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的观赏与批评的立场文/许渊富_郝玉章_百度空间

1. 摄影作品的批评,出发点应着眼何处?

“所谓艺术的批评,是因由于有艺术作品为材料,始与发生批评的关系”,许多人都有如此想法,又轻易的认为:「艺术批评是创作的从属行为」或以为「美术和文学的情形也一样,由于有了作品,批评才会成立」的想法的人并不少。自由,作家和批评家很自然的被置于对立的关系,受到酷评的作家常以不满的口气说:“…… 自己临场去拍,也不见得能拍得比我好!……”等不满的话来反驳。

作家与批评家之间,有如此争议性的敌对立场是绝无意义(nonsense)的,由于批评的本意,绝非针对作品的作者。如果,只是对作者个人的批评,批评家即可直接当面?作者或以书面传达自己的见解即能完成的事,又何必借用公共刊物的版面,大费周章。以文字批评的目的,不外是为了广大读者和爱好所执笔,仅以作家的创作作品为题材,提出意见与广大读者和爱好研讨,何况,批评家在此场合亦是同样处于创作的工作状态。

例如:对于摄影杂志或摄影学会所举办的月赛作品中的评语,善意的“添削指导”本意要大于恶意的“攻击批评”,其强烈性格是很明显的。评语中,甚至大公无私的触及讨论细部的摄影技巧问题,甚至苦口婆心的指出;“那地方如果能这样处理的话……”等改进意见,是“添削”的指导,而绝非是“攻击”的批评。是故,将撰写诸如月赛作品评语的出发点,可视同创作立场应不为过。

重要的是,摄影作品的撰评动机(出发点starting point)应着眼于何处的问题。当然,每位执笔撰写?篡的评者,因有个人的学术背景和思考重点而衍生着眼点的差异。摄影作品的批评,本来就无一定的客观尺度供与衡量,若有,只要将摄影作品套入这客观的「标准尺」即能迅速的评出作品的优劣与价值。计算机科技发达的今日,即使,有这种能判断摄影作品「优劣与价值」的机器问世的话,这是一件既荒谬又无聊的事。一件摄影作品因有个人不同见解被诠释为不一样的作品,而受到不同层次的批评,这才是艺术作品真正的面目。

谈到摄影作品的撰评动机(出发点)应着眼于何处的问题,笔者以为;一张摄影作品对我们生活的现今社会,具有何等意义?如此的说法,或许会引起「将摄影作品仅以社会观点的角度品评」的缢会,而笔者所指的却是广义的社会。当然,是含有文化的、钱史的意义与艺术的意义,有时更包含了趣味、演艺与娱乐(entertainment)等面去看一张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已从仅用一张的画面即欲予xx表达内容的想法,逐渐移向以数张组合更充足的内容来传达的想法。笔者篦为如果遇到以数张组合作品,诠释一个主题的时候,无论如何得将品评焦点集中于这组作品对于现实社会具有何种意义的必要。这组作品,如果只以思想的、政治的观点品评,容易会发生品评角度的偏见。如果仅以艺术性取舍,又容易偏向艺术摄影主义而失去时代性。
统合一件作品中所含种种要素,去品评这作品对我们生活的现今社会具有何等意义,笔者认为这才是批评的基本机赖。

2.
摄影作品的批评家,应非现场的证人

“批评家好似{wn}博士什么都晓得一清二楚”,“明明不在拍摄现场,撰写的评语倒像本人亲眼目睹似的”,会产生如此怀疑,是包含着不相信的疑问。

曾经有两位名望不低的专业摄影家与批评家,同为这一件事争论着。

专业摄影家的主张是;摄影工作者为着追求拍摄对象,不计远近翻山越岭,不顾一切的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完成任务。以此次世界各地发生SARS疫情为例,为彻底纪SARS在台湾发生疫情之后的报导相关镜头,如:封闭医院和隔离病患的忙碌情形,医护人员为尽天职不顾自身安危搬运、看顾病患的可贵镜头,被隔离又未受到妥善照顾而抗议的病患忿怒情形,政府及地方机关为防疫措施未雨绸缪的慌乱情形,百姓人人为自卫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口罩族的镜头……唯恐漏掉这些珍贵的镜头,都要冒险去摄取。

