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物流业却面临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集成化、协同化水平不高,服务能力弱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这表现为:
首先,我国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物流费用占货物总成本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不到10%。我国物流企业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物流效率无法和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相比,制约了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我国的物流企业尚未形成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缺乏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自动识别(RFID)、全球ding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物流等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低,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致使其不能很好承接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对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支持不足,严重制约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第三,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能力弱。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在物流规模上,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粗放经营、难以规范化,导致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第四,我国缺乏物流标准化体系。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对制造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例如,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有1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化123条。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适应物流发展和物流业务运作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和行为仍然相当普遍。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重点和关键,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一是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物流信息资源。物流服务平台为物流活动各方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通道,同时为物流功能的整合,如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提供手段,还可以利用服务平台开发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
二是要大力推广新型的信息技术。要大力推进RFID技术在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中的应用,提高制造企业内部和外部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和信息交互成本。构建基于RFID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与物流可视化监控平台,实现供应链物流状态跟踪与ding位、单品或批次追溯、仓储库存状态实时监控,提升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与供需协作能力。同时,要构建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制造过程精益管理平台,实现生产过程及物流可视化监控、质量实时追踪和制造资源动态配置,提升制造流程的协作能力和管控水平。
三是要大力推动物流拉动的第三方制造服务平台的构建。促进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发展,增加装备制造企业效益。实现整机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及物流商的计划协同、库存协同、供应协同、经销协同、服务协同和物流协同,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