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外节能轻钢住宅

 

所谓钢结构住宅,是指用钢结构做承重,用环保、轻体、节能材料做围护结构的住宅。从建筑高度上讲,钢结构住宅大体可分为低层(3层以下,包括别墅和联排别墅)、多层、小高层(612层)和高层(12层以上)等。其实,钢结构住宅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就开始推广。由于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木材短缺等因素,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正积极推动中低层轻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日本和欧洲甚至还提出用钢结构建筑来储备钢铁资源。

据资料显示,美国是最早采用钢框架结构建造住宅的国家和地区之一,鉴于经济性、安全性能(抗震、防火)以及耐久性能的综合考虑,越来越多的房屋开发商转而经营轻钢结构住宅,轻钢结构住宅的价值很快得到普遍认可。轻钢结构在美国发展最快,1965年轻钢结构在美国仅占建筑市场15%1990年就上升到53%,而到1993年则已上升至68%,到2000年已经上升至75%。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以及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bfb}。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租赁化非常发达,商品化程度达到40%。在美国,采用该体系建造的房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5,000栋住宅,剧增为2000年的325,000栋。因此,这种轻型钢结构己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

瑞典是世界上钢结构住宅最发达的国家,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美国、法国等国家,钢结构住宅占到全部住宅建设比例的40%左右,这些国家有政府主导实施,并由行业组织牵头,研究开发了一整套成熟的钢结构住宅设计、建造、产品配套体系及工艺,已经到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低层轻钢住宅作为主流住宅产品,在欧美等国经过几十年发展改进,已具备非常完善的技术生产体系和丰富的配套产品体系。如澳大利亚早已将采用G550高强钢建造的轻钢龙骨作为承重体系,应用于住宅建造,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在不降低结构可靠性及安全度的前提下,可以节约钢材用量30%。要将这种体系引进国内,首先要和我国国内的行业技术规程相配套,同时尽量把使用的产品国产化,以降低造价。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还在提出了快速安装预制住宅的概念,但由于市场尚未成熟,并未得到很好发展。到了1987年,高强度冷弯薄壁钢结构出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联合规《AS/NZS4600冷弯成型结构钢规范》于1996年发布实施。这种钢材承载力高,与相同承载力的木材相比,只是木材的1/3重,表面经镀锌处理,在免大修的情况下,耐久性可达75年。在澳大利亚,每年约建造6亿美元的轻钢龙骨独立式住宅120,000栋,约占澳大利亚所有建筑业务产值的24%

钢结构住宅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这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让世界惊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地震牵动国人,缅甸强震接踵而至。地震灾害让钢结构住宅价值凸显。中国汶川“5·12”地震与“3·11”日本地震相比,中国、日本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相差悬殊。撇开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建筑界人士认为,住宅结构的不同也是伤亡人数差距悬殊的因素之一。日本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因此钢结构住宅的普及率极高,公共建筑中学校的抗震能力达到10级,普通居民住宅也能够抵御7级以上地震。实践证明,日本钢结构建筑对减缓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结构建筑自重轻,其优异的抗震能力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有专家指出,从地震引发印度洋大海啸的2004年开始,地球再次进入地震活跃期。仅2010年,全球就记录到287级以上地震。按照地震活跃期持续10年以上的规律,近几年地球仍处在地震多发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刻不容缓。

反观我国现有的住宅建筑中,钢结构所占比例不足1%,公众对钢结构住宅的概念还很模糊。在5·12大地震发生后,曾有多名建筑专家呼吁,在灾后重建阶段,政府应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除抗震效果好外,钢结构住宅施工速度快,能够隔音、隔热,可循环利用。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业,结合保温隔热、废旧利用的新型墙体建材开发,能够达到节能省地的目标。审视这些年地震带来的教训,改变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直面的重大问题。毋庸置疑,推广钢结构住宅是对生命的庇护与尊重。我国钢结构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日渐完善,在黏土砖被禁用以及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建设钢结构住宅恰逢其时。

 

郑重声明:资讯 【解读国外节能轻钢住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