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事业方兴未艾——全省夏季积肥现场会综述-辽宁日报彭淑芬-搜狐博客

    日前记者参加了辽宁省农业厅召开的全省夏季积肥现场会,从方方面面得到的反馈信息证实,虽然今年我省又遇到了严重旱灾,许多地区春播大田作物已减产或绝收,但全省农业战线人气指数仍呈上升状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仍千方百计采取一切措施,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力争将旱灾所带来的损失减少到{zd1}程度。眼下,一场红红火火的夏季积肥热潮更证明了这一点。

    入夏以来,北宁市积造有机肥持续升温。截至6月底,这个市已备积肥土80万方,压绿肥24万方,造圈肥85万方,堆秸秆肥13万方,为今明两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盘锦市的“沃土工程”更是搞得有声有色。为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该市以科技为先导,将土壤改良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其中,太平农场的水稻留高茬“万亩方田”示范区、大荒农场的积造农肥和养黄牛积肥示范区、高升镇的玉米根茬粉碎“千亩方”示范区都有了新的发展。该市还抓住雨季的有利时机,建立了20个有机肥示范区。开原市有耕地105万亩,有机肥总量已达515万立方米,平均亩施农家肥5. 2立方米,在全省xxxx。今年这个市又加大了大造农积肥的工作力度,在政策制定、财政支出、机动地承包和干部考核等方面都竭力向推广有机肥方面倾斜。还有像灯塔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县市也创造了许多夏季积肥的好经验。

    积造有机肥为何持续升温?许多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已逐步认识到,农业提档升级出路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精品农业”,向市场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而增施有机肥则是xxx的途径之一。北宁市大屯乡冯屯村的农民算了一笔账:用压绿肥的韭菜可比施化肥的韭菜每亩多卖300—500元,而且市场销路特好。马四村是有名的葡萄专业村,这个村利用葡萄越冬覆盖物玉米秸秆搞酵素菌堆肥每亩增收300多元,xx一项全村就增收近百万元。有机肥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有些地方的农民干脆干起了“积肥、造肥、卖肥”的行当。目前全省已涌现出不少类似北宁市的有机肥交易市场。

    据悉,有机肥事业在我省正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现在,平均每年全省有机肥总量已达到1.9亿立方米,比“八五”增加5%;省市财政部门也加大了对有机肥的扶持力度。目前,全省有机肥料积造施用已突破了传统的农家肥、土杂肥积造方式,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翻压绿肥、水生绿肥、沼气和稻田养蟹等行之有效的培肥养地做法已在许多地方形成规模。全省还建立了50多家有机肥加工厂,年生产有机肥16万吨,这些都代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谈到有机肥的问题时,省土肥总站站长王巍认为,目前我省有机肥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还满足不了农业第二次飞跃的要求。一是按照《辽宁省农业发展“十五”计划》要求,全省有机肥需求总量至少要达到21880立方米,也就是说目前我省每年还缺2880立方米;二是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各地财政紧张,有机肥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甚至有的地区根本就没有这笔财政预算,使得一些地方有机肥工作举步维艰;其次是有机肥资源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使得有机肥工作一直存在着“有效养分低、体积大,劳动效率低、强度大,无害化程度低、污染大”的“三低三高”问题。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起重视这个问题,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物质保证。所以,当务之急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有机肥工作在强化我省农业基础地位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我省下一步的有机肥工作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省农业厅副厅长陶承光从农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几点思路。陶承光说,有机肥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大力增加有机肥料投入,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dy},要用发展社会产业的力量和手段,开发利用有机肥料资源。随着农副产品越来越丰富,有机肥料资源也越来越多,而且分布面很广,涉及到城乡方方面面,开发利用有机肥料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产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取传统积造和现代方式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大力推进有机肥料的开发利用。

    第二,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发展有机肥料的政策、法规,建立起更加完善、更为有效的耕地补偿制度,使之变成政府行为和农民的行动。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提出要保护耕地质量,耕地质量的保护内容除了防止污染、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外,最重要的是地力的保护。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条例》,使有机肥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第三,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方针,做好科学施肥工作。长期单一滥施化肥,不仅满足不了农作物对多种养分的需求,也会引起土壤退化及农产品、水、大气的污染;有机肥虽养分含量较全,但含量低、肥效慢,单靠有机肥也不能满足作物大幅增产的需求。因此,只有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科学施用,缓急相济,长短互补,标本兼治,才能达到用地养地,提高肥效,实现“两高一优”农业。

    第四,要加强有机肥料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快积造和施用有机肥料的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机肥料的资源调查和规划;二是有机肥料的积造技术;三是有机肥料的经济效益。这三个方面研究好了,我省的有机肥工作肯定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按照这些思路去运作,我们相信,辽宁的土肥事业一定会出现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这变化取决于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工作。

                                                     本报记者 彭淑芬

郑重声明:资讯 【有机肥事业方兴未艾——全省夏季积肥现场会综述-辽宁日报彭淑芬-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