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涂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从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 化遗址中发现的朱漆木碗和朱漆筒至今,已经走过了7000年辉煌的历程。在历史上,漆艺不仅 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中国人从出生 时的浴盆到离世时的棺椁,都离不开漆艺。
本文追溯的,便是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中国漆艺。 舜做食器,禹做祭器 ——新石器时期艺术涂料 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树并运用漆树的汁液进行髹涂器物的国家,在战国文献 中就有舜作食器、禹做祭器的记载。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期黄帝五世时 的木胎圈足碗,距今已有7千多年,木碗内外髹涂朱漆,是迄今为止发现早的漆器。《韩非子?十 过》篇记:“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黑其上,输之于宫 。以为食器,诸侯以为xx,国之不服者十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舜帝时期不惜砍伐大片山 林,大量制作漆木食具,以华美轻便的木胎漆碗、漆杯、漆盘、漆筷等取代尧帝时期的土簋、 土硎。虽说舜帝的这种不惜砍伐山林,用大量木料做食器,然后进行漆髹的做法,有xx和儧越 旧制之举,引起了十三国诸侯的强烈不满,但不可否认,器之布漆,自舜始也。舜以木髹漆作食 器的举动,打破了茹毛饮血年代简朴的风尚,促进了天下漆器工艺比美之风的盛行,推动了漆器 制作工艺的发展,为日后“千文万华”的漆工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禹做国君后,漆工艺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以漆器做的祭器、帷幔、席 几及酒杯、勺子上都有彩绘,连供奉祖先的酒樽和俎案上也有髹漆装饰。《韩非子?十过》记 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黑漆其外,而朱漆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 ,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可见当时也引起诸侯们的不满。禹的艺术情 趣更高于尧、舜,所制漆大都以黑漆髹涂其外、朱漆绘饰其内为特征。禹开启了以漆器为祭器 和随葬品的风俗,从此以后,列国诸侯们从不满到顺从,以至发展到无不以拥有精美的漆器为自 豪,并以漆器作为祭奠祖先的祭器、随葬品、饮器,争奇斗艳。我们从商周、战国、秦汉墓葬 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随葬漆器中可了解到禹当时以漆器做祭器、随葬品的空前规模,及禹的 漆器对后世的影响。 禹以漆器作祭器,虽然“此弥侈唉,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但同舜帝一样,也极大地推动了漆器 工艺的进步,使其经过商、周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广泛普及和全面提升。 器型多样,新颖别致 ——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涂料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漆器以其xx生漆不变的光泽,明快、富丽的色彩,装饰 纹样的随意、自由,加之胎型的丰富、多样,博受社会各阶层的青睐,形成了漆器工艺制作前所 未有的发展和青铜器工艺制作渐渐萎缩的格局。战国是我国漆工艺史上{dy}次繁荣时期,且经 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西汉。我们从大量春秋战国墓葬出土的文物中看到,这一时期的漆器已不 同于新石器时期(主要是食器或祭器),也不同于商周时期(限于车马器、礼器、棺板、食器等 ),其品种很多,使用范围也已很广,除了前面出现的内容外,涌现了大量生活用具如觞、羽、豆 、盒、盘、奁、鉴等小型器具,几、案、榻、床等较大器具。另外还有乐器如瑟、钟鼓架等, 兵器如弓、箭、盾、矛等。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制作工艺与装饰手法较之商周时期有了 很大进步。这一时期的漆器装饰种类、胎型样式非常丰富,其中,以1957年先后在河南信阳长 台关出土的战国时期大型木椁楚墓、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以及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 乙墓的漆器为数量最多、种类最丰。