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磁州窑_邢舒良_新浪博客

磁州窑文化艺术之花


元白地黑花龙纹盆邯博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它位于古磁州的漳河和滏河流域的观台、彭城一带,研究磁州窑的产品,是每个古陶瓷研究者的必修课。研究磁州窑不能不去邯郸,在市文物局文物处马小青处长的陪同下,参观了邯郸市博物馆展出的“磁州窑精品展”。展厅中精美的展品和马处长的详细介绍,让人细细品味和翻阅了一部磁州窑陶瓷史。


元白地黑花鱼盆邯博

                      磁州窑的起源与发展

  在古陶瓷发展史中,磁州窑同样从青瓷起家。展品中的青瓷鸡头壶和灯盏,厚厚的胎体,青绿釉色已是北齐到隋时期成熟产品的标志。实际考察中,在磁县西部山峦中贾璧村发现了烧造青瓷的遗址,为早期磁州窑青瓷找到了出生地。展品中的元代瓷器,仍然是硕大浑圆,胎体厚重。代表作的鱼藻纹大盆,游鱼戏于水草之中,流线的水草随鱼儿的游动而漂浮,画法生动逼真。元代展品最多的是四系瓶,它造型挺拔,细部变化多端,装饰题材丰富“仁和馆”、“八仙馆”、“渔村落照”、“风花雪夜”瓶,蕴满当时民风、民俗的历史风情。  

  清代和民国磁州窑以实用为主,烧造的青花和彩瓷质厚而粗,当时{zj1}特色的是猫枕。磁州当地乡民习俗是姑娘出嫁时,娘家都要选一对瓷猫枕作陪嫁礼品。所以,当地猫枕大量留传于世。不过,清代的猫枕是白釉黑花,而民国猫枕是白釉褐花。

                                 

                           白地黑花梅瓶邯博
                                
                         宋、元划花碗邯博

 

                         彭城窑火旺千年

  古彭城位于现在的邯郸市峰峰矿区,约四十分钟路程。据《峰峰陶瓷瓷志》记载,彭城早年烧盆,窑工用烧坏的残盆在住宅的院周围垒起一道道高墙,好似城墙一样,就有了“盆城”之称,后来因口语的关系演化为彭城。我们到了彭城后,没有看到用盆垒起一道道高墙和“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感觉,倒是对坑坑洼洼的道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的彭城不是以烧陶瓷为主,而是以生产煤碳为主要产业,运煤车一辆接着一辆,超重的载量让公路已超负荷运转。

  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张所长带我们参观了位于市区中心的古窑址博物馆,这是建在发掘现场露天的两座馒头窑。它保留了从古窑解放初期的原貌,让人感到了那千年烟火的气息。据张所长介绍,发掘时,在两座窑址下面还有明代和金代的窑炉。1957年在彭城发现了烧造青瓷的古窑址,出土青瓷器一百余件,主要器物有杯、盘、碟、砚、壶、碗等,文管所还征集到一件青釉兽面双耳扁壶,附近墓葬出土的青瓷覆莲盖罐和青瓷龙柄鸡首壶等,展示了当地北齐时期青瓷烧造的艺术成就。《磁州志》记载,明代在彭城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瓷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光禄寺,其中弘治十一年,进贡皇家之瓶坛达11936。遗憾的是整个彭城遗址都被压在现代化城市之下,至今无法进行大规模发掘,那占地纵横二十余平方里的古窑场,难露真容。在博物馆现代烧造区,我们见到了遗址博物馆馆长刘立忠老人,他出生于陶瓷世家,祖宗五代烧造陶瓷。1973年在陶瓷研究所担任古陶瓷仿制工作,经过辛勤刻苦的探求,仿制的磁州窑作品多次获奖。在我们向大师求教中,他诚恳地告知:仿得再好的作品,和古代的东西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一是胎料、釉料的加工方法不同。古代的料都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熟化才能使用。特别是釉料,采回釉石熟化后去除老皮,再用水碾边粉碎边漂洗去杂质,烧出器物的釉面清亮透明度高,宋、金时期具有此特点。后来因选料不精、加工不细,烧出器物的釉面出现混浊半透的现象。现在用球磨机加工,省时省料,但烧出器物的釉面已是鼻涕釉;二是白地黑花的黑料,由于选料的不同,宋金黑,元变浅到明已赭红;三是毫无拘束、潇洒飘逸的绘画风格,现在是形似神不似;四是蘸釉的工艺几乎失传。比如碗的蘸釉手法,不同于其他窑口。握住碗底口朝前按一定角度入釉缸,向前推釉。提起后碗内满釉,碗外不粘一滴釉。这样内外可以上两种不同的釉水。碗外蘸釉是握住碗底左右蘸釉,两次蘸釉会形成一个夹角,所以磁州窑碗类多有釉尖的现象。刘馆长还提到,磁州窑红绿彩仿制,经过多年的研制,红彩至今无法过关。 

