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应地理同行的介绍,接受香港大学两位地理学博士的拜访申请。关于中国风水地理的发展做了深入交流,后二位博士整理成文,在博士论坛上交流。全文摘录如下:
作者/刘山亮
本文记述作者在北京地理考察过程中拜访风水地理家的全程记录。北京市一个古老文化的城市,所有的城市格局都是在地理家、建筑家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题缘由
以前在国内学习地理与信息技术七年,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感觉国内的教育束缚笔记多,所以选择了香港大学攻读地理学博士学位。国外的地理学教育重视实践,博士论文的完成需要大量的实践调研,课程设置也比较合理。
导师是一位英国人,现在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常常感觉外国人更加深入。同学中有韩国人、台湾人、新加坡人,外面的很多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比我还深入,尤其是地理风水学说。对于一个来自风水发源地江西的我,感到遗憾。我向系主任和导师提起我想研究中国地理风水理论,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并且充满了极大的期望和神奇,他们希望来自大陆的我,可以在风水地理学研究上面有所突破。
北京拜访游历之路
我的论文题目最终定义为“中国风水地理文化与北京城市肌理”,带着这个方向,我来到北京。{dy}步就是拜访风水地理学大家。通过广州风水地理师刘锦衣介绍和引荐。我最终拜访了三个风水地理家,雍和宫国子监大街的刘师傅、风水地理家陈益峰师傅、北京大学风水地理专家王老师(化名)。
{zx0}接触的是国子监大街的刘师傅,主要是研究命理和卜卦的,偶尔也研究风水学说,属于兼职型的风水师傅,风水文化不太深入。
第二个拜访的是北京大学王老师(化名),他是研究风水学很多年,可惜过于理论化,总感觉没有真正风水师的感觉。原本以为此次行程将是没有任何意义。
还好{zh1}一个拜访的对象是陈益峰师傅,他的风水学理论比较完善、实践很多,通过深入的接触总算不虚北京行程。
陈益峰师傅的{dy}印象
陈益峰师傅那天在中关村附近看风水,我们约好下午三点在上岛咖啡见面。本来最希望跟着陈师傅现场体验一下,他到底是怎么看风水,可惜上午约了北大的王老师。
陈益峰师傅讲座场景(左起第二个)
我提前了十分钟到达上岛咖啡门口,陈师傅三点时候准时出现,{dy}印象是年纪不大,身材偏瘦、身高中等,头发有些长,但是精神很饱满。上身穿的是传统的中山装,鞋上和裤子上有不少装修用的白灰,一看就是从装修现场赶过来。{dy}印象就感觉陈老师是一位实践派地理家,此行可能是正确的。
见面点完咖啡,我开始向陈师傅讲解我的博士论文题目和想法。然后打开笔记本,向陈师傅问准备好的风水地理学问题。
陈师傅首先对我的地理风水项目提出很有兴趣,他早年是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古建园林专业硕士毕业,后来长期在北京市古建研究院从事古建风水、风水文化研究。家中有人擅长风水技艺,加上后来工作的需要,所以长期痴迷风水理论与实践。
风水家的专业装备
陈老师是一个地理实践家,他说自己脚上的鞋每三个月就得换一双,都是被磨坏的。每天都是行走在风水考察、勘测的路上中,从来没有停歇,这些年来陈师傅考察的风水项目达4000多处。他说自己地理实践家就应该擅长喜好奔走游历,他每天早晨起床后{dy}件事就是100个下蹲,目的就是为保持充足的体力。
工具包里全是风水学专业测量和辅助工具,主要有罗盘(测坐向)、雨伞(防雨)、鲁班尺(吉凶量度尺)、丁兰尺(吉凶量度尺)、演算袋(演算方位吉祥之用)、万年历(排干支)、水壶(喝水)、小型望远镜(观测远方龙脉)、手电(夜路、阴暗角落照明)、打火机、手机、口哨(山区寻龙迷路求生之用)、中国地理全图(出门找大方向)、折叠遮阳帽(防太阳)等,我试着提了一下,足足有十来斤,真的很重,没有好的体力是难以长期背负的。
他对徐霞客的看法
