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技术- jiajingxia@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

马铃薯栽培技术

(一)选地

1、马铃薯喜土层深厚、疏松的微酸性(pH=6.5左右)土壤,这种土壤不利于疮痂病的发生,而有利于马铃薯根系在土壤中纵深发展、强大的根系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植株生长繁茂,结薯多、块茎大,是高产优质的基础。

2、土壤必须具有旱时能灌,涝时能排水的能力;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植株中有90%的水分,块茎(薯块)中也有80%的水分。如果结薯期间缺水,不仅大幅度减产,正在膨大的块茎就会停止生长。以后再浇水或降雨,会出现二次生长,形成畸形薯,降低质量。

土壤水分过多,如不能及时排除,能引起块茎的皮孔外翻,薯皮粗糙,易感xx病害,造成薯块腐烂。

(二)施肥

1、马铃薯需肥特点:马铃薯是需钾作物,吸收的钾素最多,氮素次之,吸收的磷素最少。根据试验,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5公斤,磷2公斤,钾11公斤,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应为1:0.5:2。施肥种类和数量可根据土壤肥力确定,做到配方施肥。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5%以上时,则示土壤肥力较好,如低于3%,应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以改善土壤肥力。

3、肥培土壤:农家肥不仅含有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氮磷钾,还含有马铃薯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有益微生物。有机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矿质化,既能供给马铃薯生长需要的营养,又能使土壤肥沃,还可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增加透气性,有利于块茎膨大,高产。农家肥(有机肥)可在播种前,均匀撒于地面上,旋耕入土,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和,起到肥培土壤的作用。

(三)播前催芽(如芽眼已经萌动,则不需要催芽)

1、催芽的作用:催芽可缩短马铃薯出苗时间,同时可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比不催芽的增产15%~20%;催芽还可淘汰不出芽的病薯、或纤细芽的退化薯,保证出苗整齐,达到苗全、苗壮。

2、整薯催芽:可减少病害传播和烂种。待催出芽后,对50克以上的种薯进行切块;小于50克的整薯播种。

3、催芽时间:播种前20~30天,催芽时间早晚应根据种薯的休眠情况确定。

4、催芽温度:20℃左右为宜,温度太低,催芽时间延长;温度太高,出芽虽快,但易引起芽子徒长,芽子纤细。

5、催芽标准:芽长0.5~1厘米,为避免播种伤芽,应将催出芽的种薯放在屋内散射光下炼芽,芽子变绿后,再播种。

6、催芽剂使用浓度及方法:如种薯已过了休眠期(3个半月以上),则不需要用赤霉素处理,可将种薯放于20~25℃条件下,见光催芽,可催出短的粗壮芽。

如块茎未过休眠期,可进行催芽。一般用赤霉素催芽,整薯的浓度为5ppm,切块浓度为1ppm。配制赤霉素溶液时,先用少许酒精溶解,然后加水,配成100倍母液,装于瓶中备用。催芽时,根据种薯数量,取相应母液稀释100倍,处理种薯5~10分钟,滤去种薯上多余的赤霉素液体,催芽处的底部铺上稻草(避免在水泥地上催芽),将处理过的种薯排3~4层,上盖草苫或稻草保持黑暗,进行催芽。催芽温度适宜时,5~7天检查一次,将出芽的薯块轻轻取出,放于屋内散射光处炼芽,待芽子变绿后再播种,可减少芽子的损伤。

(四)播种与密度

1、种薯与切块

(1)小于50克的种薯不切块,用整薯播种。

(2)大于50克的种薯催芽后切块。在保证种薯质量的前提下,切块一般不应小于30克,切块大小与产量关系很大,在切块的一定大度范围内,切块愈大,则产量愈高。切块较大时,播种后,抗不良环境(旱、涝、病虫害)的能力强;切块大,出的茎数多在1个以上,茎多,则结薯多,产量高。

(3)切块方法:切块时,尽量带顶芽,50克的种薯,可自顶部纵切为二, 50克以上的大薯,应自基部顺螺旋状芽眼向顶部切块,到顶部时,纵切3~4块。

2、播种期的确定:确定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种薯的生理年龄、商品薯的用途、以及市场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是根据当地晚霜期前30天确定为播种期。

3、播种与密度

(1)播种方法:一般是按行距平地开浅沟,开沟后施化肥,使化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播种,当地下害虫严重时,应结合播种施用杀地下害虫药,覆土厚度示土壤质地与墒情确定,在保证出苗的前提下,覆土不可过厚,以免影响出苗,一般6~8厘米,覆土后起小垄。

