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月饼走俏羊城(图)


无糖月饼主打健康牌,颇受青睐

  进入9月,月饼市场的销售大战也正式打响。记者在市面上走访时发现,包括天津阿尔发、佛山庆联、上海阿咪等多个品牌的无糖月饼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无糖月饼的口感和传统月饼一样好,但是却没有传统月饼的高糖份,更益于人体健康。”专业经营无糖食品的广州王胎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胎保健”)总经理、无糖食品营销资深人士丁传林表示,“无糖月饼有望在今后一两年内占到广州月饼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无糖月饼受追捧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天津阿尔发、佛山庆联、上海阿咪等多个品牌都看中了“无糖”或“低糖”月饼这块香饽饽。在广州许多无糖食品专卖店,“无糖”月饼已经上市,一些大型超市则在考虑今秋以多大的规模来展示“无糖”月饼。在公园前的百佳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无糖月饼含糖量低,特别适合小孩子、爱美的女性和老人家食用,买来送给老人家的消费者特别多。

  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消费者,超过7成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无糖”月饼,三成的消费者则表示不在乎月饼的含糖量。而受访的中老年消费者均表示希望吃到“无糖”或“低糖”月饼。还有部分消费者以为无糖月饼是不甜的,并不知道无糖月饼和传统月饼一样甜。

  “传统月饼是含糖量高的一种食品,嗜糖之害甚于吸烟,一块含糖量奇高的传统月饼无异于糖衣炮弹,吃多了必然有损身体健康。”丁传林告诉记者,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王胎保健今年也在广州市场一举推出了多款中xx无糖健康月饼。

  “从几十块到一百多块都有,同以往的天价月饼相比,实惠了很多。” 据悉,“无糖”月饼由于制作工艺要比传统月饼更复杂,所以售价通常要比传统月饼稍高。有营养专家表示,中秋节不应一味追求xx,过一个健康的中秋节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无糖标准尚不统一

  尽管“无糖”月饼市场逐渐扩大,国内也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无糖食品生产企业,如天津阿尔发、佛山庆联、上海阿咪等,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细分市场当中依旧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造成无糖食品市场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企业对真正的无糖食品的概念不清楚,以为不加蔗糖、淀粉糖就是无糖了,结果造成含糖量超标;二是有部分企业看中了无糖食品的市场,加糖了也说成是无糖,然后大肆宣传,xx无糖概念。”

  据了解,中国现行的无糖食品标准依照2004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其中对无糖食品的规定为100克(g)或100毫升(ml)的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的含量不高于0.5g。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认为,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焙烤类无糖食品都不达标。

  记者在走访部分超市时也发现,部分商家在销售中也存在打“无糖概念擦边球”的做法。天河东一家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店内无糖食品并没有显著的摆放位置,主要还是商家自身在包装上做文章,记者随机拿起一包标为无糖的奶粉,但其成分中却含有少量乳糖,而乳糖则属于双糖的一种。

  相比之下,无糖食品专卖店因为专业且品种丰富,博得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丁传林表示,正因为如此,王胎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连锁专卖店的建设,发展和推广无糖健康概念,目前王胎公司的连锁店已经扩张到400多家。

  无糖健康食品欧美流行

  据了解,无糖食品作为功能性食品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在欧美国家出现,但进入中国却仅仅是近10年的事情。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无糖食品已经占到了食品市场总量的1/3,产品以低能量的添加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甜味剂的食品为主,具有防龋齿、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xx等功效。

  据悉,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是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味食品,但应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列入食用卫生标准的食糖替代品只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

  2008年,借助奥运健康主题,包括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等饮料巨头都先后推出了“无糖、低热”可乐。国内天津阿尔发公司十多年来也一直专注于无糖食品的研发。其推出的无糖月饼及数十个无糖种类已经成为无糖食品行业的xxxx。

  “高糖份”已成健康{zd0}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人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超重,每10人就有1人肥胖,总人数达到2.6亿;成人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18.6%,总人数达到1.6亿;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总人数达到1.6亿;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6000万人,预计2013年将增长到1.2亿人。

  肥胖历来被营养学家视为滋生各种慢性病的{zj0}土壤。高糖份、高脂防、高蛋白长期不合理占据食品配料的主要份额,必然导致民众的健康受损。

郑重声明:资讯 【“无糖”月饼走俏羊城(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