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某县一家国有复合肥厂因产品质量不过关,农民不愿买,濒临倒闭。为了救活这家企业,该县政府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规定:凡本县农资经销商、零售商一律经营家乡品牌专用复合肥,不得卖外地复合肥;全县农民必须购买本县品牌的复合肥。之后,县里又把任务分到乡镇村庄,每个乡镇又通过村里直接分到每个农户,每个农户春秋两季每家2吨复合肥,费用从国家良种、农资等农业补贴中扣除,补贴不够的由农户自己掏腰包补上。此举自然引来了不同意见,有的农户说,花高价钱买这些不合格的肥料,就是坑农。
当然,该县政府的好意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但客观上却违背了市场规律。从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角度看,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地扩权,压制市场成长的空间。一些地方仍市场壁垒森严,地方保护甚至有加剧之势。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动用政府权力,某地文件规定,外地肥料必须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贴上防伪标识,缴纳城市建设配套设施费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更有甚者,地方保护主义不仅正通过种种方式“合法化”,有的还上升为政府间的“地方报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方向。据统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22次“市场”,“市场”的地位更加突出。但近些年来,市场机制被弱化,一切政府来主宰,政府成为{wn}的政府。地方政府的各种隐性兜底,使得优秀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地区封锁已成为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最主要的障碍,导致了市场失灵,增加了摩擦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调控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使有限的资源得到{zj0}的配置。市场经济应该是一切围绕市场转,让市场说了算,而不是政府主导,与市场对着干。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彻底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垄断。让市场决定哪些企业应当进入,哪些企业应当退出,而不能由政府决定谁进谁出,搞地区封锁与市场分割。不管是“本地肥料”还是“外地肥料”,能否站稳脚跟,就应该让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