这些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器多达200余种,大体可分为七大 类: 1、祭器与酒具:彩绘耳杯、彩绘豆、耳杯豆、彩绘木俎、木勺、彩绘奁等。 2、日用家具:床榻、木枕、扇把、漆几、彩绘漆案、彩绘凭几等。 3、日用器具:彩绘木匜、彩绘铜镜、彩绘文具箱、刻刀、木锯等把柄上的漆绘及彩绘漆片和 彩绘鼓架伏虎。 4、乐器及相关器具:乐舞狩猎彩绘纹饰、大型木漆瑟、编钟锤与大小鼓的彩绘漆片和彩绘鼓 架伏虎。 5、木雕漆饰类:金银彩绘木俑、金银彩绘镇墓兽等随葬品。 6、车马彩绘漆饰:竹木制的车马盖、车栏、雕镂嵌金片当颅(架车、马首)等。 7、金银彩绘棺板等。 通过这些出土的漆器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使用更为普通,漆器的工艺制作也更为讲 究,显然在商周原有的基础上跨进了一大步。 战国时期的漆器在胎形的材料上多种多样,有木胎、薄木加裱布的胎骨、夹纻胎、皮胎等,其 图案纹样则更显内容丰富,人物、走兽、草木、花鸟等,以及表现狩猎等生活场景的,应有尽有 。画面内容生动活泼,描写趋于写实,线条流利,结构新颖,颇有装饰风格。漆艺工艺归纳起来 主要有:描绘、雕花、针刻、银扣、描金、银彩绘和铜器装饰等。 丰富多彩、规模宏大 ——秦汉时期的漆器 秦朝是中国{dy}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这无疑对中国的历 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秦灭则汉起,社会相对稳定,人们“休养生息”,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从而带来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秦汉文化,显然受到战国时期的启迪。漆器工艺不论在胎型 、品种、纹样装饰上,还是在制作技法上,都沿袭了很多战国时期的遗风,又加以工艺改进,并 扩大了生产规模。秦代漆器的造型大方美观,往往以用途的不同而分类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 如同为酒器的卮、樽、扁壶,造型不尽相同,各具特色。秦代时期的漆器纹样式种类纷繁,有动 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象纹样、几何纹样等,各种纹样的线条生动优美、回旋曲折,流利 奔放、刚劲有力。纹样多为在黑地上用褐、红彩漆描绘制作。秦代时期的漆器胎骨种类在战 国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更多的是薄木胎的运用。 汉代漆器工艺在继承战国和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可谓是我国漆艺的黄金期,数量之多,品 种之全,工艺之精,产地之广,前所未有。据考查,汉代已有很完善的漆器生产的分工与管理制 度,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多记有详细年代、制作地点、工官姓名、作者分工名称及其他铭文,漆 器制作的分工颇为具体,都有各工种的工名,如:素工、髹工、画工、上工、清工、造工、供工 等。汉代可以说是漆工艺时代的黄金时期,当时,拥有精美的漆器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封建 上层的达官贵人为了满足生活享受的需要,不惜以大量人力、财力制作漆器。《盐铁论?散不 足》记载“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可见当时漆艺文化之规模。汉代漆器的主 要器形在继承了战国时代所创造的夹纻以外,品种更加多样化、更加轻巧精美,由于夹纻胎相 比木质胎更适合造型的多样化,因此它更受青睐,制作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准。汉代漆器的装饰 技法,除一般沿用战国时代最盛行的描绘和针刻外,还有这样几种装饰技法:(1)金箔片贴花技 法;(2)银箔薄片镶嵌装饰技法;(3)彩绘与金银,釦结合的装饰技法;(4)堆漆装饰技法。汉代漆 器的主要纹样: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纹、棱格纹和飞禽走兽辟邪等为主。汉代漆器的色彩 一般多为黑、红两色,也用朱、青,或朱、金彩绘,单纯强烈,整体大方。漆器描绘的内容多为 孝子故事和神仙羽人,并常常配以鸟兽在流云中作奔驰之状。最能反映汉代漆器的髹饰水平的 应属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器,从款式、器形、髹饰来看,无不体现汉代漆器规模之 大与制作之精英。 汉以后至三国时期的漆器,只有东汉早期(今扬州一带)墓出土的比较精美,此后出土的漆器不 仅数量剧减,质量也明显下降。 