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10岁前,决定孩子的一生》全书[二十四]_七星钓客_百度空间

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

孩子成功方程式的第七把钥匙:理财智商

今天有这么多信用卡卡奴,就是因为父母

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教导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念。

犹太人认为贫穷会衍生出其它不幸的遭遇,

学者认为懂得克制欲望的孩子能成大器。

所以何不培养孩子高理财智商,

以确保孩子未来衣食无虞,

同时又能增强其延迟享乐的意志力,臻至成功的顶峰?

延迟享乐的哲学

棉花糖小孩

ㄧ个史丹佛大学教授设计了一个实验,探讨小孩子能否做到延迟享乐(delayedgratification),对他日后所产生的影响。实验者把一个大约四岁的小孩带到一间房间,然后有一个大人进来,在小孩面前放了一块棉花糖,跟他说明大人会暂时离开十五分钟。如果大人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他没有把棉花糖吃掉,大人会再给他另外一块棉花糖当作奖赏。

这是以一换二的交易,等待十五分钟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报酬。就算是四岁的小孩都会觉得很划算。可是十五分钟对一个四岁的小孩来说,是很漫长的。而且身边也没人提醒你不可以吃。所以,那块棉花糖的魅力突然间变得很难抗拒。所以只有少数的小孩能够忍住诱惑,等到大人回来,得到两块棉花糖。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办法抗拒这种诱惑,熬不到十五分钟就把眼前的棉花糖吃掉了。

几年后,研究人员回收了将近一百份棉花糖家庭的问卷,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大人一离开就把棉花糖吃掉的小孩,在校表现较差。而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小孩,甚至是挣扎了很久才吃的小孩,在校表现较好。他们比较懂得与其它人相处,也比较会处理压力。这些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zh1}都比忍不住的小孩还要成功。由此可知,要预测一个人未来成功与否,能否延迟享乐是很重要的指标。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哪一种棉花糖小孩?

在日常生活中,小孩不常吃棉花糖,但是我们可以审视其它指标,即可得知父母是否有善用棉花糖概念去训练孩子延迟享乐的能力。

举例来说,一般而言小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往往无法克制,会一直央求父母买给他们。如果父母总是顺应孩子的要求,孩子便没有机会在下面两个选择中做决定:

一、立即享受一颗棉花糖。

二、延迟享乐,就可以多吃一颗棉花糖。

但是成功的父母会给孩子预算限制,提醒孩子可以再多看看是否有其它更喜欢的玩具,然后再做决定。这就像是这个史丹佛教授设计的棉花糖实验一样,给孩子限制与选择,藉此培养孩子延迟享乐的能力。

一直给孩子棉花糖吃的父母,总是顺应孩子的要求,自认为是疼爱孩子的表现,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发展延迟享乐的能力,进而局限了孩子未来成就的高度。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发展出延迟享乐的能力,一定要培养他正确的金钱观念。孩子如果拥有高理财智商,不仅表示他延迟享乐的能力颇高,并保障了他以后的生活无虞。

犹太重要经典《塔木德》里头提到,在这世界上没有比贫穷更糟糕的事,贫穷是一切痛苦中最可怕的,一个被贫穷逼到走投无路的人就像遭到一切的诅咒。所以犹太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金钱的概念,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孩子以后如果遇到生活困境,至少还有积蓄帮助他撑过难关。如果孩子常说,没有钱,去提款机提就有了。父母这辈子就惨了,因为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变成信用卡卡奴。

二、孩子培养了延迟享乐的能力。犹太民族人数虽少,但是依旧在异乡崭露头角。美国亿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和科学奖项的得主也有20%是犹太人。我认为和他们善于理财、懂得延迟享乐的传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犹太的财富教育理念

在犹太人的市集里,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小孩在出售自己用过的玩具,犹太人藉由这个方式训练孩子金钱观念。这些在市集卖玩具的犹太小孩必须舍弃旧玩具,才能换取金钱去买别的东西,就像棉花糖小孩必须忍耐十五分钟才能多吃一块棉花糖,他们学会先舍弃然后再获致更大的享乐。这就是犹太成功之道。

有的父母认为家里有钱,不需要孩子过分节省,于是给予他们许多物质享受。但是即使是富裕的犹太家庭,也严格教育孩子金钱观念。犹太孩子经由家庭教育与实际经验,明白资源有限的道理。因为资源有限,他必须在现在立即的享乐及未来更大的享乐中做抉择。在这当中,强大的意志力被培养出来了,孩子成功的条件也被塑造出来了。换言之,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不只是钱的问题,还牵涉到孩子成功心性的锻炼与发展,不得不慎之。

根据犹太教育专家杰弗里.布拉尼教授的研究,犹太人的理财启蒙教育有以下目标:

