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渀渀-巡弋式曝气设备在养殖之重要应用

 
   水、食物、能源是中国及世界各国,因应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必需优先处理之基本民生课题。根据粮农组织(FAO)预测,2050年全球粮食必须增产70%。鱼、虾、贝类等水产品,不仅是美食,水产养殖之饲料换肉率{zg},更是生产动物蛋白质最经济之方法,例如一公顷渔塭,一年可生产50吨罗非鱼,是解决粮食短缺之重要手段。

    中国之水产养殖产量已达世界总产量67%、陆地鱼塭超过200万公顷,但人口繁多、淡水资源有限、环境严重污染,能源高度仰赖进口,亟须建立永续经营之养殖业,以因应未来需求。

    虎尾科大之研究团队与云林在地产业合作,发现沿用数十年之传统水车曝气效率太低,仅能局部增加溶氧(DO)。而且渔塭水域大且深、水车即使再多也无法提高水池底层溶氧(DO)。简言之,水车之底层增氧效率太低,是水质优养化、养殖物病变之主要原因;继而导致大量换水、超抽地下水,长期累积造成地层下陷、海水入侵,或环境污染优养化等等问题。

    虎尾科大所研发之巡弋式曝气增氧机-水渀渀,先利用2HP沉水泵抽取池底之含氧量低(池底上方15㎝)、氨氮(NH3)浓度高之池水,加压后大量池水,藉雾化作用,将水柱雾化成小水珠、空中曝气4秒,可将其内部之NH3等有毒物质挥发到空中,空气中之氧气渗入水珠。

    水渀渀之曝气水量1000公升/分,其巡弋速度1 m/s、长度可达500米、曝气范围25×500 平方公尺;每天曝气水量超过一千吨:

(a)将池底氨氮(NH3)等有毒物质发挥至空中;

(b)促进水体上下左右对流,将底泥之有机物及营养盐移到池水表面;

(c)上层藻类每天吸收50㎏有机物(/天),不仅减少污染源,尚可增加xx饵料(生质,biomass)节省饲料,并可扩大光合作用之造氧机制。

    水渀渀之曝气水量、深度、效率为同马力水车之4~8倍;但其往复巡弋运动所造成之搅动、混和及促进水体上下左右对流之加乘作用,可说是世界{wy}、xxxx;现有之曝气设备,几无类似功能。;亦即本设备有以下积极性意义:

(a)、突破技术限制:为目前全世界曝气增氧机之{zg}效率机种。

(b)、{zg}效能产出:使用本设备即能使水产养殖业达到{zg}效能。

    水渀渀已完成行5年120池养殖试验,通常泳动能力愈弱之底栖性养殖物,效果愈明显;养殖密度愈高、饲料营养愈高者,效果也愈明显。

一般而言,氨氮(NH3)浓度大幅降低至0.5~3ppm,贝类成长速率增加60%、可提前4个月收成;罗非鱼之成长速率增加20%、饲料节省15~20%。每池每年,省水20万吨(40%)、每日省电10~20度(30~40%),是永续经营、有机xx养殖渔业之必要曝气设备。

    大陆现有之内陆鱼塭超过200万公顷,水渀渀若能实际推广:不仅

(a)节能节水降低成本:可大幅解决水、电资源不足之眼前及未来问题;

(b)增产增量经济提升:可增加动物蛋白质之产量、内销满足民生需求、外销增加外汇;繁荣渔村经济、充实国库;

(c)环保先进有机农业:建立「有机xx」之水产养殖业,增加水产品之产值;

(d)自利利他创新繁荣:本设备之重要零组件,全部可自制,不需进口零件,可创造就业机会。

    若以重要组件,泵五年更替速度估算,未来一年40万台之规模,其省水、省电效益相当惊人,不仅养殖业及环保受益、尚可解决地层下陷、改善经济、及促进传统制造业之业绩与就业率,繁荣乡村、缩短贫富差距等多方皆赢之互利局面。

    民以食为天,缺水、缺粮、缺能源,容易造成社会问题;扩大利用水渀渀,建立永续经营之养殖模式,是中国整体解决水、食物、能源的重要工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水渀渀-巡弋式曝气设备在养殖之重要应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