(2)播种密度:由于品种、播种方式、生产季节和生产目的等因素决定密度。早熟品种植株较矮,应适当密植,单垄单行播种方式:行距90厘米,株距17厘米,每亩4376株;单垄双行播种方式:垄距100厘米,垄上双行间距为15~20厘米,株距25厘米,双行的种薯成拐子形排列,每亩5336株。

4、适时适量浇水

(1)马铃薯是需水作物,在幼苗期需水较少,只要土壤墒情较好(土壤含水量达50%~60%),则不要浇水,保持土壤中有部分气体,利于根系发育。

2.4.4.2 花期是土豆膨大盛期,是需水较多的时期,此时缺水将严重影响产量,降雨少时,要及时灌溉,土壤含水量应达到70%~80%。如浇水不当或土壤忽干忽湿易使块茎感染疮痂病。

(2)收获前7天停止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块茎表皮木栓化,利于收获和贮藏。

5、中耕培土

出齐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浅培土;马铃薯现蕾或封垄前,培土高度(垄顶至母种)要达到15~20厘米,保证结薯,后培土可避免块茎露出土面,薯皮变绿,品质变劣。

6、防治病虫害。

三、防治虫害

(一)防治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播种时使用毒土,用1%敌百虫3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于播种沟内。或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亩。

苗期如发生虫害,可用40%的辛硫磷或1500倍灌根,每株50~100毫升。

(二)防治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

对蚜虫的直接危害或间接危害,不但影响马铃薯的种薯质量,也降低商品薯的产量和质量。对蚜虫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利用冷凉、多风、多湿、少蚜的自然条件

桃蚜最适取食活动和传播马铃薯Y病毒效率{zg}的气温是25℃;15℃以下的气温,蚜虫繁殖代数大大减少,同时可阻止蚜虫起飞和传播病毒。因此,冷凉条件不适于蚜虫繁殖、取食、迁飞和传毒活动,但这样的条件却非常适于马铃薯生长。多风、风速大有阻止蚜虫起飞和降落的作用,从而减少了蚜虫的传毒几率,因此,种薯基地不应选在避风、蚜虫容易降落、栖息的山坳处。

2、利用空间隔离

根据蚜虫迁飞和传毒距离,马铃薯原种、一级种薯繁殖基地的建设,至少应距马铃薯生产田和其他茄科植物2公里。

3、利用时间隔离

各地可根据有翅蚜虫迁飞、传毒时间,安排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和收获期。如中原二季作区的春马铃薯繁种田,利用保护地栽培,可早于一般大田30天收获,在有翅蚜迁飞到马铃薯田之前已经收获,避开了蚜虫危害和传播病毒,可以生产出较好质量的种薯,用于秋播。

4、忌避有翅蚜传播病毒

用银灰色聚乙烯膜覆盖,可忌避有翅蚜的迁来。由于有翅蚜对银灰色是忌避降落,根据试验,覆银灰色膜的植株比对照可减少迁来蚜虫93%。马铃薯苗期利用银灰色膜可有效阻止有翅蚜降落和传毒活动,但在成株期,马铃薯茎叶覆盖地面,银灰色膜则失去对蚜虫的忌避作用。因此,银灰色膜可用于马铃薯早熟栽培,提早灭秧,生产健康小种薯原种有一定价值。

5、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高巧60%悬浮种衣剂,20~30毫升处理100公斤种薯,兑水1~2升均匀喷洒在100公斤种薯切块上,充分凉干后播种。

(2)沟施药剂:高巧60%悬浮种衣剂,剂量600~900毫升/公顷,在播种时穴施于种薯周围,控蚜残效期达60天。

(3)喷雾杀蚜:可采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艾美乐),剂量75克/公顷;或高效氯氟氰菊酯25克/升水乳剂,1800~2475克/公顷;或柔水通1500倍+虫赛死1500倍或阿耳发特1500倍;或10%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0~22.5克兑水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一般在出齐苗后,进行{dy}次喷药,以后每隔10~20天,根据蚜虫数量喷药一次。为了避免桃蚜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的灭蚜剂。

四、防治病害

(一)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1、晚疫病以预防为主:一旦晚疫病大面积发生,则很难有xx效果。因此,马铃薯生长期要做好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时喷药,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2、晚疫病发生的预预测预报:当48小时内的{zd1}气温不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应及时喷保护剂,如大千、波尔多液等。一旦田间发现xx病株,立即摘掉病叶或拔除病株,就地深埋。同时要立即喷施药剂,{dy}遍要选用内吸xx剂。不同的药剂应交替喷施,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喷施药剂的次数视天气条件确定,一般每隔7天喷药一次,喷3~4次。

