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总结经验

“ 三靠 ”:(1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 玻璃棒 不断搅拌

(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2)当液体 接近蒸干 (或 出现较多量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 将剩余水分蒸发掉,

以 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 坩埚钳 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 石棉网 。

(六) 仪器 的 洗涤 :

(1)废渣、废液倒入 废物缸 中,有用的物质倒入 指定的容器 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 热的纯碱(Na 2 CO 3 )溶液 或 洗衣粉 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 稀盐酸 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 倒 插在试管架上 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dy}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dy}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 2 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 2 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xx

②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 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 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 有害气体( CO 、 SO 2 、氮的氧化物 ) 和 烟尘 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CO 、 SO 2 、 NO 2 、 O 3 和可吸入颗粒物 等。

( 3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 影响作物生长 , 破坏生态平衡 .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 CO 2 、 CH 4 等)

酸雨( NO 2 、 SO 2 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 氧气

(1)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 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 氧气的制备 :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 O 2 MnO2 2H 2 O + O 2 ↑

                             2KMnO 4 △    K 2 MnO 4 + MnO 2 + O 2 ↑

                             2KClO 3 MnO2 2KCl+3O 2 ↑

( 4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 本身的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

(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 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 直流电

C.加入 硫酸或氢氧化钠 的目的 ---------- 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2 O=== 2H 2 ↑ + O 2 ↑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 ---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 ---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 2)结论: ①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 一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 H 2 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 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 1)通电分解   2H 2 O=== 2H 2 ↑+O 2 ↑

(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 O + CaO==Ca(OH) 2

( 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 O + CO 2 ==H 2 CO 3

3 、水的污染 :

(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zd0}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 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 农药、化肥 ,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 、水的净化

(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zh0}的操作是 蒸馏 ;既有 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 的净水剂是 活性炭 。

(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 化合物 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

二、氢气  H 2

1、物理性质:密度 最小 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 2 +O 2 ====2H 2 O      点燃前,要 验纯 (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 + CuO === Cu + H 2 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 、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Zn + H 2 SO 4 = ZnSO 4 +H 2 ↑       Zn + 2HCl = ZnCl 2 +H 2 ↑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 无污染 、 放热量高 、 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 元素 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 、O 2 、N 2 、Cl 2 。

离子: 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 )氯离子(Cl -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 、 C 2 H 5 OH 、C 6 H 12 O 6 、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    H 2 O   CuO   CO 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 SO 4 HNO 3

                             碱    NaOH   Ca(OH) 2     KOH

                                    盐    NaCl   CuSO 4     Na 2 CO 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数目、质量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 a 、配平 b 、条件 c 、箭号 )

3、含义                                      以2H 2 +O 2 点燃 2H 2 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 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xx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 H 2 、C、CO )

3、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 6 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 、金刚石( C )是自然界中 最硬 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 C )是 最软 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

CO 和 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

3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 主要有 : 焦炭 , 木炭 , 活性炭 ,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 吸附性 ,焦炭用于 冶铁 ,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 耐磨性 。

二、 .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 而各种单质碳的 化学性质却xx相同 !

1 、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 、可燃性 :

xx燃烧 (氧气充足) , 生成 CO 2 :   C+O 2 点燃 CO 2

不xx燃烧 (氧气不充足) , 生成 CO : 2C+O 2 点燃 2CO

3 、还原性: C+2CuO 高温 2Cu+CO 2 ↑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 Fe 2 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 1 )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 固体,需加热 ,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 制 O 2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 ,制气体时则用 制 H 2 的发生装置。

( 2 )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 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 只能 用 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 大 用向 上 排空气法      CO 2 只能 用向 上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 小 用向 下 排空气法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 )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 )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 高温 CaO+CO 2 ↑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 2 O=Ca(OH) 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 ,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 干冰

2 、化学性质 :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 +H 2 O==H 2 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 CO 3 == H 2 O+ CO 2 ↑   碳酸不稳定 , 易分解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 +Ca(OH) 2 ==CaCO 3 ↓ +H 2 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

4) 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 高温 2CO

( 吸热反应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O 2 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3 、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既利用其 物理性质,又 利用其 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 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 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 、 化学性质: ( H 2 、 CO 、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 可燃性 ② 还原性)

1)可燃性: 2CO+O 2 点燃 2CO 2    ( 可燃性气体 点燃前一定要检验 纯度 )

H 2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淡蓝色 的火焰。

CO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蓝色 的火焰。

CH 4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明亮的蓝色 火焰。

鉴别: H 2 、 CO 、 CH 4 可燃性的气体: 看燃烧产物 (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 2 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 2 O 高温 H 2 +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 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 2 O 3 +3CO 高温 2Fe+3CO 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 CO[CO 2 ]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

         CO 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 2

         CaO[CaCO 3 ] 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3 高温 CaO+CO 2 ↑

注意: 检验 CaO 是否含 CaCO 3 加盐酸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 CO 3 2- 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 7 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xx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xx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 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 、NO 2 (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 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 1 )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 2 )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 3 )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 1 )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 )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 )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 > 铝 > 铜)

( 4 )银:导电、导热性{zh0}的金属(银 > 铜 > 金 > 铝)

( 5 )铬:硬度{zg}的金属

( 6 )钨:

( 9 )

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郑重声明:资讯 【九年级化学知识总结经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