继承创新、精益求精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漆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考究、技法也很多样,曹操在《上杂物疏》中列举过许多漆器,如 纯银参镂带漆画书案、纯银参带台砚、漆画韦枕、银镂漆匣等不下20件。所谓银参镂带应当 就是镶银釦和嵌银箔花纹漆器,而韦枕则是皮胎漆器。 两晋南北朝时期夹纻胎的兴起,缘于佛教的盛行,大造佛像,供人膜拜,逢节日还要抬着它出行 ,于是髹漆工艺又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体型巨大而分量很轻的夹纻像就是从夹纻胎器发展 而来的。不过要做出体形、面容及衣折等,技术要求很高,{zh1}还须在胎骨之上精心堆塑,才能 使眉目清晰、仪容美好。新的要求促使堆漆技法进一步提高。晋代名艺术家戴逵、戴颙父子 就是以善造夹纻佛像载名史册的。艺术家与漆工的结合推动了漆工艺的发展。在两晋南北朝 时期漆器的地涂漆有了新的突破,已不仅只有黑漆、朱漆,如禹作食器朱染其内,或战国和汉代 的漆器以黑漆作地,而是用一种较为深沉的绿色漆,把它作为漆器的底色,给一统天下的只用黑 、红漆作底漆的漆器,注入了生机,丰富了漆器的色彩。据传,当时这种绿沉漆使用面很广,小 到毛笔杆,大到建筑物,都用它来涂饰。据《笔径》记载,晋王羲之,就十分喜爱朋友赠送的镂 管和绿沉漆竹管毛笔,用了多年,他认为笔杆不一定要用金银珠宝雕琢才算贵重。另外,在两晋 南北朝时期,金银镶嵌和斑漆的装饰手法亦有近一步 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的时期,唐朝的进步文明可列为当时的世界 高峰。唐代进步文明的{zd0}特点是“兼收并蓄”,工艺美术的发展也不例外,漆器和陶瓷、金属 器、玉器、丝绸、染织、金属铸造等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唐代漆器最突出的成就便是工艺技 术上的进步。唐代时期最华丽而又盛行的一种漆器装饰手法叫金银“平脱”,它是一种髹漆工艺 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独特装饰手法,在日本被称为“平纹”。此法上承汉代嵌金银箔花纹的技法 ,所谓金银“平脱”,即使嵌于漆胎上的金银片经过全面髹涂,打磨后显露金银花纹,使嵌于漆胎 上的金银片和漆膜层xx平整一致,再推光处理,成为品质精美、华丽内敛的平脱漆器。 另外,唐代还发明了雕漆工艺,又称剔红或雕红漆。唐以前的漆器装饰法,一般是在完成了的漆 器面上进行描绘,或加以其他种种装饰的。雕红漆做法则xx不同,即把漆器素胎略作加工后 ,即髹涂朱红漆数十道,器物大者髹漆就需要更多层次,甚至达到一二百道的。除髹涂朱红漆外 还可以髹涂其他漆色,髹黄色漆叫剔黄,髹黑色漆叫剔黑,髹绿色漆叫剔绿,髹几种不同漆色层 次的叫剔彩。髹涂达到所需要的厚度,便可雕刻各种花纹,有如单色浮雕的效果。其底子亦由 不同的颜色雕刻显出。这是把后层的漆色通过雕刻显现的一种装饰法,同一般漆器的效果xx 两样,非常精美,是高级的漆器工艺品。 由于佛教的盛行,唐代的夹纻造像在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水平也大 大提高。 朴实无华、精美xx ——宋元明清时期的漆艺 宋代不仅延续了唐代的漆器制作艺术,而且官府还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造御用漆器和大力 普及发展民间漆器制作工艺。据记载,宋代漆器制造已逐渐专门化,漆器制造的数量、规模及 工艺均有很大提高,漆器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南宋在临安建立政权以后,手工业生产随着大 量技术工人的南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前一时期。南宋时期对漆器 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漆器工艺制作更加精致。这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出土实物 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宋代漆器最有特点的是朴质无华的色漆,又称无纹漆器,或素髹漆 器。宋代一色漆器多为日用器物,在宋代,漆器的审美如同其他手工艺一样,追求朴质无华,大 度简约。宋代的漆器虽无华丽的纹饰,但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造型美观大方。宋代漆器很多都 以薄木做胎,即将木片裁成条,浸水加热,弯曲成圈,再烘干定型,{zh1}一圈圈累叠胶粘成形。经 多次刮灰和髹涂底漆打磨后,即制成一件薄、轻和不易变形的漆器胎型。这在漆工艺上是一种 进步,此法一直沿用至后世。