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本刀的发展从年代来看,可分5代:
2.古刀期,是从平安时代历经镰仓、南北朝到室町时代所造的刀,大约公元806年~1595年。这时候的日本刀在工艺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刀开始弯了,跟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刀已没两样了。村正和xx都是那时候的作品,因此算作古刀。
3.新刀期,1596年~1803年即庆长元年至享和三年,中间经历日本历史上最多传说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名刀倍出的年代。xx的近藤勇(新撰组组长)所佩爱刀“虎彻”的作者正是新刀{dy}名家:长曾弥虎彻。
4.新新刀,江户、幕末时期,1803~1876年,正好结束于明治9年的禁刀令。这一时期正是电影里武士、浪人别着刀子到处溜达,动辄拔刀就砍的年代,没有战争乱世,刀剑追求像古刀的实用风格,最有名的刀往往都是饮满鲜血,甚至是自己主人的血,剖腹的人极多...
(也便宜了介错的人:平白又多斩一个~ ) 5.从明治9年到今天所锻造的刀剑均称为现代刀,包括抗战时期罪行累累的军刀... 至日本战败,盟军大规模收缴日全国刀剑,以期彻底瓦解武士道精神,许多历代名刀因而流入欧美。1948年由民间发起日本刀保护运动,重扬传统锻造工艺,也奠定了现代将日本刀列入美术刀剑的做法。于1953年制订做刀许可制度,日本刀作为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终于度过磨难再度得到发展。 再从外形和功能来看,日本刀可分为: 下面是日本历史上xx的天下五剑之一“鬼丸国纲”,镰仓幕府掌权将军北条家历代传刀,又被后来的各任当权者占有,从明治时xx始被天皇家收藏。
2.打刀,日本直称“刀”,大家心目中的日本刀形象大部分是来源于打刀。主要为武士日常佩带使用(浪人也是失去主子的武士),刀身长也在2尺到3尺之间,大部分在2尺5寸以下。外形与太刀相差不大,刀型弯曲度没那么大,且刀装不追求华丽。打刀比太刀多出两样东西插在刀鞘口两侧:“小柄”与“笄”。小柄就是一把装在6寸长刀鞘里的小刀,平时用来削削水果啦割个线头啥的... 日本古代官府曾经多次发布命令,对携带刀剑的长度做出限制,于是有很多太刀被改短,换上打刀装而变成打刀,这也是很多打刀具有太刀特征的原因。单就分类而言,从太刀与打刀的放置、携带上就可以轻易区分出来。打刀必须刃朝上横置于架子,携带则也是刃朝上。这个并非死拘泥于形式,而是有实战讲究的,因为这样最容易拔出刀进行斩击,从开始拔刀到斩出都是在加速中,更利于达成{zj0}的斩击效果。日本也因此产生了将拔刀与攻击一体化的拔刀术,后来更在此之上发展出居合术,一对一突然动手时有惊人的攻击效果。 除了太刀和打刀之外,日本刀还有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刀型:
3.协差,也叫“脇指”。外形长的跟打刀差不多,刀长在1-2尺间。电影里武士们腰间都是插两把刀的,其中一把就是脇指。这个东西偶尔会用于近身自卫,但它最主要的用途是:剖腹。 呵呵,日本人会专门带把刀用来xx,皆因剖腹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环节,简而言之:赖活不如好死~~