3、常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

保护性xx剂有: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代森锰锌类(大生、新万生、喷克等)80%或7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波尔多液类(科博、多宁、必备等)300~400倍液。

xx兼保护性xx剂有: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4、加强栽培管理

加厚培土,以阻止植株上落到土壤的病菌侵染块茎,同时促进多层结薯。

提早杀秧。发病地块的产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用“克无踪”杀秧剂灭秧,并将茎叶运出田外处理,同时晾晒地面后收获,以减少病菌对块茎的侵染。

(二)防治马铃薯白霉病

1、实行轮作换茬,培育无病壮苗;与禾本科作物进行4年或更长时间轮作,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

2、加强田间管理,注重农业措施

开好田间“二沟”,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灌水,以浇灌根际周围为主,切忌大水漫灌;合理套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密闭程度;深翻田土,使菌核不能荫发;田间发现少量病株时应及时摘除病枝、病叶;马铃薯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减少来年菌源。

3、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

4、适期用药保护,控制病害蔓延;防治白霉病的关键一是选择内吸的xx剂效果{zj0},二是施药时期,一定在发病前提早施药防治,{dy}层花序的盛花期施药{zj0}。

    (1)扑海因 50%悬浮剂1 005~1 500克/公顷,兑水300~1005升水,喷雾或滴灌,{dy}次在{dy}层花序的盛花期开时施药,间隔7~10天,进行第2次和第3次施药。

    (2)50%氟啶胺(福帅得)悬浮剂300~495克/公顷,喷雾;盛花期开始喷施,间隔7~10天,进行2~3次喷药。

    (3)甲基托布津 70%可湿性粉剂1800克/公顷,喷雾;盛花期开始喷药;间隔7~10天,进行2~3次施药。

1、增强植株生长势

利用脱毒种薯,采用丰产栽培措施,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适时灌溉,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力。

2、种植抗(耐)病品种。选择具有水平抗性和耐病品种,效果较好。

3、减少侵染菌源。初见病株及时拔除或摘除病叶;收获时避免损伤,减少侵染;收后及时翻地,压埋病菌,减少病源。

4、药剂防治。

(1)发病前开始喷雾施药,可选用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安泰生)1350~1725克/公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80%代森锰锌(大生、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2)初见病斑时,可选用戊唑醇43%悬浮剂(好力克)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阿米西达)50%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3)柔水通1500倍液+鸽哈750倍或耐尔75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4)块茎发生早疫病腐烂时,可用0.3%克菌丹悬浮液、0.1%度菌锡溶液喷施,防治腐烂效果明显。

1、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普通疮痂病xxx的途径。我国通过引种或杂交育种等途径,选育出了许多较抗病的品种,现在正在大面积推广的费乌瑞它(荷兰15)就有良好的抗疮痂病。

2、种植无病种薯

播种带有疮痂病的种薯会显著增加田间发病率,生产和种植无病种薯可大大减少疮痂病的发生。

3、实行合理轮作

大量事实表明,马铃薯连作或轮作周期短,会使疮痂病发病率迅速增加。因此,应避免重茬种植马铃薯,也不宜在前茬易感疮痂病的甜菜、甘蓝、胡萝卜等地块上种植马铃薯。为减少疮痂病的危害,应实行马铃薯与谷类作物4~5年的轮作。

4、加强栽培管理

在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阶段维持较高的土壤湿度,避免土壤干湿不均,确保马铃薯有良好的生长势,可显著减少疮痂病的发病率。

5、药剂防治

(1)柔水通1000倍+金纳海125倍+鸽哈125倍+菲范100倍+斯德考普600倍浸种马铃薯种薯。

(2)播前沟施40%五氯硝基苯毒土:22.5~37.5千克/公顷,拌细土50~100千克配成毒土。

防治镰刀菌萎蔫病和干腐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药剂处理种薯可有效防止其感染和病害传播,切块的种薯可用10%百菌清粉剂拌种。

2、污染的土壤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4年轮作,不要与草莓、番茄、辣椒、茄子轮作。

3、避免用发生过镰刀菌萎蔫病的地块生产的种薯。

4、在收获和分选时,汰除感病块茎或带有伤口的块茎,田间不要遗留病薯,贮藏前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堆放3天,降低薯块中的温度,可减少发病。

5、贮藏期间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必要时用烟雾剂xx,防治病菌向邻近块茎浸染。

6、品种之间对病害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可选用抗病品

郑重声明:资讯 【马铃薯栽培技术- jiajingxia@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