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技巧



要想使电视画面有高的技术指标和美的视觉效果,前期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很重要。本文探讨如
何正确使用摄像机,开发利用其隐藏功能,利用各种拍摄技巧,实现创作意图,体现艺术和技术的xx结合。


一 正确曝光


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电视素材,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
过曝光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摄像师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
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 技术上,用波形示波器观察摄像机输
出信号幅度,可以方便地了解曝光和波形幅度之间的关系(见图1)。

(1)曝光正确: 信号波形幅度平均为0.7V(即{bfb}),且不大于0.8V(更准确地说,亮度信号的瞬间峰值电平≤0.77V,
复合信号的{zg}峰值电平≤0.8V,黑电平为0~0.05V)。{zj0}曝光范围在70~80%附近(准确地说为0.49~0.56V),
对人物脸部的拍摄应在{zj0}曝光范围内。

(2)曝光不足:信号弱,图像暗。平均信号低于0.4V。

(3)过曝光(又叫白限幅):图像高亮部分(信号≥0.8V)被切割,即白切割,图像高亮区成为一片白色斑块,
缺乏灰度层次。

实际拍摄过程中如果没有波形示波器可供使用,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呢?下面介绍两种较实用的方法。

a. 用寻像器

具体做法是:(1)先校准,用机内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的对比度、亮度、屈光镜和峰值等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
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2)实际拍摄中,观察寻像器图像,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操纵光圈、中
灰滤镜和增益等,使画面曝光正确。

b. 斑纹提示

一般摄像机都有该功能。操作“斑纹”(ZEBRA)开关,使寻像器图像中出现“斑纹”提示,视为正确曝光的标志。
(注意:现在有许多摄像机可以通过菜单,对斑纹出现电平重新选择设定)。

Sony、JVC摄像机:信号在70~80%时(即0.49~0.56V)出现“斑纹”,为{zj0}曝光区域。

日立摄像机:信号≥90%时出现“斑纹”,斑纹出现的地方接近过曝光。这时要考虑减小光圈或别的办法,使画面
曝光正确。

正确曝光手段很多,各有其适用范围,有时对拍摄效果还有影响(如光圈的大小对景深和形变都有一定的影响),
必须灵活应用。

1. 光环境

要择时(早上、傍晚、阳光、阴天、秋季等);择机位(背景与主体明暗关系、俯仰、逆光等);布光(加灯、反光板等)。

2. 光学调节

光学调节是确保曝光正确的首要操作。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即拍摄环境的照度在100~4000lux、摄像机增益在0dB时,
可改变光圈实现正确曝光,一般摄像镜头的光圈系数为F1.8(大)~F16(小)。

操作光圈有三种方法。

(1)手动光圈。一般拍摄提倡多用手动光圈,原因有二:一是景物亮度的改变不会引起整个画面曝光的变化;二是
曝光比较xx。

(2)自动光圈。抢拍时才用,用菜单可加、减0.5~1档自动光圈曝光量。自动光圈用起来方便,但曝光不够xx。

(3)即时自动光圈。常态为手动光圈。在镜头伺服箱上有“即时自动光圈键”,按此键后为自动光圈状态,给手动
光圈提供参考光圈值;松开此键后又恢复为手动光圈状态。摄像师可根据经验在参考光圈值基础上加减一点光圈,
以获得正确曝光。 强光下,加入中性密度滤镜(1/16ND),可衰减光线,曝光的减少相当于缩小4档光圈。有的机
器中性密度滤镜为1/8ND和1/64ND。

3. 电子调节

当光条件超出光学调节范围时,可使用电子调节。

(1)加增益(Gain)。电路每增加3dB放大量,曝光的提升相当于加大半档光圈,但杂波也随之增大,通常在弱光条
件下使用电路增益调节。

(2)超级增益(Hyper-Gain)。在极弱光({zd1}照度可达1.5lux甚至0.7lux)条件下使用,电路放大量可增加到36dB,
一般由开关控制。其缺点是信噪比下减,杂波{zd0},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用。

