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接连在静安寺附近办事,晚上常在静安寺坐地铁2号线回家。
一次是一路上边悠闲地寒风中漫步,边拿着便携相机拍拍静安寺的夜景。到下沉广场时,脚步就很自觉地往季风书店里拐。
季风书店坚持的“独立文化立场,自由思想表达”,使其成为上海爱书人中的一座文化风向标,特色上远大于比它面积大几倍几十倍、却在文化上日益没落的新华书店,但其作为民营书店的日子却比新华书店不知难过多少,这也算是中国文化现状的一个缩影吧。
书店里买了E·B·怀特的随笔「这就是纽约」、卡德勒·胡赛尼的「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马克·科兰斯基的「1968 撞击世界的年代」。
几天后的某晚又是裹着寒风,脚步却不再从容,匆匆走进静安寺地铁站,不自禁又拐进季风书店。东翻翻西看看,{zh1}买了本英国Lomo高手凯文·梅雷迪恩写的关于Lomo摄影的书「乐摄」。
近来买的DVD则有故事片「MILK」、前几天看了报纸介绍去买的「在云端」和「JUNO」、描写香奈儿少女时代的故事片「COCO AVANT CHANEL」,日本NHK连续剧「ハゲタカ」、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的三部曲「天」「地」「人」、日本电影「女神の報酬」、记录美国女摄影师安妮·莱柏维兹的传记片「ANNIE LEIBOVITZ」、日本故事片「砂の影」、音乐片邦·乔维在纽约演出实况的「BON JOVI」、王若琳的「The Adult Storybook」、许巍的「爱如少年」。
书在继续买,DVD也在不断地买,但书间续地一本本读着,DVD却很少看,也不知为什么。
这几天倒是在看着日本NHK拍摄的描写美日间企业兼并战的电视连续剧「ハゲタカ」,中文翻译过来叫秃鹰。与中国动辄三四十集的拖沓电视剧不同,此剧仅仅六集,因而情节紧凑,发展主线分明,兼并战的抓人程度不比流行于我们这边的谍战片差,甚至更甚之。而且,更加具有社会题材上的现实意义。
即将春节了,那些片子就留着假期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