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绝缘子,大家都认为很简单,不需要什么技术。因此一看到复合绝缘子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马上相关的厂家在全国就铺天盖地的出现了,复合绝缘子厂家许多企业连一个技术人员也没有,更不用说懂得有关绝缘子的电气特征了。当然,这不能怪他们,因为复合绝缘子看起来的确很简单,就是环氧玻璃钢棒、硅橡胶伞盘加上两端的金属端头,不折不扣的三大件,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想办法把硅橡胶伞盘压在芯棒(环氧玻璃钢棒的简称)上,再想办法把两端的端头固定在芯棒上,一支绝缘子就算完成了。如果企业只是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全国内能有一席之地更是困难。因为要把绝缘子做到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现在有一本时髦的书叫做《细节成就伟大》,但是要弄清楚绝缘子的细节,谈何容易!根据我的体会,寻找细节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太急于求成,需要积累,需要沉淀,需要一番抽丝剥茧的清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到绝缘子的本质,才能发现绝缘子不是三大件简单的组合,而是有着无限需要研究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掌握了,才能与传统的玻璃绝缘子与众不同,才能有自己的创新和风格,才能超凡脱俗。
一般而言,要想在绝缘子领域在国内甚至在国外占据{lx1}优势,需要有以下的条件:
1.要有深厚的高电压技术和设备的专门知识。 为了设计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而又工作可靠的绝缘子,首先必须掌握各类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气物理性能,特别是在强电场中的击穿特性及其规律尤为重要。其次,绝缘子的破坏决定于作用在它之上的电场强度,在满足电气设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设法改善绝缘结构,使电场分布尽可能均匀。此外,还可以改进工艺以提高绝缘强度。{zh1}还应该设计出一些好的试验方法,对绝缘子进行预防性检查,防患于未然。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要有深厚的高电压技术和设备的专门知识。
2.要对绝缘子中的电磁场分布具有深刻的领悟 国内外生产高压绝缘子的企业有许多,但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掌握和确定高压绝缘子中的电磁场分布是关系到产品优劣的极其重要的一环。由于电磁场在绝缘子中的分布看不见,摸不着,要较好地掌握它,需要有较深的数学和高电压专业的功底,同时还要有对应用设计软件的充分的掌握和熟练的运用,否则是体会不到其精髓的,也不可能对产品有所创新,只能依葫芦画瓢,目前绝大多数的绝缘子厂家就是处于这种状态。
3.要对自然科学知识有广泛的掌握 绝缘子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又由于绝缘子长期工作在户外,因此还需要有良好的耐冷热急变的能力,需要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而且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对绝缘子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因此粗看起来绝缘子仿佛并不起眼,而实际上牵涉到电力机械、工程材料、高分子化学、固体物理等多种学科,做容易做好极难。
4.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研制开发出真正具有创新思想的新产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进行绝缘子设计时,需要掌握设备的整体要求和它的工作条件,需要全面分析电、磁、机械、热、老化以及其它有关方面的要求。在这当中,生产实践的经验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环节,根据我的体会,许多理论的应用,许多创新的点子以及许多细节用的改进都是在生产实践中迸发出来的。此外,要开发出新型的绝缘子,需要掌握绝缘子各部分承受的电压波形及其幅值,相应的力学负荷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这些光靠理论分析是不够的,最终要靠实验,要靠实践,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设计出绝缘子的结构尺寸,才能跳出传统绝缘子的条条框框。
5.要具有从国外获得绝缘子{zx1}资料的能力 国外是绝缘子的发源地,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生产和运行经验。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复合绝缘子厂家要虚心地向国外的同行学习。
6.要有领导国内外复合绝缘子的新潮流、做国内外复合绝缘子的领域的xxx的雄心壮志 在电力设备中,发电机是电源建设的主角,变压器及开关设备是输变电工程的重要设备,这些产品设备庞大,零件众多,需要高标准的生产工装和检测设备。在这些领域,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生产样机可以,规模化生产就不行了。相比之下,复合绝缘子仿佛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但恰好它是小东西,所以结构不会非常复杂,因此不需要{jd0}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技术等,即在这方面,我国的硬件水平足以与国外持平,余下就是如何发挥中国人的智明才智了,而在这方面我们绝不比外国人差。 多年来,本人一直在关注国外有关复合绝缘子的专利文献,查阅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瑞典、加拿大以及中国的几百份专利,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跳不出传统的框框,因此造成了复合绝缘子多年来结构的一贯性,国内外的产品都是一个面孔,难道复合绝缘子的结构就是现在这样一个面孔,难道复合绝缘子现有结构就是天衣无缝的吗?本人追求的是在复合绝缘子领域实现用户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全作地发展{lx1}的核心技术,用{zy1}的产品,可靠的质量和有效的服务自立于世界列强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