址
开创意园区之先河啊
工作室内 巨大的车间梁架结构犹在
巧妙的搁楼
收藏着画家的无数道具、草稿和构思
老上海的小客厅
存放着昨天的故事
展厅里的纪念照片
画家在工作室里
端详反转片
陈逸飞工作使用过的物件都在
呼唤画家
魂兮归来
马路弄堂里昔日的旧厂房破车间变成了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身价马上变脸。陈逸飞的工作室旧址,虽然如今人去楼空,但免费供人参观,仔细端详之下,那些淘来的老家俱旧陈设、搭起的大搁楼以及楼下的小客厅,无不透露出丝丝入扣的老上海味道,联想起“人约黄昏”电影和“余韵”系列油画,不能不感叹提倡大美术的艺术家陈逸飞是一位复制上海滩神韵的高手。
一个横向弄口
岁月和人为的因素让它显得苍老
石库门上的大小店招
各有千秋
弄堂套弄堂
有点看花了眼。。。
不能放过上海弄堂的每个细部
画家们打头阵,随后,陆续有各种时髦小店咖巴餐厅跟进,仓库门前、石库门头,挂起了各式花体字的店招,老石库门的前客堂变成了美衣屋,后边的灶披间异化为咖啡馆,虽然感觉上显得有那么一点仓促与简单,但是每家人家的腔调{jd1}是像模像样啊。
弄内雅座
路当中的弹格路石头子 早已被踩踏得光溜溜
弄堂里厢亦有美食佳酿
享受中国弄堂的好时光
夹弄里的婉转鸟鸣与空调噪音共存
华丽转身后的小小社区,从早到夜,引来蜂踊而至的中国人外国人一拨又一拨的人潮时,当地的原住民们,对眼前的变化从吓得一楞一楞地到渐渐地变为司空见惯,拖把、乌笼、晾晒的衣服、买小菜的篮头和时尚服装构置艺术混搭,这风景也成了田子坊的特色之一。
居民唧咕:阿拉实在有点搞勿懂,那能有嘎些多的人来白相,更弄勿懂,格些外国人那能嘎欢喜坐勒狭窄的小弄堂里厢,喝酒嚼生菜!?。。。。。。60-70元一份的西式沙拉({jd1}不是xx的西餐),大概也只有外国人感觉物有所值,也许,游客追求的就是要象从前上海人坐在弄堂里吃晚饭,去老虎灶泡开水,然后,阿三头回家困觉。。。呵呵,要的就是这感觉。
买好小菜
回到屋里厢
家的感觉真好。。。
原来 人看风景
风景看人
自己开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