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
严重干旱对南方中晚稻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丘陵山区一季稻因无水灌溉造成干涸裂口,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田块死苗绝收;二是部分地区双季晚稻难以栽插,种植面积下降。
干旱、高温影响一季稻生产
高温热害是南方水稻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季中籼稻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高温引起不实的主要原因是抽穗开花期的雄性器官受危害,导致花药不开裂,或柱头上花粉数量减少,或花粉活力下降,导致结实率下降,空粒增多。影响南方一季稻播种从西南的3月下旬到长江中下游的6月上旬,抽穗开花、孕穗期也从7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因此,从今年高温持续时间看,尽管各地农业部门采取适度调整了一季稻播期、提高品种耐热性能等应对措施,但由于高温时间长强度大,热害还是对一季稻生长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部分地区干旱与高温同时发生,对抽穗开花期在8月上中旬的不耐高温水稻品种产量影响较大,严重田块绝收。
据农业部水稻专家组调查分析,今年高温干旱对一季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显著轻于2003年,主要原因是:{dy},近年来已陆续淘汰了耐热性较差的品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耐热性明显增强;二是高温之前没有台风在东部沿海登陆,各类山塘、中小型水库蓄水较为充足,灌溉用水情况总体较好;三是各主产区主动调整播期,抽穗开花期尽量避开了8月上中旬。因此,预计今年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的幅度不高于5%,较为严重的田块降幅约在10%左右。
水肥管理要干湿结合
随着台风“尤特”、“潭美”的陆续抵达和影响,南方高温干旱得到了较大程度缓解。为确保中晚稻丰收,各地要因地、因种、因苗做好分类管理,并将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到位。对已进入抽穗开花、灌浆结实的一季稻,高温过后在水肥管理上,要做到干湿交替灌溉到成熟;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对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安排在9月上旬抽穗的中粳稻,晒田结束后要及时复水,间歇灌溉;看苗施好穗粒肥,特别对叶色偏淡的田块,可增施尿素2~5公斤,以保叶增粒重。对南方双季晚稻来说,目前已处于分蘖末期至拔节期,必须切实加强水肥管理,促弱苗转壮。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及时根据病虫情报,防治好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坚持收割前一周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避免结实不良、产量下降和米质变差。此外,南方晚稻生产还应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制定预案,预防后期低温冷害、台风等重大灾害。
政策保障减轻灾害
四条建议:一是明确将旱灾和高温热害列入种植业保险内容。根据《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旱灾是补贴险种之一。但是,仅有安徽等少数省份实施了旱灾和热害保险。因此,建议中央进一步明确各地要将旱灾和高温热害列入种植业保险内容。
二是明确将喷施叶面肥作为为常年抗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的技术补贴内容。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增强植株抗性,促进光合产物运转,促进籽粒灌浆充实,提高千粒重,减轻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对产量的影响。
三是明确将耐高温特性作为品种审定的核心指标。提高品种耐热性是减轻高温危害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如湖北省、安徽省规定中稻品种审定必须经过统一的耐热性鉴定,才能提交省级品种审定,为今年水稻抗高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建议各地育种单位加强品种耐高温特性鉴定,品种审定部门明确增加耐热性作为中稻、单季晚稻品种审定的核心指标。
四是继续优化播期规避高低温危害。一般来说,高温热害常常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因此,建议长江中下游地区易遭遇高温热害的水稻产区,在保证水稻品种在安全齐穗期前抽穗且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的前提下,继续优化水稻播期,尽量不要使抽穗扬花期与高温热害多发期重叠,减轻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
(责任编辑:焦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