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本科学历毕业论文一)
党宝修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今后1 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将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流失`农产品需求增长与结构变动所带来的更 大压力.这既给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 只有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农业才能缓解压力`摆脱困境,走向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农业增长方式, 就是决定农业产出增长的各种要素的配置及其推动农业实现增长的模式.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认识和理解.从农业再生产过程看, 就是由以数量规模扩大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型向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型转变; 从农业经营方式看, 就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总体上看,就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数量型农业增长方式,主要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加,片面追求农产品产出量的增加,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其结果必然导致自然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技术进步缓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脆弱.面对人口增长和资源约束,农业增长日趋艰难.质量型农业增长方式,主要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实现农产品产出的增长.在农业增长过程中,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人类`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协调. 质量型农业增长方式具有三个特点:
(一)、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力求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 而资源条件改善和环境质量提高又会提高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效率,为农业的进一步增长提供基础和可能.
(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核心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保持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正是质量型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点.在农业生产中,自然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自然资源生产率的提高是其他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基础.由于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因而在农业增长过程中, 强调合理配置和使用自然资源和其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三)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两个特点,即需求数量增加和需求结构变化. 质量型农业增长方式既注重农产品产出量的增长,又注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以适应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变革和农产品质量提高,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增加社会效用,并由此带来产销率和利润率的增长,引起农业增长经济效益的上升. 质量型农业增长方式的社会效益还表现在, 由于农民对技术的需求而导致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追求,以及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加快农村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在农业增长过程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密切相关的,优化生态效益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必然要求从而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迄今为止, 我国农业一直沿用的是一种数量型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主要依靠大量增加资源投入来实现农业增长,农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效率低下.这种数量型的农业增长模式,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特点和具体的国情有密切的联系具有 历史必然性. 改革以来,尽管由于科技进步的推动,农业增长效率有所提高, 但过分依赖增加资源投入的特点仍然十分突出, 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仍然远低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目前,那些与数量型农业增长方式相关的主要宏观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既是现阶段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增长的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实现新时期农业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土资源及其相应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条件.土地是财富之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08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人均水资源24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 而且耕地资源质量不甚理想,受各种限制因素影响的耕地占60%. 由于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人增地减,资源相对减少的趋势又不可逆转.同时农业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 农田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 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国家财力有限,农业自身积累率又低,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社会性投资也很难大量导入农业, 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农业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讲效率. 这种数量型农业增长方式,反过来又强化了对自然资源投入的依赖`人地关系恶化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经营, 导致了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日趋严重.同时,由于过度砍伐森林,植被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每年因自然灾害而造成大量的耕地毁损,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另一方面,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非农产业发展还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据统计,1980-1994年的15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 0万公顷.随着工业化及城镇扩展进程的加快,农地非农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强.总之,农业发展面临的是基本资源的约束.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劳动投入,已难以提高农产品产出量. 因此,未来农业的发展与增长,从根本上讲只能走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 通过科技进步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发展路子.再也不能只讲产出数量而不讲效率高低, 更不能以进一步破坏资源为代价去换取农业增长的高指标, 必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民收入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 农业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增长,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基本需要.在农产品供给短缺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对稳定, 农民增加产出,同时就意味着收入增加.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产品总量上已经能够基本上满足需求农产品价格也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收入的增长. 农民的经济活动由追求产量的{zd0}化转变为追求收入的{zd0}化. 在农业比较利益较低或农产品价格下降时,难以实现预期收入目标,农民就要缩减播种面积`减少农业资金投入`或者将资金投入非农产业或别作他用.因此,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产量增加的宏观目标与追求收入增加的微观目标出现了偏差. 依赖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注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显然难以xx这种偏差. 只有通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才能实现产量增加目标和收入增长目标相一致.
(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农业生产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未来15年, 是我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发生变动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 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从需求结构上看,食物消费中谷物食品的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而肉蛋奶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和水果`蔬菜`饮料等食品的消费量及其比重将呈迅速上升趋势. 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显而易见,粗放型`数量型的农业增长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只有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不断增加农产品品种数量`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变化,提高农业产业的盈利能力,逐步实现农业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三、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在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上, 首先必须在观念上来一个转变. 目前农业的投入水平还很低,国家`集体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都不够,农业发展还要靠投入,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农业的效率水平还很低,投入产出率还不高, 无论是资源投入`资金投入,还是劳动力投入,浪费都很严重,农业增长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正如xxx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所指出的:"从农业自身来讲, 要强化科教兴农,优化内部结构,走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逐步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 "江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提出了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 而且指明了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基本方向.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具备相应的内外部条件.从根本上说,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农业生产主体即农户的目标和行为的转变,它取决于农业经营环境`市场调节机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必须根据现行农业资源及环境条件和新的农业增长方式的要求, 采取恰当的政策和对策,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优化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结构的改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使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合理化,使农业经济各产业之间的连接合理化,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使农业在发展中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 向优化结构要效益.