陈老师提及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晚年就是风水学家。徐霞客一生四处游历,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其足迹踏遍黄山、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武夷、庐山、华山、武当山等名山大川。他写的《徐霞客游记》是公认的地理学名著,这部著作中也有部分风水内容。书中经常使用的风水术语。如龙、砂、穴、水、前案、后屏、水口、回龙顾祖、过脉、龙脉、明堂、城、开洋、文笔峰等多达16个。其作品中的许多山名用风水理论中的“喝形”来命名。有时也替亲朋好友或寺庙看风水,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旅行途中的盘缠和住宿问题,特别是在他生命的{zh1}五年除外游历时候,替别人看风水的活动明显很多。
对风水学说横流倒背、出口成章
以前总有一个担心和疑惑,中国文化经过xx的十年浩劫,会被xx毁灭,包含风水的文化。见到陈益峰师傅后,所有的疑虑烟消云散了。
陈师傅对风水传统理论研究很深入,出口成章,顺手就来,对龙脉、砂水、点穴、立向、城市规划、建筑风水等等理论都是烂熟于心,很多很多的风水理论不断的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我们从下午三点一直聊到晚上十点。他对风水典籍演的非常透彻,主要擅长研究杨公风水、玄空风水、金锁玉关、八宅风水等,对《黄帝宅经》、《地理人子须知》、《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葬书》、《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灵城精义》、《催官篇》等风水典籍尤其精深。
跟他的谈话,我才感觉,我之前在学校对学习两年的地理风水,全是皮毛,全是初级的知识。他给我分析了风水学的源头、风水学如何发展、及其后来xx和峦头学说的分化、到现在门派林立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看待。总之太多太多的专业说法,我{dy}次xxx接触风水地理大家原来是如此平和、如此智慧、如此高深。
对北京城市风水的看法
他说北京地理形势是一个难得的城市格局,其山河形胜,龙脉结作,才贵兼备的地理,决定了它是一个可以主导国家发展的城市。
但是北京背负了太多的历史债务和太多的专家、学者浪漫诗意的情节。这些束缚让他不能凤凰涅槃,不能获得重生。北京与现代都市广州、上海、甚至、香港甚至天津的差距已经到了显而易见的地步了。
北京老城区是古今风水大家都承认的旺运之地。而现在的城市规划的xx废弃了风水的观念,全凭个人观念随性而为。二环内那么兴旺的地段,而今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破旧的四合院,正是这些四合院是学者们所谓的宝贝。
城市的旺地如果没有作为,而选择边角衰地大量盖房,城市是不可能有大发展的。经云“星显耀福且寿,凶星崇高多灾侵”。明清时代北京的老商业区主要集中在鼓楼大街周围、前门大街,东西、西四等等附近,这些地方自古来就是商业旺地。而这些旺地的闲置,导致了北京的城市发展举步维艰。
风水地理学家少有老人
陈师傅建议如果有志于风水研究必需趁早,因为风水大家没有老人。我们印象风水大家都是70多岁的老头子,花白胡须,其实这是不合乎现实和历史的。
风水学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智力。有志于学习风水的人,应该早些努力,{zh0}的时间是15岁到28岁之间。史上多数风水大家都是30岁之前成名的。40来岁、50来岁的人知识接受能力弱,精通风水技术是很难的。
杨筠松是唐代堪舆大师,杨筠松一生活了59岁,39岁出携风水xx出长安,意味着39岁之前做到国师,就已经是风水大家了。
曾文辿只活了63岁。26岁遇到杨筠松,学习风水之法,成一代风水大家。
沈竹礽,享年57岁,二十六岁的沈竹礽与姻亲胡伯安到无锡,拜访xx玄空风水大师章仲山之后人,后成一代风水大家。
蒋大鸿20多岁成名,他是明朝末年地理大家, 18岁时,随海内大儒陈子龙习诗词,擅长风水地理之术。
在依依不舍的情节中,我的向陈老师告别。希望年底地理考察行程还能够亲眼向陈老师请教风水术。
——地理学博士刘8亮北京拜访游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