而批评家只会将摄影工作者那般辛苦拍回来的作品,摊在桌上这般这般的批说:“……不应该这样拍……,应该那般这般才好……”的胡下评语。至少,批评家应该要到将批评的摄影作品拍摄现场走一趟,才不致于有自以为是猜测言论出现。

对此论调,批评家反驳着说,如果不到拍摄现场就无法批评的话,所有以“自然现象”、“社会事态”为主题的摄影评论,应不能成立的同时,也没有必要现场的证人是批评家。

以“农村问题”为题材所拍的摄影作品为例,不需要去看,也没有必要知道拍摄现场的位置。台湾目前农村问题的焦点在何处,为解决问题,如何展开找出征结所在的主要原因的种种共识与理解,进而,往后对此我们如何思考农村问题,有何对策的实践行动的判断力才是必要的,批评家如此回摄影家的话。

摄影作品的批评,是以对事物本质的认和理解与判断力为根据,对象是否有实在的把握,并非是思考范围。而且,身为批评家不见得对于任何”自然现象“、”社会生态“及其它所有事物有正确的认识、理解与判断力。有些批评家,虽然对于社会的、报导性的内容具备有适切的理解或判断力,不见得对于造型的、商业设计类的摄影作品就有兴趣;对于摄影的艺术性有敏锐的洞察力的人,一提到思想性或政治性的批评,也许就是一件苦差事。

所谓摄影批U+8A2E.家一向被认为是{wn}的,对于摄影作品的选择判断、解说、批评等作业是批评家的工作,可是,有时因摄影作品的内容差异,有充分认识与理解做出适切的判断的可能与不可能的存在。从这意义上的解读,今后摄影作品的批评,令人产生有否作某程度专门化细分的需要。

从个人经验而言,以我国的民俗艺能摄影作品为批评对象时,仅从摄影美学的观点批评民俗艺能摄影作砷是xx无意义的,需要某程度的民俗艺能知识参与在内才是。

这时,批评家并不需要有“被拍摄的一项民俗艺能是如何去举行”的知识(有这知识是{zh0}不过),而是需有这民俗艺能是基于何派信仰形成,又基于何因才有这项活动,民众与这民俗艺能有何关系,这民俗艺能的传承和保存又是何等的知识与判断力。

3.
如何思考批评摄影作品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今日,所谓电子计算器或电子头脑的“思考机器”-计算机,其进步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进步。它的神奇力人人知晓;需用数年始能算出的计算,仅需几小时即可解决,它不仅有无限的记忆力存储过去和未来,设计中组合了心理学分析要素软件,一切精神现象等的意识和不显明的潜意识都能精密判断分析,即使内面的亦能正确的计算。以现实的考虑应有将摄影作品,交给这机器去判定良否的可能。也就是说:让这机器做描写的精密度,明暗的分配比例和色调层次等摄影的表面构成要素,以及摄影作品本身的社会性、纪U+FFFD.U+FFFD.性、艺术性的内面要素等综合判定给分数。若能使用在遇收件有数千张(在日本月光相纸及富士胶卷,曾收有十几万张作品的商业性国际赛)以上作品的摄影比赛评审,{jj1}效果是可期待的,至少评审委员不必为某落选作品挨骂。

但是,将一张摄影作品,经电子计算器判断作品的主题、动机(motif)、色调、层次、比(proportion)、量感和质感,是否能成为批评作品的原始数据,稍微作个斟酌即能明白是件相当荒谬的事。所谓批评,并不只是从形成作品的构成要素值找出结论,而能够的话,要从作者的思想、现实的篦识程度总合把握其所创造作品,更要将其创造秘密解开的作业。因此,批评是极为主观性强的工作,就是为这主观性强才能成为批评。