三岁时,能辨识货币。

四岁时,能做简单的计算。

五岁时,知道物品的价值,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七岁时,能找钱,数大量的硬币。

八岁时,能打工赚钱,知道把钱存进储蓄账户中。

九岁时,能制定一周的支出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

价格。

十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时使

用。

十二岁时,能制定两周支出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如果我们能效法犹太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教导正确的金钱观念,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成功。

要棉花糖,就有棉花糖可以吃的孩子

虽然老祖先说过,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平心而论,并不是每一个华人家庭都会去培养孩子金钱观念。有的父母非常宠孩子,任其予取予求。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太忙,心生愧疚,于是给孩子物质上的享受作为补偿。到{zh1}发现孩子太过浪费,想扭转他们的坏习惯时,往往为时已晚。因为不顺孩子的意买东西给他们,他们就会大吵大闹,心生怨恨。根据过去的模式,孩子已经认定父母就是有义务买东西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一旦父母改变行为模式,他们就十分气愤,严重影响亲子关系。我就看过这样的例子:

小廷不仅是家中的独子,也是{wy}的孩子。于是对于得来不易的小廷,妈妈疼爱有加,到溺爱不已的地步。不出所料,小廷长大后变成一个纨裤子弟,挥霍无度。小廷的妈妈老了,怕小廷把家产败光,不敢把所有家产都给小廷,于是在遗嘱里把一半家产留给了小廷的儿子,也就是小廷妈妈的孙子。小廷知道了非常生气,就和妈妈翻脸了,让妈妈每天以泪洗面。

相信你会替小廷的妈妈感到很不值得,可是小廷认为妈妈就是应该要xx顺应他的要求,不然他就怨恨她。可见任孩子予取予求,孩子不会感激,还会视之为理所当然。要棉花糖就有棉花糖可以吃的孩子到{zh1}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反之,教导孩子如何开源节流,孩子一开始会吵闹,但是长大了反而会感谢你,因为你的教导让他学会如何去赢得更多棉花糖。

犹太教育专家杰弗里.布拉尼教授在《启发一生的犹太教育法》里头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

拉撒亚十分聪明,而他的父亲非常慷慨,因此拉撒亚从不缺零用钱。拉撒亚的老师发现这个情况,便劝他父亲不要惯坏了孩子。于是,他父亲不再给他那么多钱。可是,拉撒亚已经养成了习惯,一旦父亲不给他钱,就怨恨父亲。

所以,培养孩子金钱观念要趁早。就像犹太人从孩子三、四岁就开始一步步教导他们金钱观念,我们也应该参照犹太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生财理财,同时培养其延迟享乐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理财智商

我的理财教养经验

有些小孩子能自行发展出延迟享乐的能力。倘若你的孩子目前没有这样的能力,你还是可以透过金钱使用去训练孩子这方面的意志力。

像我与内人从小就开始教导孩子储蓄及审慎花用的观念,孩子学会运用金钱之后,便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规划财富的赚取与支配。像我的小女儿想出国留学,她体谅父母积蓄不多,决定要自立自强,自己出钱。于是她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并且把从小到大的积蓄拿出来做投资,因为那时候股市不错,竟然在两年内达到她预设的目标,也申请到了学校,就很高兴地去留学了。还记得吗?我在{dy}章提过,我小女儿小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金钱观念,看到新奇的玩具就想买。我们只是稍稍引导她,给她一点钱存在邮局,她就慢慢学会节省以及运用金钱,到{zh1}连留学费用都可以自己负担了。所以千万不要小觑孩子的潜力。

此外,为了让孩子知道赚钱的辛苦,我也曾经带孩子到澄清湖卖过恐龙模型。那时候同台竞争的有广受孩子欢迎的彩色砂画,跟我前去的二女儿和小女儿都觉得赚钱实在不容易。经过这次经验,她们变得更加珍惜金钱。小女儿在《我们就这样进台大》一书里提到这个经验:

记得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午后,我与二姐想赚外快,到工厂批了木制玩具模型,心想以模型之造型可爱,一定会畅销。虽然澄清湖假日人潮汹涌,但我们却遇到彩色砂画强大竞争。大部分的小朋友只对五彩缤纷的砂画有兴趣,而忽略了原木色系的玩具模型。无论我们如何强力推销,一批批的人潮还是涌向砂画业者,当时有个游客揶揄我们姊妹俩:『有没有后悔没卖砂画,而卖模型?』这句话成为我们沮丧心情的{zj0}注脚。

日暮时分,我与姊姊一边收着摊位,一边感叹劳力钱不好赚。同时,我也明白,因为我们事先并未详加调查澄清湖的儿童玩具市场,有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我想起爸爸对我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如果我们曾运用在大学中学到的营销学,事先规划这次买卖,就不会遭遇这样的失败了。至此,我才深深体会爸爸当年所言内蕴之智慧,并且立志,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念书,运用我脑中的知识谋生,这将会比单纯利用劳力赚钱来的容易。


郑重声明:资讯 【[转帖]《10岁前,决定孩子的一生》全书[二十四]_七星钓客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