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洪武釉里红器_wyzbjchina_新浪博客

  明代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明代瓷器以其突出的贡献,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提高,制瓷工艺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当时,除了正式设的“御器厂”、“厂官窑”烧制的御用器外,民窑瓷器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在繁花似锦的众多器物中,明初洪武时期的釉里红器如昙花一现尤为短暂和稀少。
  洪武釉里红器,源于元代釉里红器。它是在瓷胎上着铜红料,再施釉烧制而成。由于釉里红器要求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元初器物多不成红色,而且元代釉里红器装饰方法也是线绘装饰法较少;相对易见的是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到了明代,铜红料的使用及釉里红器的烧制技术都已经成熟,釉里红线绘装饰多了起来。这是和前代大不相同之处。除此之外,洪武釉里红还有其他一些特征:
  ①釉里红多数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有的器物有正红现象,有的呈暗黑色。
  ②器物釉面具明代青花器的特点,釉质肥厚、滋润,釉色发青白。胎体淘炼也不精细,胎质呈浅灰白色。玉壶春瓶、执壶及口径20厘米左右的大碗底部施釉,但是底部釉的光泽感不强,与器身玻璃化程度较高的釉面色调不一样,为白浆釉,薄处微泛黄,厚处呈乳白或青色。器身往往有开片,尤其是一些器物,大概是因火力不足,有类似浆胎的现象。
  ③带足器物的足已经改变了元代斜削的特点成为平削,器底微微下塌。
  ④绘画多为缠枝莲叶纹、扁菊花、缠枝或折枝牡丹,莲花、扁菊花较为多见。这时明洪武釉里红大碗明洪武釉里红大碗底部的花叶较元代的花叶有所不同。另外,还承袭元枢府窑模印凸花技术,出现一面绘画、一面模印以及圈足模印回纹环绕的装饰手法。
  图中所示釉里红大碗,属比较典型的洪武釉里红器。它的口径为195厘米。胎质不甚紧密,扣击声音似浆胎不清脆,胎体较为墩厚,底足为平削足。碗壁釉色发青白,釉面肥厚滋润,并且有开片。碗壁釉玻璃质也好,而底部釉子发浆白,玻璃质感差。釉里红发色为深红,有的部位发灰暗。整个器物里外都为线绘,图案为扁菊花和缠枝莲。另外,圈足外墙有一圈模印回纹,并在模印纹路上绘釉里红回纹。此件器物比较完整地具备了洪武釉里红的特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
  明代洪武釉里红器物在世间流传很少,出土也不多见。但从鉴定欣赏角度来说,辨别其年代也不是很难。从整体看上去,首先与元代器物在造型等诸方面有区别,无论是瓶、壶、碗等都与明代器物造型特点相同,特别是线绘装饰手法,更是比较明显的区别。仔细体会,造型及绘画的风格也各有异。明宣德以后,釉里红器逐渐衰落,继而被绚丽缤纷的各种色釉代之。由于洪武年间历时较短,以前出土也很少,又未见有年款或记年的器物,一度不被世人重视。然而,历史不会中断,在众多文物界前辈及文物收藏爱好者们对元代、明代瓷器的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已经掌握了一些鉴定规律,能够较清楚地认识洪武时期的器物。另外,未来高科技在文物鉴定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也会帮助我们更加xx地辨别文物的年代,以便更好地把文物链接历史的发展顺序完整准确地连接起来,更好地保护、利用祖国的文化遗产。
(作者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振寰阁经理)

 

郑重声明:资讯 【观洪武釉里红器_wyzbjchina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