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现代化》杂志被指有偿刊论文 敛财上千万

实习生 田国磊 马慧娟 本报记者 叶铁桥

“《商场现代化》4年内版面费收入就以数千万元计!”近日,一名举报者给中国青年报发来电子邮件,声称“自从2004年起,这个刊物开始疯狂敛财。”

“现在他们每月出版3大本,以所谓旬刊的形式,每期近400页,每期200多篇文章,每篇文章就一两页。”这名举报者写道,“仅在2006年,《商场现代化》就登载论文7961篇(期刊网随便一查便知),按当时每篇上千元的版面费计算,仅在2006年,该刊就敛财上千万元。”

举报者认为,虽然对期刊收取版面费的现象存有争议,但如果是为了学术期刊的生存,还在情理之中。然而,如果大肆增刊扩版,通过版面费可能存在的争议卖版面敛财,这种做法断然不可取。

根据举报内容,记者展开了调查。

投稿后,多位编辑回复“可以发表”,并标明价格

按照《商场现代化》网站提供的邮箱,中国青年报记者以在校研究生的身份,向《商场现代化》的数名编辑投递了论文。

两天内,记者共收到该社王编辑、鲁编辑等5封“可以在本刊发表”的邮件回复。5封回复均提到了发表论文的收费标准:“经济类文章每版600元2400字(以字符数不计空格为准,不含图表);非经济类文章(涉及教育、教学、高职、师生类文章)每版800元2400字。开xx另交8.5%的税。”

3月2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以在校研究生的身份,以直接到编辑部交钱为由,与《商场现代化》的王海涛编辑取得联系,暗访了位于北京三里河东口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院内的《商场现代化》杂志社。

该社的办公地点在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11号楼的二层。在一间标有《商场现代化》字样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王海涛编辑。

“一个版面600元,你的文章要用两个版面,一共1200元。现在交钱的话,就可以把发表通知单给你。”王海涛将一个盖有“商场现代化”印章的“发表通知单”递了过来。

记者表示版面费太高,探询降价的可能性。

王海涛说,现在已经够便宜的了,以前确定是全国核心期刊的时候,收费标准是每个版面1200元,“如果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成为核心期刊的话,我们的价格还是会升回去的。”

“现在为什么便宜了?”

“感觉这次评上核心期刊的希望不大,我们打个对折,算是过渡期。”王海涛说。

“为什么预感评不上?”

“呵呵,咱们这个期刊挺厚的。”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投稿时,王海涛称,“这些作者大都是研究生和年轻教师,这些论文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毕业和评职称,很多人也就是凑合着弄一篇意思意思。”

她说,核心期刊的版面一般都很少,被一些专家作者占满了,没有那么多空余的版面给你们这样的作者留着。如果没有特别硬的关系,你就是直接到编辑部把钱给他们,他们也不一定给你发,花钱还得找人,“说得俗一点就是,他们是认人不认文章,而我们是认文章不认人。”

当记者询问期刊的发表标准和审稿程序时,王海涛解释道,“首先论文要符合我们期刊的定位,也就是说论文的主题要和市场经济有关联,在符合这个大前提的情况下,我们会对来稿进行‘三审’,主要看存不存在抄袭的情况,现在从网上直接抄袭过来的稿件太多了,如果一个作者是把别人的文章全文复制下来的,肯定是不能发表的。”

可事实上,记者在暗访之前,从论文网随便搜索了一篇关于房地产发展的论文,直接复制发送到了王海涛的邮箱,3月25日8时40分发的邮件,当天9时50分就收到了“论文已通过审核,可以在本刊发表”的回复。

此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又通过多人的多次尝试,将在网络上搜索的论文发到《商场现代化》的投稿邮箱,标题、格式、甚至署名都不用改,得到的都是“可以在本刊发表”的邮件回函,并标明了价格。在未得到作者的回复两天之后,又会有一封邮件告诉作者可以发表,请尽快和编辑联系。

记者随后联系到在《商场现代化》2009年4月上旬刊(总第571期)上发表论文的石家庄某职业学院教师崔某,他向记者证实他的占了一页半版面的论文花了900元,但没开xx。

郑重声明:资讯 【《商场现代化》杂志被指有偿刊论文 敛财上千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