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连锁.80.xx超市的非超市化营销

 

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要想节省开支,去超市购物是不二的选择,但近两年,在一线城市的闹市区,一个又一个“xx超市”开张营业。让我们看看时下备受xx的几家“xx超市”,上海的城市超市(CITYSHOP)、北京华联的BHG、和记黄埔百佳超市旗下的TASTE、屈臣氏的GREAT、华润万家的OLé、武汉中百的生活剧场、远东百货国际生鲜超市、伊势丹、武商量贩超级时尚生活馆等。尤其是在北京和广州,似乎“xx超市”成了xx商圈内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
一类是开在xx住宅社区附近的大型综合超市,周围两公里以内的居民多数为高收入人群,消费档次比较高;与此同时,超市的物业租金以及运营成本也高。在高消费、高物业成本的背景下,超市的产品档次高、定价也高。例如,上海的古北家乐福,东临虹桥开发区,西临长宁别墅区,超市对街的古北小区是台商聚集的地方,因此属于典型的“开在xx社区的超市”。超市内的商品和其他超市没有太大的不同,依然货品齐全、琳琅满目,只是多了一些xx商品,同时普通商品的价格稍高而已。商场的陈列布局、装饰风格、服务方式,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
另一类是开在xx商务中心或商圈的“xx超市”,这类超市的面积一般不大,小则1000平方米,大则3000平方米左右。这类超市主要以生鲜、食品为主,甚至达到90%的比例,尤其是进口食品是其一大特色,能够达到30%以上,同时也销售一些xx的日用消费品。这类超市属于典型的“开在xx商圈的超市”。它所瞄准的并不仅是周边的居民,主要是来此购物逛街的xx人群,因此往往选址在购物中心或百货大楼的内部或附近。例如,华润万家的OLé已经进驻北京国贸、双子座、金融街,最近开张的武汉中百生活剧场,已经在汉口航空路的xxx百货中心、汉阳钟家村的铜锣湾购物广场开办了两家面积近千平方米的“xx超市”。
二十年前,在居民家庭日用消费领域,我们的城市零售业态还是以百货大楼、副食品商店、菜市场为主。后来,超市出现了,在那里几乎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一种日用品,而且是全新的自选模式,xx可以和过去的大市场相提并论,其明码标价的定价特征,让消费者着实轻松了许多。再后来,出现了更加细分的专业商场或商店,例如,服装百货大楼,家具、建材、卫浴产品商场,电子电器商场,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窗帘、布艺、床上用品商场,化妆护肤品商店。进入二十一世纪,超级购物中心出现了,地下二层是超市,地下一层是电器商场,地上一层是黄金首饰和化妆品店,二层至五层是服装,六层是餐馆,七层是电影院、书店和游戏厅等,甚至还有药店、外语培训中心。
对照一下“xx超市”,首先,从其商品种类上看,仅仅局限于生鲜、食品、少量的日用消费品,其80%以上的生鲜食品比重,远远超过了普通超市35%左右的比重,品种数量也相应地大大减少。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可能到此一站式购齐日常居家消费品,而“一站式购齐”是超市的基本特征。其次,“xx超市”销售的仅仅是生鲜食品和少量日用品,每天都需要,每周都要买。这不像耐用消费品,买一次用一年甚至多年。因此,除非是富裕阶层,城市的“白骨精”们不可能每次购物都在“xx超市”,他们去“xx超市”购物只是为了一个“体验或尝试”,绝不可能把这里作为经常性大量购物的地方。而这一点,和超市的消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超市需要的是“每日都消费、每周都采购、每次都买齐”的常客,目的在于满足一个家庭的日常居家全部所需。另外,由于超市主要提供日用消费品,因此其辐射半径有限,一般是两到三公里以内的居民为主要消费者。因此,传统超市选址都比邻人口密集的居民住宅社区,而当前开在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xx超市”,显然不支持这种居家购物方式。
由此可见,从商品的供应、顾客的需求、购物的方式来看,都不能简单地把“xx超市”定义为典型的超市,或者从根本上说,“xx超市”已经不是超市。就像身边的便利店一样,当初也是从超市业态演变而来,但已经不是超市的概念了。这一点区别非常关键,如果“xx超市”还沿用超市的业态思维和经营思路来发展、采用超市的营销模式来推广,必将走向失败。本质上,“xx超市”是一种以xx生鲜和食品为主打商品的自选式专业商场。
从城市零售业的未来看,大件耐用品将沿着“先专业、后两端”的方向发展,而快速消费品和小件耐用品将沿着“低端全、xx专”的方向发展。家具建材商场、服饰百货大楼、电子电器商场成为了耐用商品的主流零售渠道;之后,这类专业商场也有了高、中、低端不同的定位。同时,定位中xx的专业化妆护肤及洗浴用品自选商店(如屈臣氏)、专业的居家小型耐用品店(如特力屋)在一线城市已经很普遍了。现在,主打生鲜和食品的“xx超市”,也应当是一种定位中xx的专业自选商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商品一应俱全的超市。
另外,“特色”也是一种可选的定位。这一点,可以从一家名为乐活城的有机食品超市略见一二。乐活城目前已在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开设了22家门店,主要销售有机蔬菜、水果、杂粮系列食品,倡导有机、健康的生活理念。虽然其中也不乏平价的商品,但是大部分商品价格偏高,超出了一般消费者日常购买的能力和意愿,也可以称为一种专业化的xx食品商场,符合现代富裕阶层的健康消费理念,xx可以称之为“xx超市”。其中的奥妙,并不在于所谓进口食品、购物环境豪华、星级服务,而是更符合理性消费取向的有机和健康理念。
而另一方面,对于生鲜食品的零售,可就不一样了。xx消费者不仅喜欢xx食品,更喜欢有营养、新鲜的食品,他们决不会周日买来放入冷藏柜、等到周五才吃掉。因此,当天或隔天购买是这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些xx消费家庭中,购买生鲜食品的一般不会是忙于工作的男主人或女主人,而是赋闲在家的父母、全职太太、或者保姆,他们每天或每两天一次驱车赶到510公里以外的购物中心,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因此,与xx住宅社区相比,选址在xx商圈,对xx超市的生鲜食品销售并不利。
首先,传统的商品陈列是按照商品类别来划分的,这符合消费者的一惯思维,有利于他们快速找到想要采购的商品。其次,目前一种较新的商品陈列理念也比较适用,按照消费者的食用方式来陈列商品。例如,可以尝试把牛肉、洋葱以及相关的调料陈列在一起。这种陈列理念存在三大挑战:一是同一种商品如果适用于多种烹饪食品,就需要多处陈列;二是不同食物的储存条件有着截然的区别,根本无法xx放在一起陈列;三是消费者很可能没想好做成什么菜,或者根本不想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传统的产品分类更容易被找到。因此,这种按照食用方式来陈列的主张,只能作为传统陈列方式的补充,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因此,在消费观念和体验上引导消费者,尤其是间接的引导,将是xxx的营销策略。比如,屈臣氏在店内陈列信息快递《护肤易》等各种个人护理资料手册,免费提供各种皮肤护理咨询;药品柜台的“健康知己”资料展架提供各种保健营养分配和疾病预防xx方法;运动服装品牌零售商迪卡侬,在门店经常举办各种儿童体育活动,以此引导消费,在迪卡侬的墙体广告牌上,你经常看到穿着登山服的登山者、穿着沙滩服的冲浪者,但是看不到任何一个品牌的名字甚至是Logo,因为这种无品牌的画面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运动体验,而不是广告,而这种体验自然引导了消费需求。
郑重声明:资讯 【零售连锁.80.xx超市的非超市化营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