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载体_殿下的陛下的空间

汉字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且今仍在使用着的{wy}一种。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的兽骨,它被人们当作龙骨卖到北京的药店。金石家王懿荣(1845——1900)无意中发现,那上面刻着很多不认识的符号。于是他搜集了一些拿回去研究,最终解读了一部分,并由此得出结论,这是古老的汉字。因它记录在龟甲兽骨上,故而称其为甲骨文。和它年代相仿的是铸在青铜钟、鼎上的文字,被称做钟鼎文,又叫金文。它多铸在商、周的青铜礼器上。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距今六千年的彩陶上,有的就刻画着类似简单汉字的一些符号,这些就是汉字的早期雏形。同样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写在纸草上的。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是用小棍点压在泥板上的。这两种文字已在公元前四、五世纪消亡了。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文字是篆书(分大篆和小篆),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同一字有不同写法,到了秦始皇时才被统一。秦之前的字是用刀刻在竹或木条上的,所以把代写文章称为捉刀。竹条称为简,使用前要将青竹片放火上烤出汗(竹汁,以防蛀),称为汗青。然后才可用于书写历史或记事,这就有了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说法。为了方便使用,人们把竹简用绳连起来,这就是一篇,也就是文章何以称为一篇的由来。木条称为牍。这是成语里把冗长的文章称为连篇累牍的原因。册字就是象形字,是竹、木片穿上绳的样子。到了秦代有了毛笔,据说是蒙恬(秦将军)发明的,此后才改刻字为写字。因为竹木太重,有时就将重要的事写在绢帛上,然后卷起来存放。于是就有了新的量词,把书称为多少卷。只是成本太高,不常用。汉字演化到今天这个模样也有两千年历史了。由于篆书笔划繁复,书写不便。从春秋开始就逐渐的变化了,改圆滑的笔画为平直,到了东汉才最终由一狱吏(程邈)定形。程是小隶,这种字体也就称为隶书了。以后又有了楷、行(为提高写速而有)、草(分行草或称章草和狂草)等字体。古时称人有学问为学富五车,其实五车竹、木简充其量也就十几本书,现在的小学生书包里背的书若在当时,那他们全是大学问家。说人的书多会用到成语汗牛充栋,是形容为拉一屋子的书把牛累得直出汗。整屋的竹简书若是在今天也没有一书橱多。形容恶人的罪行罄竹难书,那就是说用尽了竹子来做简,也写不完他的罪恶。是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在湖南的一口古井中,一次就出土了秦简三万多枚。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能大量生产了,这对人类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文字的载体轻便实用,中华民族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zy1}的贡献。宋代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使书的传播方法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以前书的流通靠传抄,这之后可大量刊印了。只是如今还没有发现汉活字印刷的书籍实物。只在俄罗斯的博物馆里,有他们盗去的西夏文活字印刷的经卷。从明朝到清中期,还是使用雕版印刷书籍。有了照相术以后,文字能存在微缩胶卷里。在数字化的今天,一部信息量浩如烟海的《四库全书》可纳入几十片光碟中。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



郑重声明:资讯 【文字的载体_殿下的陛下的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