(3)加电子快门(Shutter)。在强光条件下使用,以减少图像曝光时间,使运动画面更清晰;但是以牺牲灵敏度为
代价,使曝光量下降。正常情况下每场图像曝光时间为1/50s,加电子快门后(一般由开关控制)为1/60~1/2000s,
通过菜单可调。其作用是:动态分解力提升,使强光下的运动画面更清晰;降低灵敏度(在曝光正确条件下,可起
加大光圈作用);清晰扫描,用于拍计算机屏幕,xx黑、白滚动干扰。 4. 高亮背景拍摄

有时拍摄主体曝光正常,但其背景过亮而缺乏层次,产生限幅(过曝光)。这时可用开关控制,通过电子方式衰减
高亮信号放大量,使过曝光部分仍然可分辨灰度层次,将正确曝光动态范围提高600%。这一功能各摄像机叫法不
同:DXC-637P称为动态反差控制DCC(开关);DY-98W称为自动拐点(Autp Knee)(开关);Z1800称为拐点(Knee
Point)和拐点斜率(Knee Lope)(菜单调出);日立F2称为对比度(Contrast),开关处于ON位置,用于逆光拍摄
时低照度信号提升,但杂波加大。


二 彩色还原正确


通过白平衡、黑平衡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 a. 色温(K)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色温高的光源,色彩偏蓝,如中午日光、日光灯等;色温低的光源,色彩偏红,如白炽灯等。

b. 白平衡

为使各场景图像不偏色,将不同光条件下白色物体的色温在摄像机内部统一调整到3200K。 也可以这样理解,
经过调节,使摄像机在各场景下拍摄白色物体而产生的RGB信号幅度相等。

每换一个场景,都要调整一次白平衡;同一场景随光条件变化也要进行白平衡调整。

(1)光学调整(粗调)。根据不同的光条件,使用不同的色温片。一般摄像机都有这几挡色温片:3200K,适用于室
内白炽灯、日出/日落等场合;5600K,适用于室内日光灯、户外阴天、薄云等场合;5600K+1/16ND,适用于户外
强阳光、湖滨、雪景等场合。

(2)电子调整(精调)。拍白色物体,调“自动白平衡”(A、B档可存储)。当寻像器显示“OK”时,白平衡调整完毕。

(3)全自动白平衡。ATW开关置于ON,“自动跟踪白平衡”功能启动。该功能随时根据最亮处进行白平衡调节,使
不断变换场景的白平衡基本正确。这种方式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缺点是不够xx。

c. 色调的变化

使用矢量示波器看彩条信号各颜色矢量点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电视信号中“色”的物理含意。

为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使整个节目偏某种色调,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在前期拍摄中实现。 (1)加滤色片:白
平衡调好后,矢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这时若加偏某种颜色的滤色片,会破坏白平衡,使矢
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偏离原点而趋向此颜色,整个画面的色调随之改变。

(2)用互补色板调白平衡:如想要偏暖色的画面,则用偏冷色的色板调白平衡。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调白平
衡后,“偏冷的”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而真正的“白色”矢量点会朝补色的方向偏离原点,整个画面的色调随
之改变。

d. 黑平衡

使摄像机画面在光暗的地方也不偏色。它与场景无关,用开关自动调整,每周调一次即可。(DY-98W机器不用调)。
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当黑平衡调好后,“黑色”矢量点也会跑到原点上。


三 如何使画面视觉效果更佳


1. 光的运用


光源,包括硬光(直射光,好控制、立体感强,如逆光、轮廓光等)和软光(散射光,层次、立体感差,如阴天)。

反射光即非发光体在光源照射下反射出的光的图景,摄像机捕获的大多是反射光。

透射光即光线穿透被摄物体到达摄像机的图景,一般是逆光。

a. 好的光源

(1)光源的角度较低,这时背景的明、暗层次丰富,主体又可运用逆光拍摄。注意区分高亮背景和逆光拍摄。高亮
背景:背景过亮(如天空)而主体发暗,效果很差,要避免。

逆光拍摄:直射光从被摄主体后或斜后方投射到主体,使之有轮廓,富有立体感和质感。但一定要注意选择拍摄
角度,使背景不要太亮,要暗于主体。这种用光使画面优美、生动。

(2)光源的色彩丰富。在不同角度用互补色的灯加强色彩对比,如暖色的人脸后面辅以冷色侧逆光作为轮廓光。

(3)早上或傍晚之阳光。这时光源的射角较低,背景物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b. 要尽量避免的光

