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皖江开发”_生态宿迁,绿色家园_百度空间

最近,安徽省在大力实施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并由省发改委编制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现已上报了国务院待批为国家层面的规划。《规划》指明要大力构建与东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区域能源供应保障一体化体系,加快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重点是承接产业转移,即以现有开发区为主,同时在沿江、沿交通干线、沿大桥、沿港口等,规划一些新的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在主要承接工业的同时,还将积极承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转移。此外,在梯度承接的同时谋求进一步提高承接产业档次。这一系列举措将给苏北特别是我市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带来新的考验、新的挑战。

安徽中南部的皖江区域包括安徽长江流域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以及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市、区),辐射安徽全省。规划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的40.3%;地区生产总值5819亿元,占安徽省的66%,处于安徽经济重心地位。该区域与苏南、上海、浙江地域相连、文化相袭,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加之长江航运、沪蓉高速、安徽江北沿江高速、南京安庆的沿江城际铁路等交通干线支撑,其区位条件将好于苏北。

皖江区域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已形成了建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电器、冶金等一批支柱产业和一批优势骨干企业,马钢、铜陵有色、安庆石化、海螺型材、奇瑞汽车等这些在全国拥有响当当的名字。 在此次新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更是明确到2015,皖江地区汽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家电、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时将有所选择,按照错位发展、补缺等原则承接转移。比如,目前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安徽省就提出要积极承接其生产环节、加工制造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如对于建材和原材料行业,《规划》草案指出,“支持海螺等骨干企业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建成国际知名的建材基地,国内重要的精品钢材、精品有色金属及铜深加工产业基地,沿江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对于已经成为国内{zd0}白色家电生产基地的安徽,《规划》也给与了强调,“加快合肥、芜湖、滁州等家电产业基地建设。 在轻纺行业,《规划》草案则指出要打造皖江纺织城,加快建设华茂棉纺织精品基地。这些都预示着我市在下一轮招引金属压延、机械电子、建材、纺织、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时多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此外,我市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的政策洼地效应也会受到一定的抵冲。据了解,《规划》一大亮点在于国家赋予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等领域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并将安徽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国家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给予皖江城市带优先支持。《规划》草案亦指出,上缴中央财政的增量部分实行先征后返,重点用于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并且实行示范区地方政府单列。在吸引苏南、沪、浙企业方面,示范区将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保证转移过来的企业享受不低于原来的政策和服务。此外,还将建立产业转移奖励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科技孵化器建设奖励。为了实现更有效率的管理,该示范区考虑吸引苏南、沪、浙开发区到安徽省开发区设立园中园,共同组建管理机构,实行税收和利润分成,也可能将皖江地区工业园区委托苏南、沪、浙开发区进行经营管理。据了解,上海和浙江较为积极,上海市委研究室一份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苏北地区、皖江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交通条件已大为改善、运输成本持续降低,应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

以上可见,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层次高、工作措施实、交通区位条件好、产业配套能力强,将对苏北地区特别是我市招商引资、产业转移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目前,上海、浙江以及部分苏南产业已开始纷纷向皖江地区转移,皖江地区开发区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预示着欠发达区域间(包括我市与皖江地区、江苏沿海地区等)抢夺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展开,“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市必须在政策、措施、服务等方面更胜一筹,才能在区域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郑重声明:资讯 【关注“皖江开发”_生态宿迁,绿色家园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