宋代漆器的另一个重要品种是漆器的螺钿镶嵌,据杨明对《髹饰 录》螺钿条所注:“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螺钿厚与薄的工艺装饰分先后,从文献记载来 看,南宋时已有薄螺钿的使用而且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古格要论》中记载:“宋朝内府中物 及旧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其中所谓“铜线”是镶嵌金银线来做花卉的枝梗,这种方 法既装饰了花纹图案,又起到了加固螺钿花纹的作用,使其不易脱落。至南宋时期,薄螺钿已流 行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薄螺钿流行之后,厚螺钿仍然大量制作,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宋代漆 器的另一装饰工艺是雕漆,分别为剔犀、剔红、剔黑,目前知道最早的剔犀实例是从南宋墓中 发掘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江苏武进南宋墓中发现的三件戗金漆器,不仅改变了过去认 为宋代漆器多一色而不施装饰的看法,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戗金与斑纹结合的早期做法。 元代时期的漆器品种多样,浙江的嘉兴是漆器的生产中心,名匠辈出,技艺高超,元代漆器有实 物传世而且水平很高的是螺钿、戗金与雕漆,《古格要论》后补“螺钿”条记:“元代时富家,不 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细,可爱”,足见当时的时尚。元代漆器中最为突出的是雕漆,而有史记 载的漆艺制作者张成和杨茂,便是雕漆杰出的代表。安徽省博物馆现藏有“‘张成造’云纹剔犀 盒”,形制古朴,漆质坚良,静穆淳厚。 明清时代的手工业制作者的自由程度要大于元代,手工艺创作空间更加宽泛,漆工艺也有进一 步的发展,漆器的髹饰品种更加多样化,工艺技术更加精良。漆器生产机构有官办的果园厂、 造办处,也有民办的作坊,如明末扬州江千里、清朝福州沈绍安等。明清形成了漆艺生产新的 高潮。从中国漆艺史看,战国是漆器前一个重大发展期,而明朝则是漆器后一个重大发展期。 《髹饰录》序中作了很好的概括:“今工之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之始 ,制者殊多,是为新式。于此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 特别要提到的是,《髹饰录》一书是目前{wy}一部留传下来的较为完整的总结漆工艺技法的专 著,是明代隆庆年间杰出漆工黄大成所著,他总结了自己和前人的漆艺经验,完整地记叙了髹漆 的方方面面。此书在明代天启五年,由另一漆工杨明,为之撰写序言并逐条加注,致使内容更为 详实、丰富。 自元代以后,明清时期的雕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明早期的雕漆特点是图案纹样饱满、漆 质细腻、色泽蕴亮、刀发娴熟、推光圆润。明代中期的雕漆,其主要特征是雕法的变化,雕漆 作品中出现了棱角和刀工的痕迹,纹饰轮廓多采用垂直刀法,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呈多样化,图案 更讲究点、线、面结合的构成关系,雕漆的髹涂层色彩丰富,且以多种色彩反复髹涂。明朝晚 期的雕漆特点,刀法更趋繁密,图案更趋严谨,表现内容大多是花草纹饰,但有严谨有余,大气不 足之感。 清代的漆器制造业相比明代更为繁荣,其制作规模也更大,工艺技法也有所发展,并逐渐形成地 方特色,在描金、剔犀、犀皮、螺细、款彩、镶嵌、百宝嵌、戗金、彩绘等方面几近登峰造极 。此种局面,到了清乾隆年间,尤其突出。 清代的漆器作品,虽然在技艺上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可谓无以伦比,但清代漆器的特点如同其他 工艺品一样,工匠们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致使漆器作品工艺趋于繁复、纹样显得刻 板。漆器作品往往以精雕细凿达到无可逾越的极限为{zg}境界而被视为上品、{jp}。致使有 些作品陷于造作,往往弄巧成拙、画蛇添足。清道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化 、经济发展均受到遏止,漆器制造和其他工艺一样走向衰退。20世纪50年代以后,漆器的设计 与生产走出低谷,重新开始遍布全国,在继承传统漆艺基础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纵观华夏七千年的源远历史,清晰可见我国漆工艺发展的辉煌历程。它的发展并没有因时代变 迁、风云变幻而停止或中断。先辈通过对传统漆艺的借鉴来提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尝 试拓展,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