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捕鼠器》剧团来沪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I don't see why it(THE MOUSETRAP) should ever end.

    我看不出它(《捕鼠器》)停止演出的理由。

    ——斯蒂芬·韦利-柯恩爵士(《捕鼠器》制作人)

    首先奉上照片一张,中间的是制作人斯蒂芬·韦利-柯恩爵士,其余都是参演演员,对应什么角色不妨猜猜看。

    因为临时被抓去做翻译,得以近距离,呃,要说xxx也可以,接触整个自英国伦敦圣·马丁剧院跋涉而来的《捕鼠器》剧团。这是《捕鼠器》剧团58年以来{dy}次原班人马海外演出,{dy}次离开伦敦西区。听闻阿婆本人对于《捕鼠器》在纽约百老汇演出很不赞成,而剧组也觉得自己需要保证《捕鼠器》的演出质量。所以虽然《捕鼠器》授权给很多国家以其自己的语言出演(45种语言),英语的版本从未授权给任何其他剧团演出。截至上个周六,他们已经完成了24812场演出。

    1月18日 星期一 

    9点奔赴浦东国际机场接机,约莫10点全体人员到达,总共12个人,制作人1名、经理1名、道具服装1名、8位演员和随行记者。基本上就是处理酒店入住事宜,路上聊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题。然后一起吃了个饭。演员约翰是我们这里的试菜人,每次都是他先吃,给个评价,然后大家才动筷子的动筷子,用叉子的用叉子。结果在吃到红豆糕的时候,他一脸迷茫,很久总结了一句:Very interesting。(很有趣。)害得大家都不敢吃。 英国记者安东尼采访了主办方人员。具体问题和回答我不便透露,大约就是关于捕鼠器引进中国的初衷、观众群和前景的话题。

    1月19日 星期二 

    我是负责去酒店接演员和制作人去新闻发布会现场。幸好没有被抓上去做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得以在下面记录整个发布会的内容。开始主办方推销并介绍了一下中方的观点,包括在上海建设一个伦敦西区的梦想。制作人斯蒂芬礼貌地表示来到上海非常兴奋,也希望能对上海的发展有所帮助。《中国日报》的记者提问:为何58年以来,从未离开过英国?斯蒂芬表示,接收类似邀请也是较为罕见。其一,话剧多半是本土演员以本地的话语来演出的;其二,对于舞台设定需要有具体的描述和沟通,比较复杂困难。之前我从中方得知,之所以选择兰心大戏院,是因为兰心不仅是英国人所建,其舞台大小和英国的圣马丁戏院也相差无几。 关于《捕鼠器》是否每次演出都会更换凶手的事宜,演员克里斯平说并非如此,但是的确每次都会要求观众保守秘密。然后演员鲍伯就现场演绎了一番《捕鼠器》{zh1}的一段台词。

    席间提及《捕鼠器》的种种趣闻和记录,包括演出同一角色最长时间的演员(12年),最长时间的替补演员(18年,期间只已正式演员身份参与演出2个月)。在一场演出中某位演员疑似突发心脏病,然后不得不把在悠闲看电视的替补叫了过来。父亲带孩子,祖父带孙子来看戏。还有就是50周年的时候,台下的观众除了Queen和Prince Philip,还有曾经出演过《捕鼠器》的演员,每个角色的演员有8-10人之多。说这些趣闻的时候,从每个演员脸上都能看到那种作为《捕鼠器》出演者的自豪。《捕鼠器》在英国家喻户晓,克里斯平说当初接下角色告诉别人的时候,家人和朋友都非常高兴他能参与《捕鼠器》的演出。

    于是有记者问:你认为《捕鼠器》能持续演出多久?

    制作人坦言:我看不出它(《捕鼠器》)停止演出的理由。

    大家开玩笑说,《捕鼠器》多好啊,没有粗俗的语言,没有暴力,它不是说如何犯罪,而是如何解决案子。戏出名了,每次演出都有很大压力。虽然我们演了很多次,极为熟悉了。可对于观众而言,每一个晚上都是特别的。(Every night for the audience is a special night.)我们会尽所能给出{zh0}的演出。

    然后我随行去兰心观摩彩排。演员告诉我除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地毯、比如沙发图案之类的不同,其余和英国的很相似。还有幸请莫莉的出演者给我们唱了一首完整的《三只瞎老鼠》,声音很美妙。 

    {zh1}是一些照片。 

    斯蒂芬爵士在给演员们提要求

    彩排间隙 1 

    彩排间隙 2


    更多详细情况请移步阿加莎·克里斯蒂中文论坛。





郑重声明:资讯 【英国《捕鼠器》剧团来沪】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