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旧时代手电筒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_粤东人力资源网_新浪博客

  说到手电筒,很多人并不陌生,是一种用来驱散黑暗、照人行走的东西。就像天黑了要点灯一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手电筒也在更新换代,如今已经出现了等等。

  三十年前,我在山村生活的童年时代。很多人走夜路,只是用松明火把、或是马灯,遇上下雨刮风,就只能睁着眼睛瞎摸乱撞了。因此,手电筒是农家的稀奇之物。很多人生怕手电筒换错,还在上面做个记号、或绣束樱花、小荷包挂在电筒屁股上。能用的人,就像今天的农民拥有手机一样,是一种富有、一种时尚的象征。

  那时,乡村文化生活枯燥,一听说放映队的来放电影,邻村近寨的人就会翻山越岭,三五成群,邀约着去看那像手电筒光照在白布上放映出来的影子。我们孩子特别爱看那些神秘的电影,常跟在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们屁股后面,沾他(她)们的电筒光。十多个人,一两只手电筒,前照七,后照一,行走在凸凹不平的乡村道路上,有时不小心,会踩进稻田、或是拌着石头,一个趔趄,栽得鼻身直流,或是崴伤脚。

  我们村里有个医生,还用手电筒给人看病。经常见他嘴咬着手电筒屁股,照着病人的口腔,叫病人“啊……啊……”的大声喊,就明白病人的舌苔如何?咽喉是否发炎?上呼吸道是否感染?该下xxx?该打什么针?就心中有数了。有一次,不懂事的我,本来是要往嘴里吃一粒干蚕豆,却当玩物塞进了鼻孔,越陷越深,掏不出来。第三天,蚕豆被鼻涕泡开,变大,堵住了呼吸口,整个鼻子又红又肿,半个腮帮也在发炎。母亲急得团团转,领着我去找那个医生,只见他胸有成竹地咬着手电筒,手握血管钳,伸进我的鼻孔。我闭紧眼睛极力配合,一阵折腾之后,拇指大的蚕豆取了出来,让我恢复了两个鼻孔出气。还有一次,一只小虫摸错了门,钻进了我的耳朵,我越紧张、越搓揉,小虫在耳朵里更是逃命似的乱蹬乱奔,像一个被锅炒的豆子,滚来滚去,搅得我的耳穴生疼,沙沙作响。无奈之下,我找到了那个医生,只见他偏着头,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那小虫见到亮光,就爬了出来,让我依旧有了清晰的听觉。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手电筒却与乡村的婚姻密不可分。老家的男女青年找对象有个习俗,互相了解的过程,就要说好日子、约定地点、结对成双“赶热闹”。在相见的那天晚上,总是以手电筒光为暗号,不停地熄灭,不停地拨亮几次,让对方回应同样次数的亮光,对上暗号,双方走到一起,齐跳左脚舞,欢笑作乐。直到互相了解,才互赠花鞋垫、荷包之类的情物,许愿终身。

  手电筒也是那个年代干部工作的用具之一。下乡常挎一个小帆布包,背一壶水,少不了要带上手电筒,夜里开会,才不至于摸错路,或是跌跤。同时,也是住在农家,夜里上厕所必备的用具。我参加工作以后,{dy}件事就是用工资买了只老牌手电筒,一直带着它摸黑下乡、扑救山火、抢险救灾,还真派上了用场。很多人也和我一样,都备有各自喜欢的手电筒,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

  进入七十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手电筒照亮了中国。老家通了电,手电筒已不是稀罕之物。但还是离不开手电筒,而且手电筒的花样越来越多,而如今已发展到了充电手电筒LED手电筒。一家人都有好几只。特别是这些年,手电筒又被充电手电筒LED手电筒的应急电瓶灯代替了,手电筒已不用电池,改成了充电式的,非常耐用,非常方便。

  农村人离不开手电筒,城里人也离不开手电筒。那些读书住校的学生,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晚上熄灯后,也用应急电瓶灯、手电筒苦读,挑灯夜战。而那些户外运动爱好者出行前也不忘带上一支充电手电筒LED手电筒,以备照亮夜路顺利前行。

  从小就喜欢上手电筒的我也不例外,买了一只放在家里,停电时拿出来应急,夜里哪儿有响动,拨亮到处照照。手电筒一直陪伴着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回忆旧时代手电筒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_粤东人力资源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