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关于日常使用的折刀的一些体会_Tintin_新浪博客
[转载] 关于日常使用的折刀的一些体会

    爱刀数年,身边也经过了一些刀子。积攒了关于日常使用折刀的几点感受,胡诌几句,抛砖引玉:

    三个“{zh0}是”:
    1. {zh0}是刀身开孔的单手开启方式。这样的开启方式比起凸钮式的{zd0}优势在于戴手套时也可以灵活操作。最有代表性的:蜘蛛系列;buck186;gerber E-Z-Out.
    2. {zh0}是钢本色不带涂层。涂层的使用目的无非两点:防生锈 & 防止过分反光。防止过分反光,主要是出于隐蔽的战术目的,可是这一点对于常用的折刀而言并不十分重要,毕竟我们用折刀更经常从事的是切割工作而不是偷袭。至于防锈,现在的钢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娇气,没必要靠涂层防锈。涂层{zd0}坏处(尤其是黑色涂层)是一旦花了,看起来实在叫人窝心!
    3.{zh0}是在刀把上拴根绳子。用的时候套在手上,防止刀子意外脱手掉落。军靴的鞋带即可,方便吧 :)

    三个“没必要”:
    1. 没必要过分苛求高级材料。虽然高级材料的超群性能往往只体现在精密测试设备面前,而平时的使用中很难表现出与普通材料有多么悬殊的天壤之别。而且很多高级材料用在大型直刀上更为适合,折刀并不是最适合他们炫耀的载体。最朴实的一句话:糙用——什么刀都得毁,干吗非得找个不舍得毁的?!
    2. 没必要过分苛求折刀丝毫不松动。折刀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合理松动的,所谓“合理”的松动是指在保证安全使用得前提下,折刀因正常损耗而出现的刀身纵向晃动。这个现象在传统背锁折刀中尤为明显。有时候为了追求“丝毫不松动”而把轴上得很紧,结果造成刀身与内衬剧烈摩擦,损伤的反而更快,适得其反。
    3. 没必要过分苛求高级的养刀护刀用品。很多替代品的使用效果一样出色。比如工业模具用的油石条,粒度齐全,形状各异,相信用来替代各种磨刀棒是十分实惠的。专业的养刀护刀用品说贵不贵,可是配置齐全了同样是笔值得列入日程开支,平时用,能省则省我以为。

    三个“建议别”:
    1. 建议别在原厂刀没用钝之前就磨!万一改变了原始刀刃角度,使用效果{jd1}不会太理想。我的 c10 就是犯了这方面的错误,一度让我搞的很钝。又费了不少力气才找到比较合理的开刃角度,弯路啊~~~~~
    2. 建议别保养的过分频繁!没事就磨,没事就上油,没事就紧紧螺丝……这好象对小孩子的溺爱。仍以我原来的 c10 为例,曾经很经常的用油石条背刀,结果不但象上面说的损伤了刀刃,而且不少油石的粉末掉进轴里,xx很费劲。适度保养就可以了 ,至于什么是“适度”——看你使用的情况自己决定吧(好象废话)
    3. 建议别过分的锋利!过分锋利,刀刃一般都会很薄,无论多坚实的钢材,搞得很薄都不会耐用。我喜欢凸式打磨,就是刀刃是两个外凸的弧面,这样有强度保证。

    三个“无所谓”:
    1. 刀尖样式无所谓是水滴或者 tanto 或者其他。我觉得平时使用都挺合适。当然双刃除外,我们不是职业杀手,嘿嘿!
    2. “专用”、“典型”与否无所谓。没有{jd1}的“格斗刀”,没有{jd1}的“工具刀”,没有{jd1}的“日常小刀”,同样没有{jd1}的“{wn}刀”。刀具的设计总要牺牲一部分优势来强化另一部分优势。所以选择日常刀具,何必追究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格斗还是工具呢?
    3. 产地是哪儿无所谓。重要的是刀子本身。大陆、台湾出的一样有精品,美国日本的我就不信没垃圾。刀具的高低贵贱在于制造厂家的严谨和精细,而不是车间离我们多远。最近哥伦比亚河流的几款高xxx产品就很说明这点。

    哈哈,这些“无所谓”简而言之——选刀何必徒伤脑筋?喜欢即可!

    本人是工薪阶层,也并非发烧级玩家,以上的个人看法是基于爱刀已久的一些体会。言辞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好斧正,谢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 关于日常使用的折刀的一些体会_Tintin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