 我们看了刘大师的作品和当地私家作坊的产品及现代的创新品,感到继承、发展丰富磁州窑艺术的大有人在。可谓是“千里彭城,日进斗金。千年窑火,传承有人”。

                                  

                 金三彩妙音鸟邯博                    

                     金红绿彩邯博                  

                          走近观台窑遗址  

  提起磁州窑,人们就想到磁县。实际上从彭城到窑址比从磁县走要近多了,因管辖范围不同必到磁县。据介绍,窑址虽离县城远一点,在古时瓷器是通过漳河运输的,磁县是磁州窑产品重要集散地。县城中鼓楼广场大修时,在地面半米下有大量磁州窑的残片,可见当时瓷器交易的兴隆。磁州窑在明以前没有记载,在一次偶然事件后,它的艺术价值才被人们认识。1918年磁县北面的巨鹿县,久旱无雨,漳河干涸,为求生存,人们打井求水。挖到地下三米深时,发现了大量古代用品和瓷器。瓷器的高价出售,让农民找到了一条生路,两年多的时间将城里挖了个遍,大量的出土文物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在发掘地出土的一方残碑,揭开了巨鹿城下的秘密。碑载:“大观二年 公元1108 秋,河决堤,水即东下,退淤之地,土高二丈”。没有这次决堤,很难留下这些北宋晚期的瓷器。器物出土的数量之大、装饰工艺的精美,让磁州窑名扬海内外。1920年天津博物馆将调查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了《巨鹿宋器丛录》一书,书中器物是磁州窑北宋晚期断代的标准器,可惜现在很难见到这本书。

  第二天上午,我们到了磁州窑的主窑区观台窑遗址。这是宋、金、元时期的烧造中心,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5公里1957年、金代出土的器物最多。遍地的瓷片以白釉、黑釉、内白外黑的为多,装饰手法以划花为主。由于窑址经多年的采集和人为的变动,采集的标本以常见的黑、白瓷片为多。好一点的也有铁锈花的梅瓶残片和白釉剔花残片。现窑址未经大规模发掘,埋藏非常丰富,是研究我国磁州宋、金、元时期的地下宝库。窑址的管理也非常到位,我们同行的一位瓷友因提前回到车上,被当地文管员扣住,经解释才xx误会。

                                   
                           宋白地黑花瓷枕邯博
 

  站在窑址上看漳河一收眼底,离窑址不远的下游水库使水面宽阔而平静,看不见昔日的汹涌咆哮,也见不到三国时曹操在此练兵的“观台”了。而1961年至1987年三次试发掘,出土大量瓷片和可复原的器物,演示了“观台”的历史。正是漳河水滋润了这一方水土,为辛勤劳作的磁州匠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甘露,孕育了灿烂的磁州文化艺术之花。[原创勿转]

                                 
                        新仿未作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我知道的磁州窑_邢舒良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