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堪称化肥“{dy}熊”
近期湿铵出厂价跌破了300元/吨,其价格创下10年{zd1}。湿铵含氮量23.5%,尿素含氮量46.4%,从含氮量看,2吨氯化铵相当于1吨尿素,对应的尿素价格仅为600元/吨,其价格xx背离了价值。存在即是合理,氯化铵成为“熊”冠化肥的品种自有其内在的逻辑。
    在2012年之前,氯化铵(联碱的副产品)一直处身牛市,其疯狂在2011年达到顶峰。当年两元素肥出口达到395万吨,直接出口的氯化铵数量也达到了 50万吨。在出口的拉动下,其{zg}价格涨到了1000元/吨以上,使得联碱对氨碱在效益上占有{jd1}优势,从而刺激了联碱产能的快速增长。到2013年底,国内联碱的产能达到了1500万吨以上。
在联碱产能不断扩大的时候,氯化铵的出口和国内需求却在下降。
中国氯化铵的直接出口一直稳定在7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为马来西亚,占出口量的60%以上,可以说直接出口的潜力不大。
    通过氮磷二元素肥间接出口是氯化铵出口最有潜力的出口渠道,但2011年中国出口了大量质量低劣的两元素肥,在国际上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堵塞了这个品种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2012年后,其它化肥产品关税的下降也抵消了二元素肥出口的价格优势,造成出口快速下降。2012年二元素肥的出口量为85万吨,2013年仅为55万吨。
国内氯化铵的需求也出现了下降。高氮肥和高含量复合肥正在替代45%含量以下的复合肥,造成在复合肥中氯化铵用量的下降和尿素用量的上升。当一炮轰成为用肥的主流时,即使市场上出现了以氯化铵为主要原料的复合氮肥来替代尿素的直接农用,也无法改变氯化铵用量下降的命运。
   正是在需求下降和产能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氯化铵成为了化肥市场表现最差的一个品种。那么氯化铵有没有反弹的机会呢?可能短期看不到。
    首先,从竞争主体的行为方式看,一方面,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是通过高负债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旦企业停产,债主(可能是银行)就会找上门,加速企业的倒闭,因此即使低于制造成本,企业也不敢轻易停产;另一方面,国企和上市公司更多地是注重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是中国企业竞争所遵从的逻辑,也是身不由自的逻辑,因此价格竞争毫无底线。
    其次,从现金流看, 虽然联碱企业大幅亏损,但得益于联碱的主要原料煤炭和盐的大量赊销,延缓了企业现金流衰竭的速度,形成了企业暂时“赔不死”的局面。
    尤其糟糕的是氯化铵目前有大量的社会库存,即使联碱企业大幅减产,也很难在短期之内消化这部分库存。
综上,在需求下降,社会库存高企,企业减产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氯化铵价格再创新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个人观点  请勿全信)
(作者:吕海波     责任编辑:YanBO)
郑重声明:资讯 【氯化铵堪称化肥“{dy}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