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防雷,广州防雷

番禺防雷,广州防雷:

1.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 当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0.8m处与沿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8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人们接触该两点时所承受的电压称为接触电压当接触电压足够大时,就会有较大的电路通过人的身体,形成接触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 由于外力(如雷电、大风等)的破坏等原因,电气设备、避雷针的接地点,或者断落导线着地点,将有大量的扩散电流向大地流入,而使周围地面上分布着不同电位,中心点附近,两点间电位差很大,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则会在两脚间形成较大的电位差,这两腿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当跨步电压较大时,就会有较大的电流流过人的身体,形成跨步电压触电

    欧姆定律,两脚形成电压差,于是电流通过人体。在雷击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引发接触电压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人直接接触到或离正在泄放雷电流的建筑外墙柱引下线(并且其外墙引下线数量少于10根)8至10m的范围内、直接接触到或离未做防接触电压及防跨步电压措施的裸露专设引下线8至10m范围内,容易形成接触电压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由于有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在雷雨天气一般不会去触碰裸露的金属物,但在靠墙躲雨或者休息的时候,手会下意识的触碰建筑的外墙,这时候就容易造成电压触电。除了普通的建筑物外,最容易造成接触电压触电的是那些既可以躲雨又可以休息的凉亭、孤立的棚屋、岗亭、孤立的大树和烟囱下。2010年7月22日下午,浙江省绍兴市出现了局地强对流天气。长乐镇堰底气象观测站15时出现雷雨大风,风力达9级(22.1m/s)。15时左右,长乐镇岭丰村(下富村)一名村民(女,60岁),在采摘茶叶时到大洞塘坝顶简易房避雨时遭雷击身亡。在这起雷击事件中,绍兴市防雷中心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时发现:死者身体左侧斜靠在水泥台上,与铁件接触的左侧腰部体症最明显。而雷电击中无防雷措施的简易房的位置恰恰位于简易房的左上角,与死者所处位置一致,死者死因是无意中接触带电的铁件,产生接触电压触电而亡,且死者在躲雨时双脚之间也存在一定跨度,同时也存在跨步电压触电。接触电压触电需要人体接触带电物体为媒介,而跨步电压触电xx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因为人一旦处于强带电的物体范围内(如高压线和正在泄放雷电流的引下线、裸露金属物等)。那么只要两脚站立或者行走时存在一定的跨度,那么存在遭受到跨步电压触电的风险。同时跨步电压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形成跨步电压时,触电电流一般一只脚经腿、胯部又到另一只脚与大地形成通路,似乎没有经过人体的重要器官,是否就比较安全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受到较高的跨步电压作用时,双脚会抽筋,从而使身体倒在地上。这不仅使作用于身体上的电流增加,而且使电流经过人体的路径改变,xx可能流经人体重要器官,如从头到手或脚。经验证明,人倒地后电流在体内持续作用2s,这种触电就会致命。

    应对措施:

    1)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所有的企业乃至个人,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设施的管理部门应该做好此类建筑的放接触电压及防跨步电压措施。假如能力有限,起码要竖立相应的警示牌告知雷雨天气请勿靠近,以防雷击。

    2)雷击天气切勿在此类建筑旁躲雨,如果确实需要躲雨也尽量不要触碰建筑的外墙或者柱子。并尽量保持双脚并拢,下蹲的姿势来躲雨,这样可以极大的避免接触电压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2、旁侧闪络

    雷电击中受害人附近的物体,由于被雷击物带高电位,而向它附近的人闪击放电。有时由于较远的地方的物体受雷击,过金属线直接把高电位输送,或感应产生高电位以致发生旁侧闪络造成人员伤亡。

    通常情况下,容易引发旁侧闪络的是比较孤立的高大物体,如高耸的烟囱、铁塔、电线杆及树木等。

    相比较孤立高大物体而言,因雷击引发的旁侧闪络伤人事故,多数都发生在大树底下或者附近。究其原因,是由于群众一般会有在大树底下乘凉和躲雨的习惯,使这些地方容易造成人员聚集。2007810日上午1048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河桥镇段庄村王姓村民家办丧事时遭受雷击事故,造成516伤的惨剧。江苏省气象部门相关鉴定小组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做出了《“8.10”铜山雷电灾害鉴定报告》,指出:按照气象灾害评估分级标准,“8.10”铜山雷电灾害为较大气象灾害;由于雷电击中杨树,对聚集其下的群众产生旁侧闪络,是造成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雷雨天气如在室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旗杆等高耸、孤立物体不要在铁栏杆、架空电线、变压器附近停留,以防旁侧闪络[2]