1、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形成合理的种植业结构.这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结构,也是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农民增加收入的最基本的途径.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必需确立这一方针. 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农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解决温饱的根本保证和增加收入的基本来源.因此,农业增长必须首先稳定和增加粮食生产. 在就要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优先保证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养殖业`畜牧业`林果业, 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并且使粮食生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2、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要发挥当地生产传统优势,山区`水面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某种农产品种植`加工优势等,积极发展优势产业, 增加优势产业的要素投入.粮食`经济作物`养殖业`畜牧业`林果业等,都可以培育起支柱产业. 以沂水县为例,如院东头乡的生姜`四十里堡镇的西瓜`高桥镇的蔬菜`诸葛镇的苹果`黄山铺镇的养鸡`高庄镇的养兔`沂水镇的以食品和布鞋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等都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发展支柱产业要实行区域化, 规模化发展.市场农业是规模农业,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形成规模效益.许多典型经验证明,一个地方有一至两项具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整个农村经济就活起来了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一个值的特别重视的问题,就是大力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具有前可以促进种植业,后可以带动加工业的位置.不仅可以增加食物总量,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畜牧业,养牛养羊,可以消化种植业秸杆. 一方面可使种植业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和转化增值,另一方面又可使其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肥,改土肥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节省化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畜牧业的发展又可以为加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如养牛冶发展可以带动皮革加工`牛肉加工`牛骨头加工等.所以,要使畜牧业从副业上升为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
(二)、科技兴农,实现农业节耗增效
决定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农业生产力,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且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根本源泉.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 它将逐步替代传统的土地和劳动资源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 使农业逐步从单纯依靠资源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把农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通过科技兴农, 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归根到底,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走一条依靠科技,低耗高效的路子.
1、推进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传统的农产品物质投入和活劳动投入比重偏高, 科技投入比重偏低.提高科技含量,在农`林`牧`渔几个产业,在种`养`加`储几个环节都大有可为. 在种植业方面,科学种植`良种良法可大幅度增产. 运用科学种植反季节蔬菜,南菜北种, 夏菜冬种,效益大为提高.水果和蔬菜旺储淡销价格可以提高几倍.至于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效益就更为可观
2、下工夫研究科技降耗,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目前的农业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浪费严重.实际上农业成本很高, 只不过是活劳动一般不计算在内,农民的"功夫不算钱", 劳动力农闲也要吃饭但不算消耗,掩盖了这个问题. 农业基本生产资料水`肥`种以及饲料都有大量无效损耗.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喷灌`滴灌,搞渠道防渗,水泥管道或浆砌"三面光"渠道输水;实行科学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施肥,深施`雨前施肥,提高化肥有效利用率;实行精量播种;提高生猪料肉比等等科技降耗措施. 同时,,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应当说目前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不算低,但仍然很有潜力,关键在于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植.
3、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必须把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 使每个农民掌握一至二项农业实用技术. 因此,必须改革农村科技`教育体制,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实行对农民学技术的激励政策,如"绿色证书"制度,如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给予补贴,获得"绿色证书"的,农业生产xx可以不用担保等等,造成一种学科技光荣, 用科技得实惠的社会风尚.同时,还必需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措施, 转移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要xx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壁垒, 尽快取缔已毫无积极意义的城乡户籍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三)、实行产业化,增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两个重要标志:农业的科学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市场农业不仅应当包含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形成农产品的机制, 还应当包含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和方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只提供初级产品和原料,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过程基本与农业无关,农业和销费市场隔了一层,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形成的增值利润不能向农业回流,使农业自身积累率很低,这是农业投入不足`发展不快的一个原因; 二是市场信息反馈不灵,市场不能形成对农业生产的带动, 农民不能直接参与市场活动,因而直接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延长农业的产业线,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比较效益, 改变农业的薄弱地位,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 使种养加销融为一体,使农产品能够多次开发和转化增值, 使农业`农民得到更多的好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形式应多样化,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种养加销综合经营. 一种是"公司+农户",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一头连着市场, 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带动农民发展种养业,xxxx可以是乡镇企业,可以是国营企业,也可以是外资企业和农民连户或大户办的企业.
2、发展当地主导产品,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形成当地的主导产品.有了一定的种养业规模,一定的商品量,才能形成一个产业,种`养`加`销才能配套成龙,xxxx才能发展起来.产业化需要规模化,产业化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规模化发展路子. 我国人均耕地少人增地减的趋势又不可逆转,土地规模经营不可能发展很快,规模也不可能很大,而搞产业化经营,既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又能把千家万户组织和带动起来,一起发展生产,走向市场.
3、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化.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但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进入市场的成本较高,需要有xxxx带动.这就要求扶持发展xxxx,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鼓励. 但仅有xxxx,并不一定能增加农业积累,增加农民收入.如果xxxx只从农民那里收购原料和初级产品, 后续的加工销售等增值与农民无关,就会出现这种结果.因此必需使农户和xxxx成为利益共同体.一是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使投资农业的xxxx与农民形成紧密型的经济联合体, 企业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和保护价收购农产品, 同时向农户返还一定比例的加工销售利润.近年来,沂水县果品公司作为全县果品生产的xxxx与基地果农之间就形成了类似的关系,有力的促进了果品产业化的进程.二是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办xxxx, 在xxxx的组织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更有根本性.
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