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收藏杂言

 

有懂陶瓷的人一看,可能以为这是绞胎,如果要是绞胎,这就不是国宝级的了。有的人根据现代陶瓷工艺把这个品种叫做“绞釉”,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绞釉工艺。绞胎是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瓷泥,像拧麻花一样拧在一起,或直接做胎,或削成片状,镟下来以后,贴在上面,有的在枕头上面贴有出花来,就是这么做的。绞胎做起来不是太复杂。绞釉是现代陶瓷工艺发明出来的一种釉,怎么烧呢?先用白釉放在缸里,然后洒陶瓷颜料,如果要出蓝色大理石纹的,就用氧化钴,如果要出黑色的,就用黑色颜料或者是用氧化铁,但是氧化铁不太稳定,因为黑颜料是调配的,里面有氧化铁,氧化铜还有氧化锰,从原理上讲,黑色就是各种有色金属氧化物的混合颜料。还有其他颜色,像酱色,绿色。把陶瓷颜料像熬棒渣粥似的洒进去,拿棍子在白釉中搅拌,然后往里洒陶瓷颜料,趁着搅拌时候有流动性,就要赶快蘸釉,速度要快,唰一个,唰一个,蘸不了几个,这一缸釉就混合了。而且它不可能老流动,不流动就混合了。一混合,这缸釉就报废了。市场上有卖仿大理石釉的,像大理石的花纹,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报废的釉料会增加生产成本,成本一高,大家都不愿意做了。陶瓷产品是要计算生产成本的,即使再便宜,也有成本核算的经济问题,把报废的釉料要计算到烧好的产品里面。所以你卖的时候,别人的花瓶卖100元,你的就要卖200元、300元,成本就是这么算出来的,但是你的产品贵了,是否好卖呢,这就要看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是否认同了,所以,现在的市场上很少能够看到绞釉的产品出现。但是,据我所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陶瓷研究所中,好像都试验过这种产品。

  绞化妆土是古代一种特殊的技法,磁州窑系统的陶瓷用的最多,化妆土是什么呢?化妆土是白色的,也是一种陶瓷原料,但是不能直接做瓷器。过去我们考古界的陶瓷研究者不懂陶瓷工艺,管它叫做护胎釉,其实在陶瓷工艺学上有标准名称,就叫做化妆土。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过一篇介绍化妆土的论文,发表在《河北陶瓷》上,感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

  化妆土在很早的时候,大概古代六朝时期瓷器上就使用了。化妆土有的挺白的,但是拿它直接做不了瓷器。它有一定的附着力,可以把它抹在胎在外面,增加胎的白度。

  因为磁州窑的胎体是一种叫做“大青土”的高岭土,从陶瓷工艺学上分类,应该叫做炻器,它是属于半陶半瓷,这是现代陶瓷工艺学上的分类。

  中国古代陶瓷没有这个概念,反正低温就是陶,超过1200度的高温就是瓷。对瓷的定义,没有描述,后来一直到了《陶雅》书里才有解释,说“陶之坚致者为瓷,”在以前的书里面,瓷的定义也没有。有瓷这个字,大概在晋代的时候,有一本字典叫做《字林》,里面出现了瓷这个字。中国的哲学就有点像中医,有了瓷这个字了,但是这个字的定义是什么都很模糊,这就像中医看病似的,病是可以看好了的,但是到底怎么回事,就知道这个是阴阳失调,可以调平衡了,病就没有了,是什么原理,有时也说不出来,反正就是阴阳平衡了。

  前段时间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还号召取消中医。这个说法值得商榷。中国这个民族延续到现在,就是靠中医治病维持健康的。它属于模糊哲学这类的东西,现代西方不一样,他们研究问题先给你下个定义,什么叫陶,什么叫做瓷。化妆土就是磁州窑中常用的一种用来增加瓷器白度的特殊工艺,因为它的胎是灰白色的,灰白色的胎,学名叫做大青土,这种土现在还有,一般用来做大缸和粗瓷,现在生产大缸的地方都有这种土。这种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有一阵非常流行。因为当时国外洗碗机发明了,原来很多细瓷,像湖南醴陵细瓷非常漂亮,透光度非常好,一上洗碗机容易破损。别看大青土这种粗笨的东西,上洗碗机不怕磕碰,耐高温,微波炉也不怕。也别说微波炉了,原来我在邯郸陶瓷研究所搞实验的时候,老怕领导查到,有一次晚上我正在在实验室偷着烧瓷器呢,碰见领导巡逻来了,我从电炉里面烧成1200度了,赶快拿火钳一下子夹出来了,扔在地下了,那个东西居然没有炸。如果是玻璃,从1000多度拿出来扔在地下,就成碎末了,所以说大青土的热稳定性能极好。但是灰白色的胎体需要美化,于是白色化妆土就派上了用场。