(1)顶光,如中午日光等;(2)散射光,如阴天,日光灯等,层次感下降,画面比较平,无逆光效果可言;(3)光线
直射镜头,会产生杂散光雾斑,使反差下降。所以在拍逆光时,镜头要加遮光罩。


2. 景深问题


景深是指画面中被摄主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景深大,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大,可用于拍全景、跟拍、新
闻、球赛等;景深小,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小,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对比强烈,画面生动。

景深变小方法(三要素):物距近、长焦距(望远)、大光圈。主体在画面构图不变的前提下,物距近比长焦距更为优先。

加大光圈方法:在物距不变、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光圈可使景深变小。在正确曝光前提下,通过减小照明、
加中灰镜、加电子快门、增益设为-3dB等方法,可加大光圈。


3. 长短焦问题


a. 短焦(广角):视角大,主体物距近,景深大,形变较大,xx明显(近大远小)。较平淡,适合新闻、体育等
动态的、或大场面等的拍摄,也可用于主体近拍、跟拍等场合。

b. 长焦(望远):视角小,物距远,景深小,xx弱,背景向主体靠拢。画面比较生动,适合特写等镜头({zh0}使
用三脚架,以防止抖动)。


4. “高调效果”


采用过曝光,去掉DCC(Auto Knee、Knee Point)功能,加大光圈,使用白色或浅色背景。但在后期制作时,要
通过调整减小视频幅度,使之标准。

5. 反差的改变


在不影响正确曝光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摄像机黑电平,达到增强或减弱反差的目的。黑电平上升,反差减小;黑
电平下降,反差增大。(后期制作也可改变反差的大小。)


6. 清晰度的改变


在镜头聚焦清晰的条件下,通过下述方法可改变画面清晰度。

(1)轮廓校正(DTL或Detail):对轮廓、细节等强调、夸张或反之。

(2)加柔光镜。使用特技镜片或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上等方法达到柔光目的。如果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的周
围,使镜片中间的一个小圆保持干净,则画面中间清晰,周边柔化(注意:光圈越大效果越好)。当凡士林涂到镜
片的全部时,整个画面被柔化。


四 其它


1. 画面的清晰(调焦或聚焦)


通过调焦或聚焦保证画面清晰,可有几种途径:(1)调节寻像器屈光镜使图像清晰,有利于聚焦;(2)长焦时,景
深小,容易聚焦,常用于特写调焦;(3)大光圈时,景深也变小,有利于聚焦。

有些机器提供“xx聚焦”功能键,按此键可瞬间加大光圈10s,便于聚焦。


2. 后焦校准


如果后焦不好,变焦从特写到广角时图像变虚。

后焦校准方法:松开后焦环(F.f.)的固紧螺丝;光圈置于手动、调大;拍3m处物体;变焦由特写调为聚焦,使之
清晰;然后调为广角,再调后焦环,使之清晰。反复几次,固紧后焦环螺丝即可。


3. 近距特写


一般镜头聚焦清晰范围在0.9m至∞。而近距(MACRO)功能可拍摄距镜头几厘米的小物体。方法是:镜头后焦环置于
MACRO;聚焦置于∞,变焦环设置为手动,手动调变焦环,使被拍摄对象清晰。


4. 镜头稳定


尽可能使用三脚架,特别是用长焦镜头时,可以使拍摄画面稳定。肩扛摇拍时,要保持脚不动,起幅时身体扭转,
落幅时为正常体位。



郑重声明:资讯 【电视摄像技巧】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