    应对措施:

    1)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公共场所乃至景区的高大树木侧设立相应警示牌,提醒群众和游客在雷雨天气此类高大树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尽量不要在大树下面躲雨。

    2)高烟囱、室外裸露的专设引下线做好相应的防旁侧闪络的措施,悬挂或者树立警示牌做双重保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相应的均压措施,以防止旁侧闪络的发生。

3、雷击引发的二次事故

    雷击引发的二次事故危害主要由所处环境所决定,主要类型有:1)雷击易燃易爆场所引发的火灾和爆炸,2)雷击落高压线引发的触电,3)雷击建筑物导致的混凝土掉落引发的伤害。

3.1雷击引起的火灾事故

     案例:2005年4月22日重庆綦江化工厂遭雷击爆炸,造成19人失踪8人受伤。2013年6月21日抚州高新区崇岗镇金山进出口烟花厂因雷击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十三人受伤。

    应对措施:对于易燃易爆场所,应按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要求,采用适当的、充分的雷电防护措施:

    1)防直击雷措施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或网,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的端步和架空接闪网的每根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除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且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得小于3m。除此以外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2)防感应雷措施,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铁门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放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应采用金属线跨接,对于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也尽量用金属线或者金属编制带进行跨接。建筑物内应该设置等电位连接的接地干线,其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不少于2处。建筑内的线路穿管宜采用金属管,且金属穿管应两端接地。

    3)露天堆场应采用多针或避雷线保护;具有一定规模的气罐、油罐群,既要考虑原罐防雷,更应从罐群整体上考虑防雷。钢筋混凝土油罐遭雷击的可能性比钢质罐大,在建造时,罐壁、罐顶上的钢筋一定要造成闭合回路,不允许钢筋裸露在混凝土外。浮顶油罐和气罐,因其壁顶之间是绝缘的,所以防雷跨接线一定要可靠。除此以外,易燃易爆场所的基本防火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3.2雷击引起的触电事故

    案例:2008429日,云南元江县雷暴击落高压线,致2人死亡8人受伤。2012821日,合肥经开区芙蓉路一高压线被雷击断,致一对父子触电身亡。

    雷电容易击中高压线路的原因:电线本身属于雷电的良性导体,有很好的导电性且高压线路均都处于高空中,一旦保护高压线的架空接闪线失效或者雷电越过保护线侧击,就容易造成高压线被雷电击落。

    应对措施:

    1)电力部门在设计安装高压线路的初期应该更加重视高压线路的防雷保护,提高架空接闪线的耐久和使用年限,使之能更加有效的减少高压线被雷电击中的风险。一旦高压线路被雷电击落应该及时进行抢修,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2)在雷雨天气出行时应该尽量避免从高压架空线路集中的地方穿行。

3.3雷击引起的建构筑物垮塌

    案例:200985日,石家庄在建厂房遭雷击坍塌,致17人遇难。201087日,惠阳区淡水街道河背街一栋居民楼遭雷击,导致屋檐一角脱落,砸伤停在楼下的汽车。

    雷击损坏建筑,导致混凝土掉落,主要原因在于雷击本身所有的机械效应。雷电的机械效应所产生的破坏作用表现为两种形式:1雷电流流过金属物体时产生的电动力,在雷电流的作用下,载流导体在电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甚至折断,从而造成混凝土掉落2雷电流注入树木或建筑构件时在它们内部产生的内压力。由于雷电流幅值很高且作用时间又很短,当雷击于树木或建筑构件,在它们的内部将瞬时地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散发出去,以致使树木或构件内部的水分被大量蒸发成水蒸气,并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内压力,导致树木劈裂和建筑构件崩塌。

    应对措施:混凝土建筑物应该做好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重点保护容易遭受雷击的屋檐,屋角等位置,尽量使用明敷的接闪装置进行保护,不提倡使用暗敷的接闪装置,因为暗敷接闪装置更加容易造成建筑混凝土在接闪过程中由于雷电的机械效应而脱落。 

结语

    人们往往对看的到的东西有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而对于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缺少戒心,然而雷击对人身安全的危害恰恰是人们看不到、想不到乃至缺少防范和保护意识的。危险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应该告知和提醒广大社会公众,虽然人类目前尚无法控制雷电的发生,但是人类对于雷电已有了相当多的认识,对于雷电的防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很多雷电伤害事可以避免的

郑重声明:资讯 【番禺防雷,广州防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