  后来我离开那里的时候,跟领导说了这个秘密,我说这个优点可以宣传,这个功能会有用。后来证明我说的还是对的,为什么呢?后来洗碗机、微波炉发明了,大青土的东西都不怕。现在主要是山东淄博、河北邯郸大量生产,改成粗瓷细做了,外面看着像瓷,做得非常细,装饰也现代化了。而且价格很便宜,八十年代的时候,山东卖一套茶壶,四个盘子,四个碗,一个糖缸,一个奶缸,如果是便宜的三块多,{zh0}的五块钱,价格就便宜到这种程度,因为它的成本低廉。

  咱们说绞化妆土是怎么做的,白化妆土制成的泥浆,可以跟粥似的。古代只有化妆土有这种功能,可以调得像粥一样,然后抹到胎体上面。黑色花纹是拿笔弄上去以后,不是拿笔涂出来的,而是咱们平时看到的吹画,黑色化妆土滴洒上去以后,用嘴吹,吹出这种浮云流水的效果。还有一种梅瓶,它是可以滚动制成的,那是在瓶的胸部。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了一篇研究绞胎工艺的文章,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还有绞化妆土工艺。国外在日本发现两件,是一对梅瓶,花纹和这个一样。这件绞化妆土的盘子好像当时没有发表,在我查阅到的资料中没有见到。是日本一个私人收藏家的藏品,可能日本现在缺钱了,回流到了中国的拍卖行。一位藏家拿来图录要买拍品,我看到这件盘子,用那位藏家的话说,只见我当时眼睛一亮,我自己则感觉浑身的细胞一震。我说你一定要把这件拍品拍下,这个东西买下来{jd1}值。

  他说这个盘子尺寸也不大,为什么值?我说这是绞化妆土,连文物资料加到一起,全世界大概存世不到20件,品相好的就3件,你这是3件之一,还有2件就是日本的梅瓶。国内博物馆有几件,像开封博物馆有一件,是一个直颈瓶,品相不是特别好看,山西博物馆有一件,陕西博物馆有一件,我见到有这么几件。剩下的出土的有点文物资料的碎片。像拍品中的盘子,能做到这么品相xx的,实在是稀少的艺术珍品,这才真正体现了陶瓷本身的艺术美,陶瓷是什么?就是土和火的艺术,把不太值钱的普通泥巴,利用手工的方法,匠心独运烧出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真可谓天工开物,这才叫土和火的艺术真谛。你不是总想收藏一级文物吗?像这样的文物收藏在故宫,肯定会定为一级文物,而且还是一级甲等文物。

  那个收藏家没有犹豫,不惜重金,经过几轮竞拍,终于竞拍到手。拿回那个盘子后他问我,怎么会形成浮云流水似的花纹。我卖了个关子,让他先猜猜。他拿笔试了半天,都不行。我说你们放盆水,吹一下试试,起来的波纹是不是和那个一样。放完水以后再喝粥,喝粥的时候吹一下,瞬间的花纹是否与那个盘子的花纹近似。如果想操作的话,你买点漆来,把漆往上一泼,马上能够吹出这种纹路来。他试了一下,发现真是那么回事。

 

  宋代生产这个盘子的工匠肯定是个技艺超群的大师,可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以后,才把瞬间出现的浮云流水花纹凝固在土和火的载体上,令后人叹为观止。古代艺术品只有研究透了,你才会发现凝聚在它身上的古代工匠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其历史、科学、艺术和经济价值自然不菲。那个藏家买回来以后,在私人会所最显要的地方展示,把我给他讲的告诉藏友,有几个好友当时给他开价150万要求转让。这位老兄说什么也不卖,说这件藏品可是国宝,我要好好收藏了,要定级应当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全世界品相比较好的就三件,那两件还在日本,而且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确实没有。

  他说的没错,确实是可以定为一级文物的藏品,关键是品相好。就像名画家的作品一样,也分精品和应酬之作,后者虽是真迹,但是也不会值太多的钱。绞化妆土盘子是今年上半年嘉德卖的,嘉德卖的时候也很懂行,写得非常清楚,说日本管这个叫做木流纹,人家也看出来了,说这个不是绞胎,是叫做木流纹,他们的图录上也说了。而且我和买家去看的时候,拍卖行作为重点拍品把得很严,说没有竞拍牌,不让看。后来,正好遇到阎冬梅经理在那里值班,我说阎经理开个后门让我开开眼吧。

  其实拿着竞拍牌的买家就在旁边呢,为什么他们不上去?他们对我说看完赶快离开,好坏别言语,怕我看见好东西一激动说好,万一被别的买家听到把价钱抬上去。我看完后一言没发赶快就走了。藏家给买下来了,有成交价,可以查阅,但是现在的价值肯定就不是这个价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古代陶瓷收藏杂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