摄影作品,自“动机”的产生至发现“题材”、经由摄后至最终制成画面的所有制作过程,都在“选择”的行为中连续进行,这些选择xx受作者的主观左右,当然这选择中,作者本身的批评也在其中是不用置疑的。

不考虑摄影者个人“看法与想法”及“批评的观点”完成作品的批评工作,是非常主观的。既是批评主观的对于批评的人而言,这工作是意味着一种战争。要使众人都能理解与同感的批评是,不可能的,一定有理解者,也有反对着。

4. 动机和主题,是否应优先于技术?

“动机(motif)和主题(Theme),是否应优先于技术?”这个假设问题,和摄影表现正质是互相有连带关系的,也是业余摄影团体于每个月例会上常常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说业余摄影家切身的课题。

将“动机和主题,是否应优先于技术?”的假设问题说明白些的话,就是说:摄影作品只要所拍内容得宜,即使在技术面上稍微有瑕疵,亦无伤大雅的主张。反过来说:就是摄影技术再好,拍不到可取的内容亦无济于事。简单的说:这个争论点在于「内容」和「技术」谁才重要?如果内容得宜技术又超群,当然无话可说,问题在于摄影作品并非全是如此。

在摄影学会或摄影杂志的月例摄影积分赛的?审和摄影联谊会的例会作品选评上,也常有这问题存在。不论是比赛评审或学术研究选评,“内容”和“技术”重点的着重倾向,会因人而异。

假设笔者参与某摄影学会的月例摄影年度赛评审的话,会以「表现的技术」为初条件从参与作品中淘汰不合要求的作品,因为,摄影是使用属于“机械”的相机,以达到表现创作目的的艺术。画家使用画笔和颜料,雕刻家使用铁锤和凿子创作,而画笔和凿子是工具,不是机械。机械和工具的不同点在于;工具可当人手的延长去自由使用,可是,机械可不一定能当人手的延长去自由使用。

由于摄影是将机器当作一种手段而进行创作的艺术,因为,操作机械的技术条件对表现有很大限制和影响,又,使用机械的技术不正.确,就无法达到摄影表现的目的。摄影的技术和表现有如此直接的关系,与绘画及雕刻的性质大为不同。从这意义可知,外界所指“摄影无需技术”一论,可说是无稽之谈。

1930
年,新兴摄影运动倡导近代摄影技术”的集大成,提出“动机和主题内容之重要性”的反向主张后,才有渐渐浮出“动锯和主题,应优先于技术”的想法。以现时段思考这“技术和内容”对立问题,讨论技术和内容谁应优先,又是谁较重要的问题,这个假设本身已无多大意义,结论只有一个答案;双边都重要而那边也不优先。

在此,想再次强调的是摄影的表现,如前记所述是以机械为媒体,又由于媒体本身不断地在进步,表现内容和领域也有不断在扩充的事实。相机拜光学系统发达之赐,超广角或超望远领域的描写从不可能转为可能,这证明技术无限地将“动机和主题”在扩大的事实。

也就是说:千万不要因错觉,继而更有轻视摄影技术不过是定了曝光按下快门,
“一拍即得”的单纯机械操作心态,不要忘了相机后面的操作手,能左右摄影作品的结果。

5.
如何批评“难解的摄影作品”

“难解的摄影作品”是指什么作品呢?以一般常识可解释为“不容易了解的”作品比较适当。难解的摄影作品或不容易了解的作品,笔者以为有两种解释方法。

一种情形是因作者的表现技术未成熟,而想诠释的内容未出现在作品画面上。另一种情形是作者所传达的内容本身过于深奥,难以理解作品的诠释。要批评前者的作品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也可大约猜到作者欲以表达的内容。也许是按快门时不当,或许是相机与被摄体距离过远而主体变小,成为一幅不容易了解的作品。如此表现技术程度的同好,要给几句指导性的建议并不难。