类似于将太刀改为打刀,很多协差也是由长刀改成。德川幕府中后期那么多剖腹的,协差可是立了不少功劳,中间也有赫赫有名的“人斩”之刀呢!前面说到的那位风云人物近藤勇,就是被他自己的爱刀“虎彻”斩首的。 看看只饮自己主人鲜血的协差到底啥样: 4.短刀。有人说日本武士是用短刀剖腹的,其实只有日本妇女才是用短刀xx(刺咽喉)。一般阶级的武士是不够资格佩短刀的,只有大名或一些功勋武将才能佩短刀,主要用于日常防身。当然偶尔也会有人用短刀xx,但那是不够正式的。由于贵族和高层武士才能佩带短刀,所以短刀也远比协差更注重装饰,刀装上的工笔彩绘、镶嵌宝石等等不一而足,刀条往往也是由名家锻造。下面这把“红雪左文字”就是“猴子”丰臣秀吉所佩爱刀。
6. 毛拔型太刀、大太刀、野太刀、小太刀,这些相对比较少见的刀剑,这里也提一下吧。
大太刀又叫野太刀,太刀长过3尺都算这些,它是战争的产物,取其在马上挥舞的优势,又可作为武士们炫耀腕力与豪迈的资本,结果越玩越长。战国xx剑客佐佐木小次郎用的"长光"便是长达三尺二寸的大太刀,可他的对手宫本武藏更夸张,用了把4尺2寸的木刀斩了他而扬名史册。战国时出现过许多超过5尺长的大太刀,而在文献上记录的最长的太刀刀长为9尺3寸。另外,现今尚存的最长野太刀,全长7尺4寸2分(约225cm),现存于新屿县弥彦神社中,为日本的国宝之一。小日本个头不大却爱耍巨人的道具,要是一刀下去没劈着,那不就是要等死了么,赫赫~~ 小太刀是刀身2尺以下的太刀,历史上曾经有人专用这种小太刀砍人,估计是想印证那句中国古话“一寸短一寸险”... 而那位宫本武藏所创的“二天{yl}”,则是用一把大太刀和一把小太刀配合在实战中致敌取胜,在日本武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zh1}再顺便扯一扯日本其他的两种长兵器,枪与薙刀
另一种枪:十字枪 薙刀就是两头加长的刀,类似于中国宋代的朴刀,主要用于实战中。 新刀{dy}名家:长曾弥虎彻的作品 现在只要说到长曾弥虎彻,就不得不提一下近藤勇,他是历史上虎彻的拥有者中最有名的一位了。其实近藤勇的虎彻其实是把西贝货~~ 咔咔,没想到吧?长曾弥虎彻原是位甲胄师,40岁上才开始改行打刀,他在世的时候订刀的大名们就要排长队了,动辄以天价交易,近藤勇当年还没发迹的时候是没可能买得起的,所以就被刀具店老板骗了一道。不过他成名之后还专门去那家店感谢老板卖给他一把够锋利的虎彻呢。 战刀 关于村正妖刀的由来: 有些武士不忍爱刀被毁,于是将“村正”刀铭磨去,或改为另一把号称“王道”的名刃刀铭:“xx”。在整个德川幕府时期,村正被传为德川将军家的克星,各种诡异的“妖刀”传说也层出不穷... 到了幕末时期,不少倒幕派武士将自己的佩刀刻上“村正”的刀铭,希望借此讨个好彩头,来斩下幕府将军的脑袋,一时各种“伪村正”泛滥,连许多“xx”都遭了殃~~ 到明治天皇实行“禁刀令”,武士刀从此失去了实战价值,而基本沦为艺术品,历经坎坷的“村正”也随着不断流传的妖刀传说,身价水涨船高。
日本刀的制造技术最初源自中国,最早的日本刀跟唐刀是xx一样的。但中国自宋之后轻视武功,以科举选仕,以文制武,民间尚武精神日益衰退,至今剩下的精华有多少,各人心里应该都有点数。而日本在中国的锻刀工艺基础上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在复合折叠锻打和热处理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弯曲的刀型自一千二百年前出现至今基本没有改变,而品质日趋完善。至明治9年颁布禁刀令,武士刀逐渐沦为工艺品后,锻刀技术仍然在政府的庇护下进步和发扬,甚至举行全国性的刀匠作品选拔赛来发掘优异,褒扬传统。至今在日本做传统武士刀的刀匠,是要在政府注册的,由政府提供锻冶原料,依传统方式打造,每月限造长刀两把,以避免出现粗制滥造的产品,伤害传统技艺。反观铸剑圣地龙泉,数千刀工里,真正懂得传统锻造技艺的又有几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倒腾半成品的钢条,做做冠以各种美名的“湛卢剑”、“村正刀”... 