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点“驴打滚” - 郑启五的个人空间- 环球博客- Powered by X-Space

/  2010-01-23 05:27:10 / 个人分类: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小吃中的老品种,南方有些地区喜欢称之为“马打滚”。笔者在北京出差时尝过这款京城古早的小点心,味道不错,在我等茶客的概念里,将其当茶配{zh0},一口糕的绵软,一口茶的甘醇,很是享受的。

 

  之所以把“驴打滚”放进胃袋而且留记心头,并非xx因为它的味道,而乃牵扯到它的糕名:这尊姓大名不是老实端庄的正名“豆面糕”,而乃有些诙谐搞笑的“驴打滚”。大凡“豆面糕”一类的小甜点各地都有,但“驴打滚”在名字上就似乎独占鳌头,隐含了京腔京味的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诸如“马打滚”的,味道自然就差了一些,怀疑有拾取“驴打滚”创意之余唾。至于翻译,那就免谈了,直译肯定把老外吓跑,意译则索然无味。

 

 日前为备好孔子学院的饮食课,我特地浏览了一部介绍“驴打滚”的电视短片,要知道土耳其学生极喜甜食,“驴打滚”不仅可以投其所好,而且实乃正中下怀!于是我一边直咽口水,一边纸上谈兵:先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镜头画面大多赏心悦目,道道工序也喷喷有香,可惜就是解说词稍有夹生,硬声道:“让我们看看这‘驴打滚’是怎么制成的”,你听听那一个“制”字,仿佛“驴打滚”是坨不锈钢的器具。窃以为,倘若笑称“瞧瞧这‘驴打滚’是怎么‘滚’出来的”,软糯生津有嚼头,愉悦感也许就悄然升成……

 

 “驴打滚”妙在一“滚”。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郑重声明:资讯 【品点“驴打滚” - 郑启五的个人空间- 环球博客- Powered by X-Space】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