问题是“所者所想传达的内容本身过于深奥,令人难以理解作品的诠释”。在此所指的难以理解,应和接触这作品的第三者主观有很大关系,这是有必要先注意的。有时,甲认为不易理解的,乙却认为没什么不能理解的可能。因此,若以常识推论,难以理解的作品当然是不可能予以批评的。

批评家的批评工作,以“心情”为根骨,对于被拍成一张作品抱以兴趣和关心。其“心情”踝于这作品有深受感动和积极的肯定及?为这作品不具深度而否定的两种情况。不论篦定与否定,都说明了两者对这作品本身的表现内容已有一番理解。不管是篦定的与否定的作品,如果没有理解批评是不会成立的。而难解的作品实际上是有的,批评家的良心对这样的作品,通常是采取不理为上策。

例如:对于一个关于所谓的沙龙摄影作品,传统的、学院派的摄影作品,有相当丰富经验并具有鉴赏、洞察、批评力的人,不能只因对正在从日常生活中探索现代意味的摄影并不理解而受到责难,同时,参与批评也是个错误行为。以为批评家应该是{wn}的,不能批评任何领域摄影作品是没有资格的,若有此想法是错误的观念。

6.“
难解的摄影作品”真的“不好”?

这假设的问题,虽前项有连带关系,不过,在讨论前应先要确立“不好的”摄影作品之定义。好的或者不好的摄影作品,因看官的主观见解互异,其评价亦有不尽相同的结果。除了,不是一张违反常理的,或者,理解不了的作品,不可能是好作品。让看官无法理解的摄影作品,{jd1}是“不好的”摄影作品,任何人都有此想法。以笔者的立场看一张怎样也不能理解的摄影作品,绝不因作者是“名摄影家”或者当着有前卫意欲的作品,做“自以为是”的推测,说这是一件“好的”摄影作品。

但是,这假设的问题,并非这个意思。一般对于难以理解的摄影作品,只因「不能让人理解」而背上“不好的”摄影作品的恶名,是不妥当的思考为前提。若先说结论,就是;绝不能只因无法让一般大众理解而被指为“不好的”摄影作品,也就是这假设问题的立意。

无论电影或摄影,要创造新作品一定要超越既成的旧作品,因而,新作中免不了有一般大众无法接受的要素存在。无法让人理解的原因,一部份人由于不懂。无法使大众理解的作品不见得就是坏作品,也许是大众不懂得如何去理解作品的方法。针对这问题,为协助及引导大众易于了解作品,批评家也要负情报、信息之类工作。以摄影作品为例;目前的年轻摄影者,较感兴趣追求的现代摄影尤其是经计算机无意义的合成、改色、变形处理的作品,不见得使一般人平易理解。即使如此,也不会有人硬指此类作品是属于“不好的”作品吧。

7.
摄影作品的“诉求力”是什么?

“诉求力”一词,以日常用语或艺术用语形容,很难反应出一个清楚的概念。在摄影评语上也是常常以“诉说之力”的意思被广用的批评用语。

在第四项“动机和主题,是否应优先于技术?”这个假设问题中,曾经探讨过动机或主题和技术的微妙关系。当摄影还在努力推展拍摄技术方面的时代,动机和主题有时还不如画面的经营(构图)。动机和主题的表现内容,是成为摄影构成的重要要素后,摄影作品本身具有的诉求力才获得认知。
所谓“诉求力”就是作者能藉摄影作品将欲以表现的意识和目的成为影像,明显的呈现于画面,进而将作者的意志传递给观众,令其受到强烈感受,这才是真正有“诉求力”的作品。而真正能追求这表现力,摄影作品始能达到日益进步的局面。



郑重声明:资讯 【摄影作品的观赏与批评的立场文/许渊富_郝玉章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