若要削断枪管,限定日本刀的前提下,关键是看用刀的人。传统打造的真正日本刀,刃口硬度在HRC60以上,刀身韧度又极好,在斩道高手的手里,应该能断枪管,只是不见得一定能“毫发无伤”。其实斩钢管之类,最合适的是无锋重剑,日本刀最出色的性能是体现在斩切人体上。。。以至现在的居合道与拔刀术中非常重要的“试斩”,即是以8张草席紧紧卷扎于直径约5cm的毛竹竿上,草席需泡水一夜,以此模拟人体肌肉骨骼的状态,试斩者干净利落地一刀切过,草席毛竹应声而落,切口无丝毫毛边。不过这种“死刑刀法”为剑道与古流居合练习者所不取,此乃题外话... 日本刀的锻造: 皮铁的原料是日本产的海绵铁,自恋的小鬼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玉钢”。刀工反复地折叠锻打挤出了里面的杂质,使质地更均匀致命。芯铁的原料是经过锤炼的熟铁,含碳量低,较柔韧。 最常用最简单的锻打法是“卷合”,即将分别打好的皮铁卷起芯铁,然后反复锤打,使之紧密结合,{zh1}打出成型的刀条。此外还有“三枚打”,即一枚皮铁、一枚栋铁、一枚芯铁,夹在一起锤打成型;更复杂一些的是“五枚锻”,又叫“四方缔”,分别是两枚皮铁、一枚刃铁、一枚芯铁、一枚栋铁打造而成,它在结构功能上划分更细致,打造出来的刀剑性能也会更全面。 如此锻打出来的刀坯并不是弯的,而是笔直的条子。经过热处理之后它才会变弯。日本刀的热处理有个很重要的步骤是“敷土”,把像泥浆一样的敷土料涂满刀身(不包括刀柄部分),再将刃部轮廓抠出,抠出来的轮廓就是成品刀上那弯弯曲曲的刃纹。等泥浆稍干之后便将刀条放入炉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取出插入清水中淬火,刮去泥浆的刃部经过淬火之后硬度变的极高,而敷着土的刀身部分则因冷却较慢而硬度稍低韧度较好。此时刀身也已弯了过来,洗去敷土就可看到蜿蜒的刃纹。关于敷土成分的各流派都自有秘方,一般是黏土、草木粉、矿石粉、硼砂之类的东西。需要说明的是刀身的弯曲程度基本是受刀匠控制的,源于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而现在美国人仿造的商业化日本刀,淬火的时候用夹具夹住刀条,所以一百把都能弯成一个弧度,典型 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经过淬火之后,一把合格的刀条就诞生了,刃部形成致密的马氏体组织,硬度达HRC60以上,刀身(镐和地)和刀背(栋)的硬度稍低为50多,芯部则只有40以下,真正达到了刚柔并济的境界。然而要成为真正的日本武士刀,它还要经过“研磨”。 这种研磨工艺同样是日本刀所特有的,工序复杂,要求极高。除了试斩与居合用刀之外,标准的日本刀要经过15道专业研磨,其中包括研磨师用一根专门的金属针的侧面在刀上快速划动,还有一些{dj0}研磨工艺每寸就要过万日元。经过如此复杂的研磨之后,日本刀上最美的内容全部展现出来,扭转的刃纹、绵延曲折的地肌、灿若星河的金筋和沸,相当迷人...... 可以说日本刀的美是要通过研磨来体现,在日本专业研磨非常昂贵,一次{dj0}研磨够你买一把还算像样的古刀了,所以现代有些大师的作品研磨完之后就供人欣赏,一生中都不会拿来斩切任何东西,以免破坏了研磨的效果。而试斩刀和居合刀则因为实用的关系,研磨相对简单,只要磨出刀分三色的效果就可以。 这样打造出一把日本刀有多重呢? 估计大多数人猜不到... 只有600多到900来克重,1斤多一点而已。 所以虽然日本刀的外形利于斩劈,但其实是要通过高速挥舞,以速度优势来达到优秀的斩劈效果,这一点跟中国的大砍刀以及西方的长刀是有本质不同的。日本刀虽利,却还得在会家子手上才利于发挥威力,所以日本武士都是从小就拿着竹剑木刀练习武艺,日后他的刀才有机会饮敌之鲜血而不是自己的血~~
2.暗杀。 与忍者所进行的暗杀不同,武士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带刀接近目标的,然后趁敌不备迅速拔刀斩杀。“居合”由此衍生。 3. 斩首。又称死刑刀法,所衍生的现代武技便是斩道,现代居合中的试斩也类似于此。 剑道发展到现代,已经变成竞技剑道,基本上失去了实战意味。打斗时双方戴护具、使竹剑,你来我往直到分出胜负为止。而所有招式归结起来就是“架、劈、刺”这三招。 拔刀: 由于居合在一开始是作为一种“暗杀”或者说“复仇”剑法而创,虽然威力巨大,但如果一击不中,则必会为敌所乘。因此在之后的发展中与剑道相互渗透,不断完善,最终发展成一种料敌于先,动静相宜,雷霆出击的武技,而最终目的其实是修炼一种古井般的心态,以xx于鞘的状态去应付各种挑战。经过禁刀令之后的传统武技荒废时期,现在居合演变为修炼人格为主,技击之术为辅的武道形式。与剑道不同的是,居合使用真刀、模造合金刀或木刀,练习仍然有较强的实战性。 原始的居合剑法只包含了拔刀,突刺,斜切(也即后来架裟斩的原型)三个基本动作,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提炼和革新,发展至今日,居合剑法的招式已经扩展到了十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居合十式”,大家不要以为它的十个招式,像我们中国剑术一样是几个不同姿势的组合分解。居合剑法的真髓就在于拔刀时的{dy}击,因此所谓的“居合十式”实际上是在十种不同场合或情况下使用拔刀术的方法 (类似《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使的“独孤九剑”)。 现代居合术的修炼,又有古流居合和现代居合的分别。因是实战武技,所以古流居合中是很少有试斩的。而现代居合中的某些流派又演变成试斩占很大比重的“拔刀道”,跟斩道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楚了。 刀剑问题与解答 1.何谓太刀,打刀,如何区分,作用有何不同? 2.短日本刀又分胁差(中刀)及短刀,如何区别,作用有何不同? 3.日本刀如何判别真伪? 4.对一个刚入门的新手而言,如何才能获得一些相关资料和信息? 5.对一个新手而言,应以何种心态建立正确客观的基本概念? 6.明治维新后xx的佩刀及军刀和古刀有何区别? 7.日本xx军种、军阶及各个时期的军刀如何分辨? 8.日本古刀和中国古刀的制造工序有何不同? 9.何为白鞘刀? 10.日本古刀剑如何研磨? 11.日本刀铭文的国别与今日日本地名如何对照? 12.古刀与现代刀价格比较? 13.日本刀为何有‘帽子’的设计?其大小就功能性而言有何差异? 14.日本刀为何有刃文(水波纹)? 15.血槽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作用? 16.刀茎的铭文如何辨别真伪? 17.同一刀匠的作品价格是否一样? 18.在品相相当的基础上有铭文的刀是否较无铭文者价格高? 19.刀茎的造型与长短对刀的价值有无影响? 20.国内有无修理古刀剑的刀地方? 21.日本刀的配件[镡](护手)是否必需讲究原配,刀上的镡可否更替互换? 22.镡的制作是否和刀刃一样,需经过锤打锻炼,再进入表面细工? 23.镡是否与刀一样有匠师之系谱,制作风格是否与时代、地区派别而异? 24.初入门者是否接触刀一段时间以后再接触镡比较好? 25.国内有无修配刀剑的地方? |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